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8-02-25

掌握外卡效應-建築系營造王牌

文/吳春枝、林世君

根據聯合晚報1月26日報導指出:「台灣很多大學生大二以後就不讀英文,畢業後出國留學的人數也大量減少。」在時下大學生英文程度普遍有待加強,畢業後出國留學人數大減的現象中,本校建築系在國際化的教育政策及系所課程改革、追求卓越的理念下,畢業生出國留學進入國外名校及在校生參加國際競賽等方面屢創佳績,而系友在業界的優異表現,更使建築系成為台灣建築業界口碑的保證,不但成功的創立了外卡,也為建築系的未來建立了可期的外卡效應。本刊特別訪問多位建築系系主任,建築系創立外卡的經驗及效應;並邀請出國留學畢業生、參加國際競賽獲獎學生及系友分享經驗。

師資精良帶動留學 外卡地震發威

●留學生分享經驗

張創辦人曾說:「外卡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潛伏期、展現期以及後作用期。」而所謂展現期及後作用期便是「外卡效應」。張創辦人指示,應以打仗的精神,進一步提升本校的排名,而掌握「外卡效應」是打勝仗的其中一項利器。建築系畢業生出國留學日盛,申請上的學校也越來越有分量,無疑便是外卡效應的掌握,也是幫助學校打勝仗的助力。

整體社會的趨勢下,大學生英語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如前,但建築系提供優秀的學習環境與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後,此刻正陸續展現其外卡效應。根據統計,從2000年至今,建築系畢業生進入美國長春藤名校約30多人,每年出國留學比例更有越來越高的趨勢,目前正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的建築系系友賴芷儀提到:「我的指導教授一共帶領9位學生,其中7人皆到國外留學取得碩士學位。」

而張創辦人說:「外卡具有深遠的影響;外卡就像是『未來的地震』,它的出現,發出了新的概念、新的詞彙、新的看法及新的視野。」建築系畢業生留學人數日多後,的確對同學的畢業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就讀美國麻省理工的莊智超說:「出國計畫主要是受系上同學留學風氣盛行的影響,一方面因為學長姐出國留學的人很多,而且表現優異,同學之間的留學人數也多,因此帶動了整體風氣。」而出國留學在國外習得更多全球化知識後,不但在業界建立口碑,也將新知傳承學弟妹,進而提升學校整體的國際競爭力,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而建築系創立外卡的誘因是什麼呢?首先是優良師資,賴芷儀表示,建築系教授大多從國外留學回來,對系上的留學風氣有帶頭作用,豐富的國外資訊使同學耳濡目染。去年甫從英國倫敦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的系友羅明軒表示,系上老師都很年輕,有些甚至才剛回國,他們帶了最新的知識給學生,讓他也很想出國學習第一手資料。而老師對學生的用心程度也很重要,莊智超表示,他為了申請國外留學,畢業設計指導教授林芳慧不但熱心的提供各校資訊,甚至和他花了一個半月討論製作作品集。

其次是課程,「建築設計課」是學習生涯中難忘的經驗,其特色為小班制,提共更多師生交流機會,每週每位學生平均至少可和老師單獨對談1小時,五年下來累積不少經驗,羅明軒回想:「設計課最難得的機會是要一個人上台報告,下面有許多老師擔任評審,長久練習下來,能增加自己的信心、口才及抗壓性,這對畢業後的出國留學,甚至對未來都很有用。」除了建築系本身的課程,賴芷儀提到核心課程中的未來學門也對她有很大的啟發,另外,莊智超說張創辦人提供至芬蘭參加世界未來學年會的機會,「那次的出國經驗讓我受益無窮。」

而淡江自由的校風也開啟了學生的遼闊視野,莊智超表示,淡江建築系和它校最不同的地方,是校風多元,教授們不會以同一標準衡量學生的作品,不會有單一審美觀,讓學生能在寬廣的空間中自由發揮。淡江建築系培育出不同特色的人才,自然能受到各國名校的青睞。淡江除了以自由聞名,賴芷儀說:「廣為推行的國際化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國際友人,打開國際視野。」

