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所國內外優秀校友請點選右下角"檔案下載"處
文�翁浩原、陳宛琳 圖�陳宛琳
引言
美研所始於民國58年之美國研究室及民國60年歐洲研究所美國研究組,直至民國63年成立美國研究所,73年成立博士班,至今走過35個年頭,是台灣少數研究美國的學術機構之一,可稱開風氣之先,其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辦學經驗,於國內學術研究中,對有志於從事區域研究的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知美國,育英才」,為美國研究所之使命。
所長柯大衛
美國研究所至今共有近400位碩博士,就讀美研所的學生大多來自外語學院,因有較佳的語言基礎,在閱讀、寫作及溝通都具有足夠的英語能力。也因此美國研究所提供他們可以學習美國政治、外交、經濟、歷史、社會、和文化的學術殿堂,提供一個不是只研究理論,而是可應用的學位(Marketable Degree)。
美研所為台灣培育出無數專才於外交、學術及法政界,人才遍及各方,如本校國際事務副校長戴萬欽、高雄餐旅學院校長容繼業、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前美研所所長陳一新、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郭岱君、我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代表陳杉林、馬紹爾大使令狐榮達,以及立法委員林郁方等,培養了解美國多元領域及對外關係之人才。未來美研所將與拉丁美洲研究所,合併成為美洲研究所美國研究組,以因應時代的變化,迎向嶄新的未來。
宏觀的美國研究
課程以政治外交、經濟及文化為主軸,幾乎以英文授課,營造出在美國研究的環境。目前所上有9位專任教師,約2分之1為外籍教師。美國研究的範疇也不單只研究美國,也推展至台灣、中國及美國三方關係的文獻和資料之閱讀,也因此美研所同時也是政府詢問美國政策的主要單位之一。所上的師資來源豐富,傅爾布萊特學術基金會經常有交流學者來淡江任教,所上也鼓勵博士班學生能到美國親自收集資料,使之交流資源廣博。另外,目前正研議和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進行雙碩士學位計畫,使之對推動國際化有實質的幫助。未來合併為美洲研究所美國研究組,短期內課程內容沒有大幅度的變動,但期以擴大研究範疇為目標,開設課程依學生實際需求,進而延攬相關師資。課程所培育之學子,碩士班方面,期培養具備國際觀、通曉美國事務的基礎能力,並擁有獨立思考、英語表達與溝通力的學生;博士班方面,以培育抱持全球視野、熟稔美國問題的學術人才。
聚集中外菁英學者傳承文化交流與經驗
美國研究所師資資歷深厚,其中包含三位榮譽教授:創辦人張建邦、陳明和李本京。另外,現任9位教師中,戴萬欽教授兼任本校國際事務副校長,也擔任外交部諮詢委員。陳一新教授曾任立法委員及國大代表,現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助理教授詹滿容曾擔任亞太經合會企業諮詢委員會幕僚長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的中華民國委員會副秘書長,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特約講座陳錫蕃曾擔任駐外大使。此外,亦有曾以傅爾布萊特學術基金會來台進行交流之約聘專任教授崔馬吉,而歷年透過傅爾布萊特學術基金會來淡江美研所的學者有:Anthony G. Trimarchi、Willian J. Eaton及Russell Jeung等。因此,本所課程雖然以理論為主,但結合教師個人實務經驗,並輔以美國當前情勢發展,與國防部、外交部、陸委會、美國在台協會暨美國商會等政府單位及研究機構不定期舉辦研討及座談會,期使學生能將課程所學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積極從事國際交流與課外活動
本所教師積極鼓勵指導學生到國外蒐集一手資料或進修,輔導學生申請獎學金,介紹並聯絡適當的學術研究機構進行人物訪談,幫助學生獲得研究所需資源,完成嚴謹有價值之學術論文。例如:博士生朱文章於就學期間參加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甄選獲選赴往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進修一年;博士生涂成吉赴美國蒐集資料;博士生吳穎錫獲得歐盟獎學金,前往西班牙、法國進修;碩士生林楚淇獲得本校獎助赴美國華府智庫參訪並蒐集碩士撰寫論文資料;林步偉申請韓國漢城大學博士班課程獲准,並獲得韓國政府之全額獎學金,顯示本所在申請獎學金和赴外國再深造成效良好,且有優異表現。在美國時事相關議題討論方面,所長柯大衛,在網站上架設podcast(播客),每週由3位學生組成小組,以英語討論美國時事相關議題並錄音上傳至網站,開放自由下載收聽。這個管道不僅能給予同學練習英文的機會,增進英語能力,同時也訓練同學的表達能力。另外不定期與美國文化中心,或美國當地專家學者藉由視訊設備進行零時差的同步會議,透過視訊會議的同步轉播設備,邀請學生參與,增進學生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社會議題、美國與台灣及美國與兩岸關係的認識;並且經由直接進行意見交流與討論,學生可獲得第一手的資訊,對同學來說,是相當難得的經驗與學習。教師也常帶領學生參訪校外相關機構,或參加其所主辦的學術活動,如模擬美國總統大選視訊辯論、學術座談會、電影討論、主題講座等,更進一步的了解美國。
