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4-12-20

《社論》只要青春不要病

今年的大一新生體檢在體重項目只有51%的同學是標準體重。換句話說,有近五成的同學體重過重或過輕。其中,25%的新生體重過重,體重過輕的比率則佔24%。另外,體檢報告顯示,患有慢性肝炎的同學有234人,血壓異常有157人,尿糖異常有70人,尿蛋白異常有321人,膽固醇異常有573人,尿酸異常有416人。在這同時,十月份由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舉辦的免費健康檢測中發現,在參加的126人中,膽固醇過高、尿酸過高等不正常的比例人數竟高達45%。這個結果多少反映出台灣年輕世代在健康上的隱憂。

過去,像肥胖症、痛風、糖尿病、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族群,但近年來,慢性疾病已漸成為年輕族群健康的殺手。引起慢性疾病的原因很多,飲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均衡的飲食可以促進健康,飲食不當卻是各種慢性病的來源。目前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趨向西式高油高醣飲食,再加上一般青少年的生活型態,多從早到晚坐在教室或窩在書桌前唸書、沙發上看電視、電腦前上網,缺少運動,因此,提高年輕世代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

肥胖會加重心臟、腎臟、肝膽、血管等器官工作負擔,因此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膽囊炎、退化性關節炎,甚至於某些癌症的危險,所以維持理想體重是維持健康重要的課題。一般人常把體重過重的狀況稱為「營養過剩」,其實不盡正確。肥胖所反映的是「能量」過剩,攝取的能量超過身體的消耗之故,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必需營養素都有過剩。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整體而言,國人的飲食營養並不均衡。舉例而言,女性被發現有鐵攝取缺乏的問題。對於體重的控制應從飲食控制及運動兩方面雙管齊下,一方面是減少熱量攝取,一方面則增加熱量的消耗,持續漸進,才能達到目的。

另一值得關切的問題是,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們,在媒體不斷炒作下,熱中於追求苗條身材,盲目地控制體重,誤以為體重越輕,越是健康,越是美麗。她們相信電視上和坊間沒有醫學或營養學背景的影劇圈人士,或減肥商品業者的「減肥理論」,不惜禁食或嘗試各類「減肥秘方」,只求能「看起來很瘦」。但過度的減重,讓許多女孩出現經期不順、頭暈目眩、免疫失調等健康問題,嚴重者甚至看見食物會嘔吐,害怕進食。在疾病與體重的相關性的研究中,也發現體重過輕會影響身體免疫能力,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險。

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的良好生活型態,不但可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機率及降低死亡率,並能促進心理健康及改善生活品質。均衡的飲食與定期規律的運動習慣,應從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養成。及早培養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的知識、態度、興趣、習慣或技能,持之以恆,一直到老年,方能達到健康的目的。同時,為改善學生肥胖及體適能日益減退問題,學校應以促進學生健康之積極面著手,透過護理、體育及健康相關的課程,教導學生了解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的正確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推動健康飲食與終身運動的概念,以期能逐年降低學生體重過輕及過重比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NO.59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1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