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9-11-02

從「沒有圍牆」的校園到「沒有國界」的校園

多年前,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曾指出淡江大學是一座「沒有圍牆」的校園。期勉所有的淡江人切勿畫地自限,應以無比寬闊的心胸學習新的事物,也勇於迎接任何外來的挑戰。隨後,淡江在「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培養眾多具國際觀、資訊力、及前瞻性的「企業最愛」的私立大學畢業生,為台灣社會這數十年來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活力。特別是在國際化的成就上,除了擁有分布在28個國家的104所姐妹學校,淡江大學自1994年開辦大三出國留學(Junior Abroad)以來,已有2500人完成出國進修,特別是2005年創設的蘭陽校園,其百分之九十課程全英文授課及所有大三學生均須出國進修一年,更展現本校國際化的決心。今年本校大三出國人數更達453人,為國內其他大專院校所望塵莫及。就連馬總統在接見今年國品獎得主時,也對本校的國際化成就讚譽有加。而本校校長張家宜博士也再度榮任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董事長,使本校成為領導全國各大專院校國際化的火車頭。以上都在在顯示本校多年來的國際化努力已卓然有成。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及少子化的衝擊,對國內各大專院校的經營及發展都造成莫大的考驗。除了學生來源急遽減少外,我們更得面對來自大陸、香港、甚至新加坡等大學的競爭。張校長在最近一次的行政會議中也特別引述天下雜誌432期有關「教育大三通」的報導,語重心長地提醒全體同仁要妥為因應教育全球化的衝擊。有鑑於此,在面對全球化及少子化的挑戰之下,我們不能僅以培養具專業知識並受全人教育的學生為滿足。本校所培育的學生除了專業知能外,還需具備全球視野及外語能力,甚至應該具有跨文化的認知與經驗。而在這樣的大環境要求下,進一步深化本校的國際化遂成了刻不容緩的議題。

欲進一步提升本校全體師生的國際化程度,有幾項具體的工作重點建議如下:

一、對於大三出國及交換生,除了量的增加外,更應注意質的提昇。因此目前所推行之「以全面品質管制的精神檢討本校大三出國政策之成效」實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二、增聘外籍師資並擴大與姐妹校之學術合作與人員交流,增加本校外籍師資的比重。三、增加雙學位合作之伙伴學校數量,提供更多樣之與姐妹校合作之學位學程選擇,如本校與天普大學之3+2雙學位制度合作計畫。四、擴大與歐洲姐妹校之合作與交流。自歐盟高等教育改革(Bologna process,波隆納進程),歐洲各大學普設英語課程以吸引外部特別是來自亞洲學生,以擴大其影響力,因此本校宜把握時機建立更多合作與交流管道。五、擴大全英(外)語教學的範圍,採漸進模式逐年進階,以減少對學生專業學習的衝擊,並每年檢討實施成果。六、完善各項軟硬體設備以加強招收外籍生,增加本國學生與外籍生互動的機會,除有助於其外語及跨文化學習外,也更強化本校的國際化環境。七、妥善運用大三出國留學返國之人力資源,透過經驗分享與語言學習的引領,更優質化本校的國際化環境。八、善用網路資源及多媒體互動教材,建構各種外語學習網路與環境,提升本校學生外語學習的成果。

透過上述八點對國際化環境的建構,將使淡江的學生從踏入校園的第一天即接受國際化的洗禮。而淡江學生的學習也不再限於校園、國界之內。我們將可以很自傲地向全國有志的青年學子說:「淡江是一座沒有國界的校園」。

NO.76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3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