更在美國大選前夕,與AIT美國文化中心合辦美國總統大選模擬辯論賽,分別為代表Clinton的政治大學、代表McCain的清華大學以及代表Obama的淡江大學,最後由代表歐巴馬的淡江大學獲得第一。AIT官員評論此次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美國總統大選的意涵及政策辯論。此外也訝異於台灣學生可以用如此流利的英文答辯。另常請校友回來進行演講,如本校英文系副教授郭岱宗教授英語檢定講座;也同樣是本所系友,未來所助理教授紀舜傑帶來論文資料收集與格式規範工作坊。除了校友外,也常和美國在台協會舉辦學術研討,或邀請至本校進行演講,擴大學習知識範疇,掌握第一手消息。
校友憶當年
創辦人張建邦啟發研究靈感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國際交流組組長侯永琪
在美研所渡過9年多的黃金歲月,讀美研所前修習的是英文系,但想從事應用學科,而非朝向單一語言學、文學或英語教學,因此選擇美研所。就讀美研所時,已在高中和輔仁大學任教,因對教育較有興趣,當時的指導教授是創辦人張建邦,他引進的高等教育、全面品質管理,即為我研究的重點,也是興趣所在。回想起來,好的教授著實對學生助益良多,創辦人當時就給我諸多的靈感啟發,並支持我的研究;因博士研究時間漫長,當時李本京教授給博士生的支持鼓勵,就成為重要的助力。
美研所的特色在於大多課程皆以英文授課,其廣泛的美國研究可以學習跨領域及接受多面向的訓練。畢業後,在輔大任教職時,創辦人邀我回學校授課,這對我來說是種回饋,將在淡江所學所得,在經過歷練和徹底研究後,分享給學弟妹,作為知識和經驗的傳承。一路都從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我,因在美研所的多元豐富的課程學習,獲得跨領域研究的整合能力,擁有一個開放的心胸,更幸運是是遇見良師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啟發研究之路!
多角度探討社會政治經濟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汝明麗
來讀美國研究所,對所上關於美國的政治思想有興趣。在讀博士班的時候,已在大學任教,而與所上教師的領域不同,因此會用不同的觀點來教導政治思想,或從社會學、歷史學及憲法等角度,多面向探討及更深入了解不同議題。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是崔馬吉,其教學方式專業,他以seminar和presentation及自由討論來貫穿課程,特別的是,若老師和學生的意見不同時,就會在課堂上辯論一番,讓學生腦力激盪並收穫良多。
博士班期間,曾經透過美研所訪美國耶魯大學,一次是summer institute,為期一個月,當地提供教師諮詢問題另教導academic writing,平時可利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進行資料的收集。另一次則是獨立研究,當地提供教師及研究單位,以供諮詢和資料的收集。在美研所可以宏觀整個社會,也可從相關的知識了解美中台三方角力,其了解是全盤,並非零碎片面的。目前在大學教授翻譯,教導專題研究,將以前在美研所受過嚴謹的學術訓練,帶入美國研究,給學生們更多啟發。
交換學者開拓宏觀的視野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校長容繼業
碩博士共12年的歲月在淡江,當時美研所是歐洲研究所的美國研究室,只有毛樹清和陳明老師,而第一屆的同學雖只有5個,但是個個成就不凡。陳杉林是我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代表,陳振貴則是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還有兩位同學至美國經商,近幾屆的學弟令狐榮達是現在駐馬紹爾大使。回憶在學期間,美研所教授的總體經濟學,對整體且宏觀的決策,相當有幫助。當時教授崔馬吉對學生要求嚴格,教導的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對於經濟現況,更有極深的探討。教授李本京當時教導的越戰,則讓我了解學生運動的起源。此外,所上有來自傅爾布萊特交換學者,在外籍教師的指導下,對於閱讀和語言都有助益,外籍教師帶來不同的文化,對於國際化的推動亦有實質的幫助,其英語授課,更可取得第一手詳細資料,為美國研究扎根。在美國研究所學最深的是宏觀的視野,進而應用於我目前從事的領域。但研究範疇不只是於拘泥於美國,商管課程中的休閒休憩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從文化社會的交流,擴大為美中台的三方關係,研究衝突和實際現況,衍生出不同於過去的探索方向。很珍惜在淡江的12年,身為淡江出產的校長,以淡江為榮,希望同學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學期間好好吸收教授所授精華,成為自己的能量。
