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6-04-24

舞動生命 讓愛飛揚

◎文�王頌 ◎攝影� 嘉翔 王頌

台灣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在非洲大陸從事醫療服務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南亞海嘯後,許多公益團體發揮大愛精神,募得龐大資金幫助災民重建新生活;總統陳水扁自2001年也把520總統就職紀念日訂為「台灣志工日」,呼籲大家「挽袖當志工」;越來越多企業人士、歌手、演員紛紛分享他們擔任義工/志工的經驗,到底這種「不支薪社會服務」的魅力在哪裡?當這個社會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時,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

把服務當作充電

物理系碩一楊元欣在大一時認識了當時在青年社會服務協會工作的志工--本校中文系畢業校友馬慧純,當時馬慧純邀他擔任該協會的志工,他只是單純的答應,沒想到這個允諾,卻對他往後的人生態度有著很大的轉變。

楊元欣和協會的其他志工,有空時就會到位於八里的樂山療養院,陪院童們玩遊戲,並在特別節慶時到院裡面帶團康活動,那裡收養的大多是智能不足的孩子,

他和夥伴們前往那兒服務,為的是想替這些院童帶來一些快樂。他把服務當作充電,認為從別處喪失的能量可以從這裡找回來,為人服務讓他找到生命的動力。

從事志工工作之後,楊元欣從一個原先只看到自己、以成績評斷一個人的學生,開始發現人的才能不是只有展現在功課上,他高傲幼稚的想法已不復存在,轉而成為成熟、內斂,楊元欣想都沒想過,當初當志工的決定會改變他一生。

當然,挫折還是有的,在當志工時,難免會有一種「我為什麼要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的過渡心態,當興趣變成了一種壓在身上的責任,他也曾經有想退縮、逃跑的時候,但是當他看到比他晚來的後進,在這條路上跌倒、又重新爬起來,堅持下去的成果,讓他深思,自己是否還有能力面對?

再次回到服務的崗位,讓他有了新的體悟:服務應該是雙方都有回饋的一種表現,人往往只看到付出的代價,卻忘了自己從中所獲得的東西,當志工是一種分享、一種不可言傳的體驗。

人生的轉變,往往來自不經意之間,一件小事或一個觀念也足以改變人固有的想法,就像物理系碩一楊元欣所分享的,他從服務中收穫許多,得到的反而比付出的還要多,所以到現在,他根本不覺得他是一位在幫助別人的志工。

時間分配觀念

相較於大多數當志工的人是誤打誤撞,法文二黃韻璇一開始就是有目標要進入這個世界,她一開始是看到報紙上的徵人廣告,報名甄選後接受培訓,從此開始了她的志工生涯。

金車教育基金會的服務項目之一,就是到偏遠地方去教小朋友英文及帶團體活動,藉由假期來彌補因為城鄉差異而落後的孩子,以及成立收費性營隊,在南投等地設立營區,讓全省的小朋友來參加營隊,體驗美式教學及全英語環境,讓小朋友的寒暑假不再只是才藝班跟堆積如山的學校功課。

當初黃韻璇加入金車教育基金會當志工,是因為她本身喜歡小孩,而且她希望藉由當志工,可以多認識許多不一樣的人,並培養活動經驗,但想像與實際畢竟不同,真正加入志工,參與營隊服務後,她才發現營隊從生活起居的訂定、管理及志工間彼此的協調溝通,樣樣都是考驗。

雖說如此,黃韻璇在服務過程,學習到和別人溝通的技巧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她即使服務時再怎麼累,或是夥伴間有爭執,她都能以平常心看待。黃韻璇提出了一個重要觀念--當志工前需要有良好的時間規劃表,如果不是只當一天兩天的志工,沒有周全的時間規劃,那麼所有的事情都會擠在一起,本末倒置不是件好事,也不是原本想追求的成果。

服務是什麼?對黃韻璇來說,就是盡自己之力回饋社會,她說:「獲得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得之於人者太多,如果我們有一點點能力,也該是我們出力的時候了。」

以圓融化解冷漠

大部分的人都聽過慈濟,你可能看過他們在社區作資源回收,或在大愛電視台的連續劇裡看到真實的志工故事,各個大學也有慈濟大專青年社。

慈青社社長化材三邱育明說:「高中時從電視得知慈濟這個團體,認為慈濟這個團體,正潛移默化著台灣社會,將其導向一個溫暖的正途,所以就很嚮往志工生活,一進淡江之後,就馬上加入慈青社。」慈青社要服務的項目很多,比如帶領正德國中的學生去做資源回收、至八里地區的社福機構服務,以及到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邱育明身為社長,在辦活動及選幹部上,自然會遇到許多人事上的問題,但他學會以圓融去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這是他在加入慈濟後才學會的,他計畫畢業後要一直待在慈濟,成為一輩子的慈濟人!

