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萬花筒 2011-09-26

陳瑞貴:把握當下

「對知識謙遜,才能持續update and upgrade;對環境謙遜,才能擁有更寬廣的空間。」是未來所副教授陳瑞貴一貫以來的人生觀念,淡江大學歐研所畢業,民國70年回母校教書,秉持著「協助願意學習的人,獲得實現的喜悅」的教育理念。自研究所起,便與未來學密不可分,他「學」未來學、「用」未來學,也「教」未來學。

教書30年以來,陳瑞貴感受到30年前的學生與30年後的學生之間明顯的差異,但他有著一套與學生相處的方法,不僅保住教學品質,也讓雙方的學習環境更融洽。學期一開始,陳瑞貴便會「放空自己」,他表示,放空才能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且隨著學生價值觀、學習態度的改變,調整自己的想法,進而去傾聽學生的聲音,聽聽不同時代學生的需要。在傾聽之後,陳瑞貴便會啟發學生,他喜歡在課堂中和學生問答互動,期待藉由交換意見的過程,學生能夠發現自我的生涯目標。當了解學生的需求與性格之後,陳瑞貴就會在教學策略上採「權變」,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什麼樣的學生要講破?什麼樣的學生要婉轉?陳瑞貴便會用不同的方式與學生相處,他笑稱「以萬變應萬變」。陳瑞貴表示,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學習」,與學生一同學習、成長,才能夠不斷「update and upgrade」。

陳瑞貴回想起來,「我比較幸運的是研究所後,就跟未來學產生很緊密的關係,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用在生涯、家庭、教學,甚至演講,對我影響非常深遠。」他相當感謝他還在淡江讀研究所時,當時的校長、也就是創辦人張建邦引進未來學,讓他能夠從在校園時,就開始接觸未來學、擔任未來學翻譯,開啟了和未來學的深刻淵源。他提到:「未來學是提供我們培養未來思考、未來探索、未來願景的能力,在變遷的環境中,能夠擁有適應動態變遷的能力,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契機、避開危機。」他表示,社會的變遷使人們的經驗越來越沒用,培養未來的思考、抉擇與創造是比較有意義的,「小到個人生涯,大到企業決策,未來學提供我們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掌握未來、創造未來。」

每當一開學,陳瑞貴總會跟同學分享他的「未來觀」,在他眼中,「未來學就是創造卓越未來的現在生活」,未來學不是空的,而是生活,都是處理跟人有關的事,了解未來的趨勢、定位,具有效率與效能地找到途徑,那就是策略,踏實去做,就有機會實現,從這角度去看,未來學是很實際的東西,他指出:「比起問『我的未來是什麼』不如問『未來的我是什麼』。」於是,「協助學生了解在這變遷社會中的未來角色」是陳瑞貴的教學主軸,他認為,學生如果能夠明白,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定位,因此就能在校園生活中,進行自我生涯規劃,除了學科之外,補足許多技術能力、證照等,校園生活將會過得更充實。

淡江在陳瑞貴的眼中,具有前瞻思維、全球觀、創新,且勇於變革、具高度執行力,於是他期待學生也能夠在這個追求卓越的學習環境中,眼光放遠,胸懷世界,把握當下,決勝未來!(文/陳昭岑)

NO.833 | 更新時間:2011-09-26 | 點閱:181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4 18:13:08
  • 線上人數: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