全美語授課移植國外學習環境到台灣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郭壽旺
就讀淡江美研所是因發現它是以全英文授課,且和自己所學背景相關。大學和研究所都在美國主修新聞和國際關係,所上的李本京、陳一新、崔馬吉、裘兆琳及柯大衛等教授所教授的課程,皆學有專精,學識和經驗豐富。論文指導教授李本京,課程中會安排各領域專精的學者,協助學生收集資料及撰寫論文。感受極深的是美研所創造一個猶如置身國外學習的環境,其全英文的授課,對於原文資料的收集相當有助益。此外,所上十分強調和美國學術機構保持友好關係,不只教導理論,與美國實際所發生的實況也緊密的結合。同時也鼓勵學生撰寫論文時,可赴美進行研究、收集資料,因此其中一年我也曾赴美研究。國際區域研究都有其研究價值,研究美國的崛起,雖與現今國際情勢不同,但學習一個國家的制度,研究其如何撐起一片天及其起伏十分有趣且具挑戰。從事研究要有興趣,而發展其中的工具也很重要的,下工夫並朝正確方向去實行,相信可以有所得。
教師資歷豐教導美國文化創意及軟實力
中視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黃乃琦
所上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且資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且欽佩的是來自哈佛的Pr. Glasser,他為人謙虛,書寫英文典雅,學養深厚。還有數位傅爾布萊特的美國交換學者,他們教授美國史,政黨、社會等科目,他們各學有專精,很享受老師們學術交流的貢獻,因此我的博士論文就以傅爾布萊特為論文題目。
讀博士班時,同時也在媒體工作主跑政黨外交,在每四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多位美研所的教師是現場轉播大選的來賓,也是我們爭相訪問的對象。郭岱君教授當時任總統府第一局長,因此我們在總統府碰面的機會與上課一樣多,也曾訪問過教授崔馬吉,討教美國社會經濟問題。美研所教師不論在學業和工作上,都有實質的思想啟發,並了解自己需要加強之處。同學畢業後感情都還不錯,有在媒體界工作或大學任教者,也曾一同組團至大陸訪問,不論學術、家庭及國家大事,都能事事關心。
學習美國的文化創意、軟性實力,是富有趣味及新鮮的研究。此外,在所上語言的訓練要設法讓自己開口,儘管自言自語,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期許學子能自動自發的學習,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教師具深厚學養助開展外交工作之窗
中華民國駐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大使令狐榮達
師範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台北市中正高中教授英文,因為了解美國是世界的重要國家之一,對台灣的影響甚大,加上對於國際關係的事務感興趣,因緣際會與同學相約報名淡江的美研所考試,很幸運我考上了,而所上的課程都是我感興趣的議題,包括美國政府制度、憲法、外交史、社會、經濟及文化等各方面,這對於我而言都是新的領域,而身為外交工作的一員,整合各領域所學非常重要,這些能力我都在美研所時期習得。
美研所的教師們具有深厚學養,尤其要特別感謝當時的美研所陳明所長,他推薦我參加教育部的亞太學生領袖甄選,在全國參選的30幾位研究生中,我很幸運成為唯一代表台灣前往美國大使館參訪的學生領袖大使,這次的經驗讓我實地到美國各地訪問,更深入的觀察及認識美國的社會文化,同行有12位他國的學生代表,這也讓我與各國的學生交流,分享各國的生活體驗,藉機反省本國不足之處,這次的經驗也為我開展外交工作之窗。
因公務曾至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紐西蘭奧克蘭、北美及東歐各地,不但擴展視野,也讓我心胸更為兼容並蓄,並以開闊的胸襟接受不同文化內涵,這就是將萬卷書上所言,藉行萬里路驗證的過程,讓人更貼近所學。建議學弟妹在這個不景氣的時期,更要拿定方向,為未來做準備,平時多閱讀書籍,可增進邏輯表達能力,並以書籍的內容為經驗借鏡,開展個人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