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1-03-07

把盞言歡 女性awakening

書名:女人且乾一杯酒

作 者:鄭至慧

出版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索書號:855.48/8443.1-2(2樓閱活區)

攝影/梁琮閔

書摘:

《女人且乾一杯酒》作者為已逝婦運健將、女書店創辦人鄭至慧。書中將鄭至慧過去曾出版或未出版的散文集結成三輯。第一輯「廚房之窗」,作者寫各色女人灶下的歡喜悲愁,有憐惜,有不平之鳴,更有讚嘆,廓清飲食文學裡,女性隱而不顯的主導地位。第二輯「突圍手記」,寫她從生活中小小事物所尋得的反思。第三輯「她鄉行旅」則寫作者行旅他鄉,造訪女書的故鄉之體察與趣味;最後的「外一輯」則包含她高中、大學時的文章。

吳嘉麗 vs. 余欣蓓

摒棄說教 生活化表達自主女性的人生觀

記者:請從《女人且乾一杯酒》談談鄭至慧的文章風格及其人生態度。

吳:《女人且乾一杯酒》是一本散文著作,鄭至慧的文字行雲流水,讀起來非常舒服,不僅從文學的觀點,甚至從女性主義觀點旁徵博引,讀起來暢快淋漓;文字中沒有說教,不似一般女性主義的書籍那麼硬、那麼沈重。它完全是生活化的,讓你感染到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是如何思考。

我從1982年甚至更早以前就認識至慧,我們經常一起舉辦小型讀書會,後來又一起創辦《婦女新知》雜誌社,當時的報紙只有四個版面,我們想發聲卻沒有園地,所以想找一個發聲的園地。那時還處於戒嚴時期,很保守,所以以「婦女新知」為名,讓很多人容易接受,但我們也希望能經由這個雜誌與國外交流,於是至慧提出以「awakening」(覺醒)為名,讓國外的朋友一看便了解我們的立場。另外,至慧雖是外文系畢業,但她一開始唸的是化工系,後來發現不適合,便毅然地決定轉系,從這些都可以看出至慧的人生態度,她是位非常有自我主見的女性。

余:至慧的文字精練,不會有情緒上的抒發或贅字,每個字每個點都切中她要說的理路,讀她的文章會發現其中蘊涵很多哲思。至慧文如其人,內斂而且有一種很神秘的微笑、很安定的氣質、能鼓勵人的力量。我認為那是她練達人情的火候,所以她的文章也同樣有這樣的火候。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經過仔細思考,小火慢熬,所以特別有情致、有味道,讀她的文字一定會有啟發。

建議讀者跟另一本《只見花木蘭的背影》一起閱讀,我曾參與這兩本書的編輯,它們其實是至慧去世時的紀念文集,當初是把至慧的文章打散,重新將《女人且乾一杯酒》編為上冊,《只見花木蘭的背影》編為下冊。《女人且乾一杯酒》內容為其所創作的散文及人生見解,表現出至慧豁達的人生觀及寬宏的世界觀;《只見花木蘭的背影》則包括她的論述及其發現女書的記錄等。

反省性別與社會 從樂趣裡蓬勃發展自己

記者:《女人且乾一杯酒》的趣味所在,以及其發人深省之處為何?

吳:書中對每一件事的反思,常常回到女性本身或者女性主義,但不用一大篇的哲理來講,至慧的文字讀來輕鬆,不像一些文章讀起來味同嚼臘;她的文章會讓你越讀越有味;她的話不多但思考敏銳,而且有很多石破天驚的想法。

書中各個篇章反映至慧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第一輯以「廚房」為主,她喜歡烹飪,這些篇章提到,常看到寫食譜的是女人,但寫食譜評論的卻經常是男性,她認為男性沒有下廚卻高高在上地品頭論足,這些是她從廚房中的觀察與體會。第二輯則包含她參與活動或各種生活中的體驗及感想,第三輯因為她喜歡旅行、喜歡玩,記錄她旅行中的觀察。每一篇都可以看到她對自身、對性別、對社會的反省。