分數不是全部──

適才適性 發揮所長

●建築系歷屆主任談外卡

建築系樹人有成!系友邱文傑、薛昭信甫於去年分別獲得遠東建築獎首獎及內政部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畢業生陳姿 申請進入Rice大學研究所就讀,並獲全額獎學金,是台灣30年來第一位進入Rice建築系就讀且獲全額獎學金補助的學生。對於學生、系友的優異表現,建築系系主任吳光庭侃侃而談,他表示,他們都是建築系有力的外卡。

先後曾任建築系系主任9年的榮譽教授王紀鯤說:「建築教育非以分數來衡量,本校建築系很多甄試入學的學生,學科分數不見得高,但其性向適合念建築,經過建築系教師多年用心的教與導後,而能適才適性的發揮長處,如今建築系系友紛紛展現學習成效,屢次獲獎、擔任建築業界管理階層或在學界奉獻心力作育英才等均不在少數,可見本校建築系對業界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吳光庭也表示,對國內高等教育而言,私校之經費資源遠較國立學校短缺,但本校建築系自1965年創系以來,蓽路藍縷,不斷檢討與規劃、改革與創新,於1999年遠見雜誌的調查評鑑中,超越許多國立大學及全國30多所建築相關科系學校,躍升為全國排名第二,2007年10月的工程評鑑也獲評為數位學習表現特優,正如創辦人張建邦對外卡的解釋:是驚奇,也有意外,但也是建築系長期經營的成果展現。

是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與理念,培養建築系學生創造出傲人的外卡?張創辦人於96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開幕致詞中指出,各院系應以過去的成長歷程,規劃未來的藍圖,輔以外卡效應的未來觀,以因應將來不可預知的挑戰,並舉古代希臘政治人物培里克力斯的話來解釋外卡的管理,他說:「事情不在於預言未來,而在於為未來做好準備。」1998年至2002年曾任建築系系主任的副教授鄭晃二表示,10年前,配合社會環境的發展與需求,建築系評估自己的條件與優勢,致力於課程改革,使「建築設計」成為整合建築系課程與教學的平台,並全力加強設計師資,便是為未來做了最好的準備。

「建築設計」的特色在於,整合並有效運用資源,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發展的能力,2006年甫卸下系主任重擔的副教授陳診誠表示,設計課中有點像師徒制的授課及輔導方式,是建築系改革10年以來培養出越來越多優秀系友的最大優勢。而師徒制的關鍵在於設計師資,王紀鯤說:「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深遠,他們不只是教而且導。」他回憶:「1992年周家鵬主任接任系主任,便向校方大力爭取逐年增加設計課專兼任教師上課時數,使得設計課師生比水準成為全國各校之冠。」經常深夜仍在系上評學生設計圖的陳珍誠說:「類似師徒制的教學方式,讓每位學生都受到充分的輔導,而且給予充分的學習與創作自由,學生不但能學得獨立完成設計的能力,也能從平日裡累積作品和實力。」吳光庭則表示,本校地處台北,得地利之便及系友向心力之優勢,聘任到很多優秀的專兼任師資,其中不乏留學國外名校或外籍教師,他們不但是學生的典範,也擴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因此參加國際競賽及畢業後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

另外,建築系亦經常舉辦各種國際工作營,邀請國外專家學者短期密集教學,並以英語交談、授課,增加學生學習的廣度;也結合社區總體營造,師生共同參與地震重建,幫助弱勢原住民建屋或赴大陸協助貧民建立家園等,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同時也能回饋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鄭晃二說:「建築不只是學建屋的技術,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態度,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他表示,建築的學習很多元,學建築也可以擴展很多不同的工作型態和層面,例如:系友丁亞民目前從事電視劇本及小說的創作;系友林洲民、阮慶岳等也都是著名的小說家,他們同樣是建築系亮眼的外卡。

