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4-05-17

開放境外課程 本校開創國際化的另一條路

編者按:國交處主任陳惠美日前接獲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指示,研讀Philip Altbach的"Can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 the Top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 "一文,由於該文內容主要是闡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未來的趨勢,本報特此刊出陳主任主筆之文章摘要及心得報告,以饗讀者。

壹、文章摘要

Altbach這篇文章發表於2004年4月,內容主要是闡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未來的趨勢。他指出2003年全世界約有二百萬學生到國外留學,但根據研究顯示,到了2025年,留學生人數將會增加到八百萬,留學生人數的增加,主要原因是高度開發的國家,體認到應提供他們的學子國際觀,將來才有國際競爭力。歐盟會員國制定留學政策,鼓勵其國內的學生到其他會員國留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文中,作者指出美國還是全世界學生最想去留學,攻讀碩、博士的國家,在全球二百萬留學生中,留學美國的人數就有586,000,佔29.3%,留學生所帶來的經濟、人才效益非常可觀。此現象甚至911事件也無影響;但自2002-2003年,留美人數有下滑的趨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國簽證愈來愈難取得,二是其他英語系國家如澳洲、英國及紐西蘭等國家採取積極吸收外國留學生的政策,此舉對其國內的經濟有極大的助益。

反觀美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情況,與外國人留學美國的情況有顯著的不同,外國學生留學美國主要是以取得學位為主要考量,而且大多集中在碩、博士生。而美國留學外國的學生,在2001年至2002年,只有161,000人,但已比2000年至2001年的154,000多了4.4%。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三留學生,他們出國留學主要是想體會不同文化及學習語言,以取得國外學位文憑為主要考量的人數少之又少。

可喜的是,美國人也在開始體會到提供大學生國際意識(an international consciousness)及海外經驗(an overseas experience)的重要性,因此2001-2002的留學人數上昇了4.4%,但僅佔全美四年制的大學部學生的0.2%而已。美國學生到國外留學時間通常不超過一年,大部份都在暑假。留學的國家62%的學生都往歐洲跑,其次是紐、澳,到亞洲的人數相對極少。

雖然全球留學生到美國的就佔總人數的29.3%,可是這個數目也僅佔美國四年制大學部學生2.7%,及研究所13.3%而已,因此美國開始思考如何增加外國留學生,於是有了The New Transnationalism(新跨國主義)的興起,其主要概念就是到外國開設分校,或與國外學校合作,開設學程,以及透過遠距教學,也就是「境外課程」(offshore programs),其授課語言幾乎一律使用英語。

此種「境外課程」澳洲及英國推展已久,美國加入已成為主力市場。參加「境外課程」的學生,不需要出國,就可以拿到外國學校的學位。例如澳洲許多大學在許多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非洲等地大量開設此類課程,對於澳洲的高等教育的收入大大增加。美國Boston University 及 Windener University也在國外如西班牙、新加坡、日本等開設此類課程多年,主要是提供當地的美國人及外國人進修機會。Altabach不諱言表示美國海外拓展已具企業經營模式,他也認為這類「境外課程」一定會成長,也許會對未來的美國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作者在文末指出,美國高等教育面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強力挑戰,他認為美國政府嚴格的簽證手續及教育經費的縮減,對吸收外國留學生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果,反觀其他國家卻積極訂定吸收外國留學生的政策,美國是否仍能保持其在高等教育的絕對優勢,仍有待觀察。

貳、讀後心得

美國挾著其超級強國的優勢,每年吸引幾十萬極優秀的外國留學生,不僅對美國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這些外國留學生學業完成後,常被美國大企業網羅,成為公司的重要資產。直接、間接強化了美國的國力。但此種優勢如果政府不能繼續制訂良好政策維持下去,有可能會漸漸被其他國家所取代,美國各大學也警覺到留學生人數的下降,為提高高等教育的經費,開始在國外開設「境外課程」。本人認為連美國這種佔盡優勢的超級強國都意識到這種危機而努力思考如何改善,本校也應居安思危,思考如何更上一層樓,保持領先的優勢。

本校在國際化方面因創辦人的眼光獨到,起步早,努力經營,才能有今天的一些成就,可是台灣在推展國際化上,比起歐美、紐澳各國,有相當大的限制,儘管台灣外交部及教育部提供獎學金吸引國外學生來台,人數還是有限。所幸,近年來學生出國留學的人數,緩慢卻穩定地增加。本人認為要提高本校出國留學及吸引外國留學、交換生,來本校研讀,有以下建議:

提昇本校學生的英語能力:目前與本校有交換學生之歐美、澳洲等校,皆明確規定必須達到托福舊制550分(新制213)以上,美國馬里蘭大學更要求575以上,商管科系至少600以上。為了這個基本規定,2003-2004本校就無法派出合乎條件的交換生到某些姊妹校,這種情形在2004-2005的甄選活動時,情況依舊。雖然請各院系推薦申請,仍然不見效果。為徹底解決此問題,依本人之見,有三個方向可以考慮:

第一、學校政策性長期有計畫地培養有潛力的資優菁英學生,每系推薦數名一、二年級生,提供獎學金部份補助這些菁英學生出國參訪,參加國際研討會及出國留學等等。每個菁英學生有一個指導老師,所有菁英都建立個人學習成就檔案,以便隨時評量、修正。

第二、設立如日本姊妹校國立電氣通信大學的JUSST Program。該Program是一種集合數科系的學程,全部以英語授課,主要是給外國留學生,但同時也接受想提昇英語能力的日本學生。JUSST Program提供日本政府所給的獎學金,給大部份的外國學生,本校每年皆有二至三位同學受惠於該Program。在JUSST Program授課的老師,可以減授一門課,使這些老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指導在英語Program內的學生。本校初期可依院的特性,先發展二至三個學程,如商、管學院設立一個學程,理、工學院一個,文學院和教育學院合開一個。如果英語授課學程可以成立,則前述所提之菁英學生就可安排在此學程接受栽培。

有了英語授課學程,自然較能吸引外國學生來本校就讀,除了好的華語課程外,真正能吸引外國學生,還是完整的英語授課學程。國交處常接到外國學生的電話或E-Mail詢問是否有以英語授課的學程。(註一)

第三、比照國貿系英語專班的做法,學生在大學四年全部接受以英語授課,大三規定必須出國留學一年。目前本人擔任該班的「英語會話」老師,學生第二學期起已經很習慣用英語上課了,也很積極準備托福考試,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很有概念。如果此類的英語專班能逐年增加,不僅我們的學生英語能力提昇了,同時也增加外國留學生選課的選擇,是一舉兩得的。

Altbach提到Offshore Program(境外課程)值得我們考慮。三月底陪同馮副校長率團參訪馬來西亞的姊妹校,也抽空和校友會會長等人茶敘,校友們當面向馮副校長建議本校在馬來西亞開設學程,讓他們有繼續成長的機會,校友們甚至建議在學程的設計中,有一至二週的時候能夠返回母校上課,重溫學生時代的幸福。「境外課程」可開放給台灣人及當地人,只要師資、課程、教學品質等方面多加強,可考慮先在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試辦在職暨進修教育有學分的課程,或許是本校開拓國際化的另一條路。(註二)

註一:台灣的銘傳大學實施此學程制已有2-3年,據聞效果不錯。

註二:本校姊妹校澳洲Curtin University的境外課程非常成功,每年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畢業生有數千人之多。

NO.57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8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