余:這本書很適合當床頭書細細品味。至慧是個很會欣賞世界的人,她是個女性主義者,但她的文字裡沒有說教、沒有憤怒,反而有很多悲憫、小巧思和睿智。書中的每個篇章都很有意思,建議大家閱讀時要讓自己透明一點,去深入至慧的文字及世界。至慧會深入人的心靈和困境,然後去突圍,所以這本書的第二輯叫做「突圍手記」。「外一輯」中有至慧年輕時的作品〈日記〉,是她25歲時寫的,充滿了浪漫情懷,以及對自己、對很多人的思考;她每天以日記跟自己面對面,所以能累積很大的人生智慧。

書中的篇章中有很多顛覆,例如〈懶屍婦道〉,內容講懶婦人其實無傷大雅,只是「懶」在婦人身上感覺不太美,但其實可以思考怎麼把這個字正反看;她不會把話說死,就像她講食譜,「我們可以把湯倒掉,但不一定要把麵整個丟掉。」意思是可以怎麼樣解構,然後重新建構出更有創造力的東西;所以女人進廚房的意義在那裡,你是不是就被廚房捆綁住了?如果是,那麼你就會失去做菜的樂趣。她會思考在做菜的樂趣裡,應該怎樣蓬勃地發展自己。

不著痕跡談女性 富涵哲思令人驚豔

記者:請談談這本書所突顯的女性主義想法。

吳:女性主義若只從「主義」兩個字來看會覺得很沈重,好像一堆理論,簡單講就是從女性的觀點出發,從女性的角度看問題、解讀問題、思考問題。這本書的每一篇都有從女性角度思考反省,不著痕跡地談女性主義,不會讓讀者有很大的負擔,能像欣賞一幅很美的畫,不知不覺地贊同、佩服,並驚豔她的想法。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篇章是〈中將湯的氣味〉,談在不同的工作場合,男性多或純女性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氛圍,純女性工作環境讓女性覺得很自在,她以輕描淡寫的筆觸來寫,點出了其間的差異,也讓我們反省,只有女性經歷過那樣的環境,才會知道其中的不同,哪些是所謂的歧視或落差及無形的壓力。所以性別平等表面上追求量的平衡,當哪一個族群人數特別少時,思考就沒有辦法很公正,容易有偏差。如果能讓族群更平衡,對事物的推動、文化科學的進步可能都會不一樣,她的文章會不著痕跡地讓我們去反思這些問題。

刺繡女書 顛覆傳統傳遞女性私房話

記者:書中多次談到尋找女書,到底「女書」是什麼?吳:女書是一種女性特有的文字,與傳統的象形文字不同。女書源自湖南江永縣,一個與外界接觸非常有限的山中部落,那裡的女人不識字,但彼此之間想傳遞訊息、故事,而發明了這些文字;以刺繡為主,有一定的線條,都是右上左下的斜體字,目前知道的這類文字只剩6、700字,當地女人以女書跟女兒講故事,做家訓的傳遞,不讓男人知道的私房話,她們就把它刺在繡布上以為傳遞。

余:女書的筆畫和漢字方方正正的橫直豎撇不同,它是由點、圓弧形、斜線等組成的菱形文字,真正形成的年代已不可考。有趣的是幾乎找不到男性懂這個字,男人知道有這種文字,但也不想去了解。《只見花木蘭的背影》中有介紹女書的篇章,女書店也有一些書可以參考。從女書的結構可以看出女性很有意識的要去顛覆傳統,它不是左到右,而是右到左;它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斜斜的。她們會用女書寫詩,裡面有很好玩,很能欣賞自己的部分,但是也有很辛酸很辛酸,關於死亡的部分。

NO.815 | 更新時間:2011-03-07 | 點閱:279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