專題報導 2005-04-18

未來學家齊聚未來的大學

本文是世界未來學學會主席Timothy Mack去年參與本校「亞太地區未來研究與前瞻決策國際學術討會」後,刊登於於世界未來學會(World Future Society, WFS)網站上的報導,該文並同時介紹本校55週年校慶「全球視野 、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編者按:未來化是本校重要的三化政策之一,本報特刊載由未來學所所譯"Futurists Gather at University of The Future"一文,期使本校教職員可以瞭解本校在未來化上的成就。其中獲邀參加的學者及正式論文的截稿日期已稍加修改。詳細資訊請參考未來學研究所網站:http://www2.tku.edu.tw/~tddx

台灣的淡江大學是全球唯一一所具未來觀,要求大學部學生修習未來學相關課程的學校。目前,在淡江大學有25000名學生修習未來學課程,這表示在教育、企業、政府部門等融入未來學思考之重要性。此外,去年暑假淡江大學舉辦了前瞻決策及趨勢發展的研討會,此會議彙集了許多未來學者的觀點。

此會議於2004年8月23日至27日舉辦。在會議中,討論及推行了與未來學相關的議題,包括:政策制訂、企業未來、快速變遷下的全球化策略及規劃等等,並且透過來自全球未來學相關學術及研究機構的學者,提供下一世代分享其知識與經驗。

「亞太地區未來研究與前瞻決策國際學術研討會」結合了論文發表、工作坊、議題辯論,及個別小組針對特定議題未來思考與實務的小組討論。這個會議是由淡江大學結合世界未來研究聯盟、陽光海岸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未來基金會及世界未來學會而成的一個具伙伴關係的會議。

世界未來學會主席,提姆、麥克(Timothy Mack)在會議中針對政治和管理在創造多元未來、未來政策及企業未來所面臨的挑戰發表演說。他認為「這個會議的目的在於回應及解決一些關於未來與其策略的基本問題。」故將政策制訂、規劃、策略及未來導向政策制訂的最佳方法等議題於會議中討論。

他又問:「未來學所顯示的觀點及在大學中已被清楚定位的未來研究之間,什麼才是最佳的展現?」

淡江大學教授陳國華及訪問教授蘇哈爾擔任此會議的主持人。此外,還有其他的國際級未來學者,如:來自澳洲戴爾濱市市政規劃顧問莫妮卡•默克斯(Monika Merkes)、來自日本愛知大學的小野良太教授(Ryota Ono)、來自菲律賓聖拉塞爾大學的塞瑟•賽勒努法(Cesar Villanueva)教授,以及一些主要贊助及主辦本會議的代表。

陳國華教授於會議中分享其觀察結果:「未來學家必須具備跨學科領域的興趣;並且願意吸收多樣的知識;具有國際觀;對於意義上不明確或是複雜的事件需要具有包容態度;具有長遠時間的觀點及多元面向的未來觀,而非單一線性的推測。且在眾人多所期待的未來之外,還需具有想像建構多元面向未來的能力。」

陳國華教授認為淡江大學為一個能夠給予學生養成及提升這些能力,並且能夠熟練、匯集、分享對未來學議題深層知識的最佳場所。他表示:「淡江大學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能將大學整體的焦點集中於全球化未來導向資訊社會的一所大學。」

蘇哈爾(Sohail Inayatullah)教授表示:「展望未來所意味的並不僅只是預測,其實還包括創造使自己能夠快速適應新挑戰能力的一種信心。」他表示,對於確定的未來或者多變的未來提出質疑,則能夠探索或確認已發生事件的真實性。

在2004年的會議中所涵蓋的是未來學、策略研究、未來導向規劃的個案研究以及未來學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例如:情節建構。人口老化、永續發展、政治認同、亞洲聯盟、虛擬政治等,這些新興的議題都在會議中受到討論。

麥克表示:「我必須說,參與這個會議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這是一個極具深度的聚會,探討對於每個人都相當重要的議題,這些議題具有前瞻思考的動力,以及生命中尚未發生的一些事件。亞洲地區在當前全球化過程中,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這個會議在台灣舉行,深具意義及重要性。而台灣本身在全球化過程及亞洲地區角色扮演上,也面臨一個轉捩點,且具有引領的角色地位存在。」

2004年在淡江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中,已經安排了一些持續擴展至2005年底的時程表。「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2005年於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舉辦。

2005年的會議尋求對全球未來廣度及深度的瞭解,探索全球視野、心靈的發現、意象及演化。

本次會議有三項預期目標:

一、科學與技術的主軸角色:包括基因科技、人工智慧、奈米科技、大腦科學的變化、人類快速的演進,以及新產品被發明的可能性。這些引發我們重新思考人類演進中外部及內在的面向。

二、全球的變遷意象,從模糊不明確的情況,轉變成帝國型態,又變成全球化意識,再變成全球化市場,最後轉變成為現在的全球化集體意識、或無集體意識及對全球化轉型面向的迷思。

三、全球化運行所提供的是透過集體的場域做問題的處理,如同在全球網絡中浮現的制度所關注及面臨的挑戰,例如:全球化危機、全球治理及破壞的部落文化。

對於全球化的理解應是採用多元角度來觀察:進展歷程、迷思及社會文化的現況。

而這些所引導出來的問題包括:

* 我們如何了解全球化的運作過程及變遷?

* 人類是否真的具有全球化意識及精神?

* 我們如何從人類的生存基模轉變到成長樣態?

* 人性的外部及內在標準是如何相互影響?

* 科學及技術的發展如何衝擊人類與全球化的進

展?

NO.60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4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