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07-05-14

卓永財洞燭先機 產學合作創造雙贏

【記者符人懿專訪】從銀行主管轉行為「黑手」老闆,40餘歲才創業的卓永財,走過寂寞艱辛的低谷,堅持研發創新,終於將上銀科技打造成全球第三大滾珠螺桿和線性滑軌的公司,讓台灣的國家形象和精密科技相連結。

卓永財畢業於本校淡江文理學院時期的會統系(今會計系與統計系前身),在美國舊金山大學拿到管理學位,回到台灣後,在交通銀行負責授信業務,曾拿過優秀金融從業人員獎。在民國71~73年間,台灣發生金融危機,多家企業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政府為了穩定金融秩序,由國營行庫介入整頓已爆發財務危機的公司,當時卓永財就是以交銀經理的身分,協助整頓多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包括三星五金、金豐機器等當年叱吒風雲的大廠。

隨後他成立顧問管理公司,以及擔任柏克萊加州大學商業及管理推廣教育學院兼任教授,接觸到更多實務管理經驗,人脈也更為寬廣,在大家共同集資下,於1989年成立上銀科技公司,從此進入精密機械產業。公司取名「上銀」,來自台語諧音「尚贏」,展現他強烈的企圖心。

但從商科背景轉到機械領域談何容易,經過多年的摸索,公司才轉虧為盈。談到這低潮期,他笑著說:「創業絕不可半途而廢,對員工、股東及社會都要有責任。」就是這份企業經營者的使命感,讓他雖身處逆境,仍然咬著牙根堅持下去。由於他非本科系畢業,為了讓滾珠螺桿更有創新能力,常常從書本中惡補相關知識,趁出國時大量買書,回到工廠後把機械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並參與世界大展,從中獲取新靈感。

經過多年的蟄伏與埋頭苦幹,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遲來的曙光還是讓他等到了,如今上銀年營收高達數十億,且在德國、美國、捷克、瑞士、日本都設有分公司,儼然成為產業界的金雞母。回首那段跌跌撞撞的時期,卓永財說:「只要找對營運的方向,儘管過程中會遇上風雨,但只有堅持下去,才有成功的機會。」

最令卓永財難忘的經驗,就是收購德國廠的過程,他回憶道:「1993年,德國的同業Holzer宣告倒閉,該同業的合夥人就詢問我接手的意願,而Holzer有一項技術我們沒有,所以親自前往德國洽談合併事宜,但Holzer公司竟然不讓我進去工廠,雙方僵持了快1個小時,後來是外貿協會請台灣留德學生幫我們做翻譯,經過多方折衝之後,才決定合作並將該工廠轉型,但德國廠員工的反彈情緒卻讓我困擾不已,因此在耶誕節前夕再度前往德國,送給他們繡有員工姓名的圍巾,這才順利收服民心,讓他們放棄抗爭,心甘情願為公司效力。」

卓永財重視人才與研發,每年投入產學合作的經費高達千萬,自2004年起正式委託中國機械工程協會舉辦「上銀科技機械碩士論文獎」,以首獎80萬高額獎金,鼓勵優秀學子投入機械工程研發領域。近年來上銀科技不但名列全國法人「研發專利百大」排行榜,還曾獲得國家發明獎法人組的金牌獎。未來他更打算創立總獎金400萬美金的國際性獎項「Motion Tech-nology Award」,第一名最高可以獲得80萬美金,比諾貝爾獎還高,以研發更高階的技術。

而本校機電系教授楊勝明也曾與上銀科技進行技術交流,楊勝明表示,與上銀科技的合作始於民國91年,主要是開發數位式馬達控制器,以取代傳統的類比式控制,讓故障率更低、效率更高,產學合作讓彼此獲得雙贏。

今年,卓永財接下第一屆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他說:「最近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發表了一篇文章,預言機器人將為下一個熱門產業,就如同30年前的個人電腦(PC)產業一樣。」本校新成立的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翁慶昌,也將於5月24日邀請他來演講,屆時將有電機系、機械兩系研發機器人相關的教師與他會談,尋求合作的可能。

未來,卓永財希望機械產業能以「上銀(HIWIN)」為榮,也將以多年來的經驗與人脈,整合精密機械、模具、電子電機等相關產業的專長與力量,加速機器人相關產業發展,把台灣打造成全球智慧型機器人主要製造國,享譽國際。

NO.677 | 更新時間:2011-06-15 | 點閱:193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0 20:23:51
  • 線上人數: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