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1-05-16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 不是化妝師 是「市府裡的記者」 專業媒體人張其強 在歷練中發現忠於真實的自我價值

【記者陳頤華專訪】給他一枝筆、一個鏡頭,他就能給你真實。他是張其強,本校大傳系畢業,從記者、主播、桃園縣觀光行銷局局長,到甫接任的台北市發言人,一路上職務的轉換,他用流著記者血液的敏感度,一路記錄人生每一個關鍵時刻。

「我的人生是有原則,但沒什麼規畫。」瀟灑的張其強為他記者之路輕描淡寫的下了註解。在大學聯考的年代,先是考進了淡江歷史系,發現興趣不合,於是萌起轉學的念頭。對法政有興趣的他,起初想轉學考法律,但意外先報考了本校大傳,「誰知道就考上了!」到大傳系後才接觸廣播、電視等傳媒課程。面對日後踏入記者行業,他說,大學非職業介紹所,大傳系帶給他的,「反而是多元接觸人、事的一門學問。」學生的張其強,閱讀書籍吸收知識,學著以清晰的眼光洞察事件。他發現,他所追求的就是真實原則,就是能看到真實世界的能力。

沒有計畫的張其強,順著大傳系的專業,報考了聯合晚報、中視及華視,最後「華視離家最近」成為他報到的原因。16年新聞媒體的訓練及養成過程,終於讓他看見自己的價值,並明白他真正想做的,原來就是「呈現真實」的記者,「曾報導過一系列軍事特戰專題,當時有大量時間與機會深入報導。」提到那個與迷彩、軍事為伍的衝鋒歲月,他的眼中滿是熱血。第一線的經驗歷練,讓他有機會轉戰有線電視,從年代到TVBS,從主播到採訪中心副理,進入主管職,工作性質由報導轉為指派同仁,以不一樣的角度身臨其境。位居幕後的他,忘不了前線作戰的熱情,2009年張其強帶著新聞團隊報導汶川大地震時,與其他媒體報導災變新聞的差異是在,當災變新聞熱潮退燒時,他以獨到的眼光報導災後80天的重建以及事件的反省力,因而獲得第7屆卓越新聞獎。「主播不是我的工作,記者才是。」靠他的雙眼,在第一線看見最真實的事件,忠實記錄每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刻。

媒體經驗帶給張其強的,是不斷開啟的新視野,讓他從記者身份,受邀擔任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對他而言,發言人是另一個試煉,是不同的機會與領域。「人脈不一定重要,而是每個工作累積的能量」他說,當你有能力時,別人就會成為你的人脈。張其強形容,一路走來工作性質逼得他不得不嚴謹,記者不嚴謹會漏新聞,主管不嚴謹會打敗仗,公部門不嚴謹會被議會監督,久而久之,這些「嚴謹」與「專業能力」便已經內化為反射能力,讓他在處理事情時,都能有最佳的判斷。

被外界用放大鏡檢視的發言人職務,張其強為自己定義,「別人或許認為發言人是市府的化妝師,但我認為我是市府裡的記者。」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有極高的關注度,過去媒體工作的經驗,讓他知道電子媒體要的是畫面、平面媒體要的是內容,擔任幕僚的工作的他,就是要滿足各方需求,「讓媒體了解市府、了解市長。」年初甫上任就遇上台北市花博盛事,對張其強而言,是曝光度也是壓力,面對媒體對花博的批評,他感謝媒體挖掘新聞,找出問題,「我認為發言人不只是說好話和漂亮話,還要向內反應問題,不只是往外宣傳,更是對市府團隊提供訊息。」他說,「我的職務是在預警、在提醒,當花博是注目焦點時,媒體像嗜血鯊魚,而我就是在一片叫好聲中,扮演烏鴉的角色。」即便是發言人,張其強仍忘不了內心的記者身份,隨時掌握政經趨勢,當個「懂媒體」的發言人。

一天看好幾份報紙、隨時都有即時消息傳入手機,工作沒停過的張其強,其實是個愛家的人,與主播太太莊開文擁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外界形容他是「幽默風趣的好爸爸」,他笑說,「我可是淚水往肚裡吞!」他形容記者的工作性質讓他懂得調適自己、苦中作樂,用幽默的態度去看事情。私下的他,會因為偷帶孩子去吃麥當勞而被太太罵「不健康」,卻不曾在家中為公事而吵架。他不改幽默本性說,「我和太太是獨立個體,她所任職的TVBS照樣修理台北市,而我回家修理小孩都來不及了還討論公事!」這是螢光幕下的主播與記者,沒有犀利的問答,只有幸福的家人。

「我最大的夢想是當拍紀錄片!」,忠實呈現事情的原貌,希望能有一天拍紀錄片的張其強,一路走過來,無論是記者、觀光行銷局局長或發言人,就是在追求自我的真實,透過各階段的試煉,滋養出「報導真實」的天賦,而他就是自己生命中最真實的記者,經累積出來的實力,讓他擁有舞台就能發揮,擁有鏡頭就能報導,這是他人生的紀錄片,而且還在持續側拍中。

NO.824 | 更新時間:2011-05-16 | 點閱:28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0 20:23:51
  • 線上人數:1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