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筱庭專訪】1985年,蕭新忠播下一顆善念的種子,多年後開花結果,繁衍出一片善的花園隨風搖曳,花香撲鼻。
那一年,他偶然在報紙上看到新竹家扶中心招募寄養家庭的新聞,取得妻子的同意後,便到家扶中心報名參加。同時也為了專心陪伴寄養家庭的孩子,蕭新忠辭去工研院IC設計工程師一職,放棄了高薪與前途,陸續為35個破碎家庭的孩子架起避風港。
如今,蕭新忠三十多年從不間斷的愛心已感染周遭許多人,聯發科教育基金會、方陣科技公司等聽到蕭新忠要為家扶中心的孩子開辦免費泳訓班的活動,紛紛慷慨解囊,響應此次愛心之舉。
蕭新忠是1975年畢業於本校的第一屆電機系系友,同時也是淡江慈幼會(現稱慈幼社)的創立者。當初他從廣播聽見台灣大學慈幼會的介紹,想起自己國小4年級母親過世時,遠在嘉義軍場擔任軍職的父親久久才能回家一次,無人照顧,曾經面臨差點被送孤兒院的命運。所幸因父親的堅持與鄰居的幫助,他們一群兄弟姐妹才免除分離的恐慌。也因此對於孤兒院的孩子,總有著一份特殊感情的蕭新忠,便決定要在淡江創立慈幼會。
1971年11月18日,靠著同學的幫忙,慈幼會甫一成立便引起全校廣大迴響,參與人數甚至超過百人。蕭新忠憑著一股熱情,每天帶著一群同學坐火車,到新北投的省立台北育幼院(現改為北區兒童之家)與薇閣育幼院,為育幼院的孩子作免費的課後輔導,並在淡江校內辦過多次院童遊園會與義賣活動,也曾帶領院童爬擎天崗放風箏,為許多孩子創造可貴的童年與未來。35年前曾在育幼院接受蕭新忠照顧的王榮德,現已於貿易公司擔任主管,回憶往事激動的說:「他帶給我們的歡樂,直到現在仍忘不掉。」
成立慈幼會、擔任寄養家庭爸爸這些善心義舉,除源自於自身經歷之外,大學時期受到許多老師的幫助,對其影響更深遠。家境困窘的蕭新忠,大學4年都借住在舅舅家,學費、生活費也都靠親友濟助,蕭新忠說:「那時在學校一連打了四份工,從校內餐廳、圖書館總館及工學院分館,學校還另外提供我工讀機會,讓我十分感動。」當時許多從外校寄給校內學生的信都累存在學生活動中心,常年沒人去領,知道蕭新忠困境的教官,便將這份「送信」的差事派給蕭新忠。他回憶:「那時我有全校的課表,每次一下課就照著同學的課表,跑校送信。」就連聯招入闈的時候,也破例讓蕭新忠入內幫忙,賺取一小時幾十塊的工讀金。感念母校的幫助,他曾發願未來要回校辦獎學金,蕭新忠嘆道:「我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將來有錢要好好回饋。當初我同事捐錢就是捐給母校交通大學一棟大樓,沒想到我現在仍是一介貧民。」對於遺憾無法回饋母校深感遺憾,他卻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蕭新忠說:「今天的結果,我也曾經有過失落。但因為幸運之神眷顧,不曾遇到經濟上的困頓;反而因為沒有跟著去賺大錢,有更多時間參與志願服務」,看著許多受到幫助個案的成果,讓他體會「人生除了金錢物質的財富,還有另一種財富──藉由幫助人的過程創造出的『心靈財富』。」
現今,蕭新忠不僅是新竹家扶中心唯一獲得認證的「寄養家庭爸爸」,還在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新竹市水上救生協會分別擔任志願服務工作,育有4子的他,最多曾一次照顧5個小孩,家中一度有9個孩子跑進跑出。蕭新忠想起這23年的寄養歲月說,3年前曾有一位即將升小三卻完全不會注音符號,甚至不懂處理自己大便,經常便溺褲子的孩子,當時曾經考慮讓他回小一從頭開始讀,可是孩子自尊心的驅使,堅持留在原班,他與太太便每天陪讀到深夜12點,直到小五安置到育幼院時,功課已經追上水準,而且是充滿信心的孩子。
蕭新忠說,這些來自不健全家庭的孩子,不只心靈脆弱、空虛,由於長期遭家長冷落、疏忽與缺乏照顧,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許多空白,甚至會造成行為上的偏差,通常很難矯正。他憶起某次寄養的一名國一生,才剛到家裡不久,隔天不僅偷走筆記型電腦更趁機逃家,還順便「誘拐」另一名更小的孩子。那次遍尋不到人的蕭新忠,只好在報章雜誌上四處刊登尋人啟事,過了幾天才終於找回孩子,虛驚一場。蕭新忠解釋:「被需要的感覺,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成就,是一種充實,也是一種肯定。簡單說,幫助人所獲得的快樂是很踏實的;同時,幫助人的過程,也讓自己不斷的蛻變與成長。」他覺得幫助人的領域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身邊的親友,工作的夥伴,之後才能擴充到其他更多的人。
從幫助他人中學習自我成長,這也是當年慈幼會所訂下的宗旨:「自立立人,自愛愛人。」因謙卑的心,才能有無窮境的學習。蕭新忠勉勵學弟妹:「若能對於任何人、事、物,學習都有正向思考,相信必定會有正向作為與成果。」當年於蕭新忠心中播下的一顆善念種子,於今已長成一株參天大樹,為更多人遮蔭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