張創辦人所推薦的《外卡效應:讓趨勢突變的58個未來關鍵事件》一書,對於外卡事件所帶來的影響解釋說:「這些影響並不在事件發生當下即停止,其所帶來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也就是所謂外卡效應。建築系系友、學生10年來陸續創造出來的外卡所產生的效應也在持續加溫中,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國際競賽均獲優異成績的陳珍誠說:「開始有人得獎後,學生會產生信心及榮譽感,而且每次的比賽都可以增加經驗,調整腳步後目標越來越清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大。」吳光庭則表示,畢業生每年申請並就讀國外研究所者約佔畢業生的三分之一,而且成績越來越好,近3年來已有20幾位申請到全美前10名頂尖名校,他說:「建築系學生、系友的優異表現將會不斷發生,因為建築系不只提供教育,而且鼓勵自由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畢業後的學習效應持續發酵。也期許他們將這份效應擴展為社會效應,在這競爭的時代裡,培養社會領導力和競爭力,並且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貢獻所學。」

打開世界之門走入國際 淡江是台灣先鋒

●得獎學生、系友暢談心得

私校的經費資源或許不如國立大學,學生入學的成績或許不是全國之最,但用心經營、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常常是全國之最、世界第一。尤以近幾年來,建築系系友、學生經常在國際舞台打敗來自世界各地好手,贏得肯定、綻放光芒,最為熟悉的便是去年參加美國Form-Z全球聯合學習計畫,分別榮獲2007年工業設計類首獎及建築設計類第2名的陳敏傑、李京翰;及參加東京設計周國際競圖大賽擊敗89國三千多件作品奪得首獎的顏文豪。另外,系友邱文傑及薛昭信也分別獲得遠東建築獎首獎及內政部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2005年李柏毅獲Form-Z全球聯合學習計畫室內設計獎傑出獎;2003年游瑛樟與涂文瑜聯合以「數位萊特落水山莊」作品參加第三屆遠東數位建築獎獲得特別獎等,建築系系友掌握外卡效應創造優勢,鄭晃二便說:「業界要建築設計師,會想到淡江;高中生要讀建築,會想到淡江。」

建築系如何營造自我的王牌以掌握並管理外卡效應呢?顏文豪表示,淡江建築系算是台灣的指標,常常聘請新老師,為建築系注入新血,也帶來了新資訊,讓同學有更開闊的世界觀,並了解世界潮流。他說:「參加世界級競賽要跟外國人打仗是最困難的地方,一定要走出台灣觀點,放眼全球化。過去台灣人出國比賽的經驗較缺乏,所以打開這道世界之門較為困難,而本校致力於國際化讓學生的學習與國際接軌,讓我們克服困難走向國際,淡江可說是台灣的先鋒。」

系友姚政仲從建築系畢業後,為了擁有更廣闊的新視野,選擇到紐約唸書,他認為,自己若要在學習中更跨出一步,就必須出國學習,後來他到歐洲工作,在這期間和工作團隊一起參加國際競賽,其中在「可活動劇場設計」一項大賽中,榮獲三獎,而有這個能力出國留學、工作,並獲得國際大獎,是因為在學校獲得的基礎已經很足夠。他表示,淡江開放的教學觀念,能刺激學生以不同角度思考,在學習與設計中開起新觀點,對工作很有幫助,加上淡水山環水繞,兼具自然與人文涵養,能培養出學生更多元的文化內涵。

獲得內政部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薛昭信是本校傑出校友金鷹獎得獎人,在畢業後與人合資成立華業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富邦建設副董事長。薛昭信曾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成績與才能都不如同學,一度想放棄當建築師,後來受到老師的鼓勵,重新走回建築師道路,他先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建築碩士,在完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學到如何從建築的邏輯與方法去探討問題,畢業後於美國工作,在取得美國加州建築師資格後回台工作。對於淡江,薛昭信說:「淡江學風自由,建築系的老師擁有不同專長與教學方法,能依照學生不同的性向因材施教,培育了各種專長多元的學生。」

NO.704 | 更新時間:2011-06-23 | 點閱:254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