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4-05-24

【十學院迎頭趕上標竿】系列報導之八:國際研究學院

【記者高郁萍報導】「淡江大學的學術思想有匯集東西文化的傳統優勢,而校內官僚與同僚模式的組合,則是淡江的優良傳統。」國際研究學院院長魏萼如是說。他表示,淡水文化與淡水過去經歷的歷史密切相關。在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與滿清、日本人的統治,以及鴉片戰爭後英國、加拿大人等基督教長老教會文化的洗滌後,造就了可與台灣、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相接軌的淡江文化。「這是我們的優勢」,魏萼認為淡江學術的發展方向便是以多元的文化歷史做根基,推動淡江學術的本土化、現代化與國際化。而國際研究學院的學術研究方向,則是要結合「國情的現實」與「國際的理想」,以及「本土化的文化」與「全球化的價值」。

「官僚」與「同僚」結合是優良傳統

魏萼提出,所謂「官僚模式」是指處理校務的行政體系,「同僚模式」則是指教授們的學術研究。多年來,淡江以此和諧互助的組合走向一波波發展,淡江學術地位的發展靠同僚努力,研究所需的環境便靠官僚模式提供行政協助。這樣一個「小而有效率的行政政府,大而有活力的學術市場」是可令淡江的學術生命力日益茁壯,呈現出自己特色,並走出國際、擁抱國際、貢獻國際的利基。

為了兼顧短期學術市場的需求及培育人才的學術使命,國際研究學院以「功利主義」與「存在主義」為發展的出發點。魏萼表示,學校要提供國家需要的人才,功利主義是現實的生存問題。因此,國際研究學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發展的必要條件。「切實符合社會需要,學生自然就會多」他說。不過,太多的功利思想會失去原則,所以還需發展以教育使命為主的充要條件。「學校要有一個方向適當地導引市場,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不然就跟補習班一樣了。」魏院長道出了對知識份子的期許。他認為「存在主義不只爭一時,要爭千秋。」

由「一體多元」走向「多元一體」

目前淡江國際研究學院有歐洲、美國、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日本、拉丁美洲、俄羅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八個研究所,「涵蓋全球就是我們的特色。」魏萼說。他表示,過去國際研究學院擁有一體多元的發展特色,學術內涵及研究範疇極為寬廣。不過,他同時也指出「多元本身就是特色,但是不夠。」的思維。他認為短期內可調整各所發展的方向、統合各所獨特的專業取向,讓八個研究所在學術上找出共同的價值觀並加以發展,走出淡江的路,這便是「多元一體」的概念。淡江國際研究學院未來究竟要往何處去,魏院長表示要先認清主、客觀因素。主觀的是淡江大學有沒有發展出特色,客觀的是世界潮流與全球化影響。國際研究學院在第四波發展中,應結合淡江的本土精神與全球的普世倫理。「我們要從一脈相承之淡江精神、台灣的經驗、中國的道路、儒家的思想、亞洲的價值與普世的倫理出發,推廣淡江的學術價值觀,達到成為亞太地區學術重鎮的目標。」

提升研究成果的發表

在第四波短、中、長程計畫裡,國際研究學院將持續舉辦淡江論壇,並且提升中文刊物「淡江國際論壇」(Tamkang Interna-tional Forum)與「淡江國際研究」英文期刊(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水準。在不同階段的進步中,國際研究學院也將不斷鼓勵師生發表研究論文,希望在台灣社會科學引用索引(TSSCI)及社會科學引用索引資料庫(SSCI)中的篇數能逐年增加,在全台相關領域排名亦節節上升。

國際研究學院短程計畫中,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及國際事務學院為國內之發展標竿學校。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歷史悠久,向為國際學術界重視,儼然已是台灣相關領域之代表。該校國際事務學院與前述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配合密切,擁有雄厚的學術研究基礎,加上公立大學的資源與優渥的研究生招生條件,所帶來的研究品質與學術地位,有許多可供本校國際研究學院借鏡之處。

同屬歷史悠久的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其優秀且豐富的學生來源為先天性優勢,教授及校友多在國內外的產、官、學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院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國際關係組的研究陣容甚為堅強,是淡江國際研究學院中、長程內的國內標竿校。

本校姊妹校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為美國中西部十大名校之一,其研究生招生錄取標準甚嚴,僅為百分之四的錄取率,帶來了極精華的研究品質與學術地位。姊妹校之間交流容易,本校國際研究學院計畫在短期內與之並駕齊驅。

中、長期努力的目標為美國公立大學學術地位排名第一的加州柏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該校國際部門在相關領域之權威及影響力甚鉅,是國際研究的重點學校之一,淡江國際研究學院將與之看齊。

魏萼表示,在他擔任院長任內,積極為淡江國際研究學院找出未來發展方向,是他自認最重要的任務。他不諱言的指出,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雖然有明確的學術方向,但尚待加強的就是學術思想,應該要更努力地「為淡江學術找出路,為淡江學子找前途」。未來,他希望國際研究學院能在第四波的潮流中走出自己的路,成為屹立不搖的學術重鎮。

NO.57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3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