慈青社副社長化材三林雅萍進社的原因很妙,原先她只想和直屬學長借課本,剛好這位學長參加慈青社,在因緣際會之下,她就這樣一頭栽進去。林雅萍說:「加入慈青社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更懂得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並且能更設身處地去關懷別人。」

來到慈青社服務了一段時間後,林雅萍有一種消極的心情,迷惘自己當初加入的目的,但是沉潛下來仔細想過之後,她認為重新再付出的感覺是美好的,她說:「能為這個日漸冷漠的社會,注入溫暖的泉源,是非常有意義的。想要長期擔任志工,就應該懂得在不同的階段,適時地把自己歸零,並重新調整心情。」

付出都是值得的

教科系系友許柏恩在高中時代表學校參加「慶祝青年節敬軍勞警活動」,因而認識了當時在救國團工作的葉大哥,這次的活動啟蒙了許柏恩,也奠下往後他當志工的帶隊生涯。

相較於時下大學生參加救國團活動的人數銳減,究竟當時的救國團有什麼魅力?許柏恩說:「當年的大學生沒有太多外務、沒有線上遊戲,最大的娛樂就是參加暑期救國團活動。」所以他上了大學後,就開始體驗那樣的生活。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服務的日子,許柏恩仍然記得他第一次帶的團隊遊戲、營隊中發生的故事、與夥伴相處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深植在他的腦海裡。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許多叛逆的小朋友,經過救國團幾天的營隊訓練後,卻變得十分乖巧,這點讓他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許柏恩說:「我比一般人多了許多機會,去了解別人的人生。」在帶營隊的過程中,他不知不覺地參與了別人的人生,而自己也在其中不停地自我反省與成長。

除了帶營隊之外,他也擔任過山訓助教,並舉辦園遊會活動,這也讓他有機會找到一個磨練自己,並從中展現自己才能的舞台。他從舉辦各式的活動中獲得成長及成就感,這也是他為何能一直擔任志工的原因,他說:「如果當年沒有選擇當志工,那麼,今天或許就不會有這麼精采的人生。」

我也要當志工!

看到上面這些志工的心路歷程,你心裡是否也揚起了想當志工的念頭呢?學校或是許多校外非營利機關團體,都提供許多管道可以供同學加入志工的行列:

1. 在學校當志工:當志工,何不利用課餘時間,從校園做起呢?學生事務處諮商輔導組、圖書館會不定時的甄選志工/義工。另外,服務性社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依個人的興趣來選擇,比如大地環保工作團、慈青社、各地的返鄉服務隊等。

2. 海外新體驗:到國外當志工可以體驗完全不同的異國生活喔!你可以上「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協會」(http://www.icye.org)網站查詢,這個協會提供超過全國34個國家,並結合民宿和義務工作的交換計畫,為的是推動「世界公民本一家」的概念,如果有興趣到國外擔任志工的同學,可以向該網站提出申請,或到該協會在各地辦事處索取資料。

3. 網路找資訊:只要在搜尋網址打上和「志願服務」相關的關鍵字,例如:志工、NPO(非營利組織)、NGO(非政府組織)等,即可以查詢到許多關於徵求志工的網站,較有名的志工大站如:人人公益網的「我要當志工」(http://www.give.org.tw/Volunteer/index.asp)、eNPO青年福利社(http://www.enpo.org.tw)和台灣公益資訊中心(http://www.npo.org.tw/in-dex.asp)等。

服務是什麼?服務就是用不自私的心,全力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不求結果的,最重要的是在付出的過程中,自己能得到什麼啟發,許多人往往把結果看得太重,而忽略了其中寶貴的經歷。

服務最大的好處,就是從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思維,讓自己有機會去做和平常不一樣的事情,讓自己重新發現新的價值,讓生活更有意義!同學們,不要猶豫,哪怕只是捐一張發票,都是在幫助別人。

NO.641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2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