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NO.1042 新生特刊
自高中就接觸音樂的我,當年就特別嚮往能進入高手雲集的淡江大學,考上交通管理系(現運管系)後發現系上課程不簡單,所學領域很廣,課程同時橫跨了社會組與理工組,包含會計、統計、高等微積分。
點閱: 1632 下載:
2016 NO.1008 學校要聞
淡江是個充滿活力且學風自由的校園,儘管我就讀的是數學系,但學校鼓勵多元發展的環境,並未限制我畫漫畫的興趣,這是讓我相當感謝學校的地方。
點閱: 1386 下載:
2016 NO.1008 學生大代誌
轉眼我已自土木系畢業10年!畢業後順利圓了學生時期的夢,當上了攝影記者。 喜歡圖像的我,起初接觸攝影只想記錄生活,卻沒想到因為拍出一張張好照片的喜悅,讓我著迷於攝影。 在朋友的鼓勵下,考進淡江時報社後,我把握每次的採訪任務。對我而言,這不只是校內實習,更是一份正式的工作,所以總謹慎地對待每個事件、受訪者,希望拍出好照片,讓時報的專業性不受質疑。學習路上難免有些拍壞的作品,這些清晰印記,成為告誡自己再精進的最佳動力。因為攝影,讓我的大學生活有豐富的體驗,我非常感謝淡江時報社的栽培! 為了拍出...
點閱: 1123 下載: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於國貿系(今國企系)夜間部畢業已將近半世紀,但回想起當年求學的校園點滴,仍是記憶猶新。
點閱: 1104 下載:
我畢業於戰略所,一直以來從事的工作皆是在戰略研究、國際關係這些領域中,從國防部副部長室機要秘書、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等,到現在的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
點閱: 1425 下載:
「在化學系求學的日子,我讀得開心、玩得開心,獲得的每一段經驗,至今都深刻影響著我。」我認為淡江的教學規劃完整且用心,憶起當時教導普通化學的郝俠遂老師,不僅教書嚴謹,課後仍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效。
點閱: 1646 下載:
電算系(今資工系)畢業後,我又讀了管科所,「As a TKU student no single lunch 」是我身為淡江學生的體現,建議大一新生多與老師、學長姐接觸,藉由雙向交流,搭建穩固的情誼。透過前人的經驗,讓自己從入學時的懵懂,日漸成熟,成為一名真正的「淡江人」。
點閱: 1745 下載:
2015 NO.972 新生特刊
在歷史系4年大學生活裡,影響我的不僅是綜觀古今的歷史專業知識,系上相當重視「寫報告」與「外語能力」的特色,更成為我日後職場上的助力。當時系上開的「西洋史」相關課程,無論是本國教授、外籍老師,一律英文授課,令我至今難忘。外語是項工具,它成為我開啟認識另一片領域的利器,讓我領略西洋歷史文化的豐富涵養與氣質之餘,也從中享受歷史的哲學層面與人文菁華。因此,我對即將入學的學弟妹的勉勵,首先就是要加強外語能力,讓自己未來更具競爭力。
點閱: 2306 下載:
對我來說淡江是個快樂且學風自由的學校!除了系上的多元課程令我開拓視野,啟蒙恩師資傳系講師盧憲孚的細心指導,更讓我知道看事情有不同面向,且要容納多元思維。 大學時我不熱衷社團,直到創業後發現「團隊合作」、「溝通」的重要,才意識到那是社團活動可學到的。而大學曾在餐飲業打工,讓我提早進入社會,熟悉企業組織文化,培養人際溝通、擁有同理心等。因此無論社團、打工或實習,只要時間允許,都鼓勵學弟妹多嘗試。
點閱: 1856 下載:
我依然對淡江的環境無法忘懷,離市區稍遠像是世外桃源,學生在此自由自在的學習、生活。 延續自高中對法國電影的熱愛,在大學時期只要電影相關課程及講座,我都盡可能地去修習或旁聽。並充分運用校內多元課程資源,打穩電影知識基礎。為更了解法國電影文化,還特別跑去臺北校園上法文課呢! 鼓勵學弟妹培養國際觀,善用淡江豐富的外語學習資源,除了到國外留學的交換生計畫外,亦可嘗試學不同的外語,培養接觸國外新聞的習慣。多學會一門語言,就多開啟一扇看世界的門! 在大學期間,我曾任英語家教、到補習班打工,及早認識到社...
點閱: 1869 下載:
我離開淡江轉眼已經快40年,但對於校園的景色、當年管科所的學習點滴,記憶仍十分鮮明。我沒有顯赫的家世,靠的是自己的知識與力量賺到人生的一切。這其中進入本校管理科學研究所修習,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也是下定決心念書的開始。當時所上教授相當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因此能學習扎實的系統分析、基本財務分析等課程,課餘閒暇,便將技術理論用在股市分析上。
點閱: 2103 下載:
回首大學時期,我沒有參與社團,也從未見過淡水的夕照,每天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是:挑戰自我!我認為學習本身最重要的是尋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因此每天凌晨3點入睡,花大量時間埋首讀書,學著如何做研究、建立分析與判斷資料價值的管道。但這並非意味著都不與同儕互動,大學同學的同質性特別高,大學朋友往往會成為一生的朋友,此時,培養人脈相對重要。
點閱: 2045 下載:
我在民國49年進入淡江,在那個大學數量較少的年代,因為父親經商,我選擇進入淡江商學系就讀,大學生涯裡,使用的課本都是原文書。那時缺乏像現在如此完善的字典,也沒有中文書籍可以參考,但卻因此深化我的英文能力。「外語能力」對未來就業非常重要,因熟悉日文和英文,使我在職場上擁有更多便利,鼓勵學弟妹培養外語能力成為職場利器。
點閱: 196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