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2-12-09

淡水校園如何航向具學術聲望之研究型大學

編者按:本文為學術副校長馮朝剛於10月19日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上的專題報告,本報摘要刊出,以饗讀者。

壹、前言

淡江大學自創校以來就一直朝向國際化的目標邁進。在我們的校歌中即以「浩浩淡江,萬里通航,新舊思想,輸來相將」自許,以發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躋身世界一流學府為目標。

張創辦人建邦博士在突破成長之極限航向未來-由「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表」談淡江之定位之論著中提出,依據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的2000年版「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表」,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可分為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 Extensive (DR Ext)和Doctoral /Research Universi-ties - Intensive (DR Int)。DR Ext 係指提供完整的大學課程,並設置碩博士班,且每年至少有15個系所的博士班畢業生共50人以上之大學,DR Int 則為提供完整的大學課程,並設置碩博士班,且每年至少有3 個系所的博士班畢業生共10人以上,或每年總共至少20個博士班畢業生之大學。因此,淡水校園現在屬於卡內基分類表的DR Int。

張創辦人更指示,未來目標,在於由目前「博士型�研究型大學-集中型(intensive)」的類別,更上層樓超越顛峰,朝金字塔最頂端的「擴張型(extensive)」大學邁進;淡水校園對此責無旁貸。

貳、本校學術發展現況

張校長紘炬博士在「創造第二曲線」文內提到「我們即將跨入新世紀……在這跨世紀的幾年,我國大學市場因供需的距離拉近和政策鬆綁而進入激烈競爭的時代。」因此,如何再提昇本校學術及研究水準,以增加在國內及國際間之競爭力,是本校全體師生應認真思考的方向。

去年暑假本人隨同張校長到德國柏林出席會議,並參觀了好幾所著名大學,其中創校於1810年之柏林洪堡(Humboldt)大學在1901年至1956年期間共產生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平均兩年左右就產生一位,柏林洪堡大學真是一個學術重鎮。要作好學術紮根的工作是需要付出的,要靠全心、全力、全時的投入,而沒有任何的捷徑。

淡江大學是一所學風自由、學術獨立、兼容並蓄、開明開放的大學,雖與國立大學經費設備相比差距甚大,但對有限的經費與資源,作公平、合理的分配與使用,且有各項提高學術競爭力之相關措施,更以「資源有限、腦力無窮」的理念來激勵師生,並以智慧與努力克服困難,期建立本校特色,以特色創優勢,以創新求發展。淡江大學從1950年創校迄今逾五十餘年,已發展成為擁有「淡水校園」、「台北校園」、「蘭陽校園」與「網路校園」等四個校園的綜合大學,本校對每一個院、系、所的發展都非常重視,更期使淡水校園更具學術競爭力,以航向具學術聲望之研究型大學。

參、淡水校園航向研究型大學之措施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尤其私立大學的學生更需要多一份關心和鼓勵,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張創辦人曾說:「淡江要造就的是-擁有專門的知識,又能品味生活,有優雅氣質和人文思想之健全人才。」這正是全人教育最崇高的理想。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政策的鬆綁與開放,學生權益及家長意見更受重視,希望本校教師們都能遵守教學紀律,注意教學態度,講求教學方法,以提昇教學品質與學生讀書風氣。此外,各院、系、所應重新檢討必、選修課程學分、時數,調整課程內容與範圍以活化系所因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研究工作及其成果是本校學術水準與地位之指標,希望本校每位教師不但要為爭取計畫而研究,更要為奠定學術理論基礎及強化實務應用而研究。由於本校資源有限,我們不易追求面的發展,但可尋求點的突破,得到若干成就以建立學術地位,除能獲得國內外及大陸學術界的肯定,更藉以提昇本校國際學術聲望。

為提高本校學術競爭力,使淡水校園航向研究型大學,目前就實施之增加研究人力、提昇研究資源與環境、爭取研究資源及挑戰尖端等措施分述如下,以供參考。

一、增加研究人力

(一)強化院、系、所主管領導與服務

淡江大學的發展,無論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等方面,除了需要全體師生同仁暨校友們力量的凝聚與投入外,院、系、所主管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具指標的作用,因為有健全的系所發展,才有優質的院務發展,有優質的院務發展,才有昌隆的校務發展。

一位優秀的主管應具備有使命感、責任感與榮譽感,各單位主管平日工作態度,不但要主動積極、把握時機、爭取時效,同時要有宏觀的視野、寬廣的胸襟、前瞻的作法,並且在創新改革之際,也要尊重傳統、制度,崇法務實,以最負責和最佳的決策為師生同仁們服務,並帶領整個院、系、所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二)延聘優秀師資及研究人才:各院、系、所應加強教師評審會功能,延聘優秀的師資,此外,本校另訂有「講座教授設置規則」、「研究教授設置規則」、「客座教授設置規則」、「特約講座設置規則」及「訪問研究員聘任辦法」,本校各院、系、所可藉以爭取延聘國內外大師級學者專家及世界知名姊妹校之交換教授至本校任教和研究,以追求本校學術研究卓越地位並提昇本校國際學術聲望。

(三)提昇教師學術研究及升等水準:本校自八十七學年度起獲教育部授權本校教師升等自審,觀察期為三年。九十年六月,經教育部訪視委員前來本校實地評鑑本校升等自審工作,其評鑑結果刊載於高教簡訊:「本部核定淡江大學自九十學年度起為正式授權自行審查教師資格學校。淡江大學自本部授權自行審查教師資格之觀察期三年以來,審查作業嚴謹且運作良好,相關制度與法規之制定亦稱完備,准予正式授權自審。」教育部業於九十年七月十日來函正式授權本校自審教師資格。

今後,本校升等自審及學術審議等各項工作更要加倍地認真與嚴謹,並能兼顧教師權益與學術尊嚴,將再研擬升等相關法規之修訂,以提昇本校教師學術研究及升等水準。

(四)活化系所與增強學術活力:面對國內、國際及兩岸高等教育的競爭,積極落實九十學年度「活化系所與課程改革研討會」之研討結論,九十一學年度起成立活化系所與課程改革委員會,全校之委員會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之委員會由院長擔任召集人,配合學域整合,由各系所研議活化系所發展方向並建立特色,增強學術活力,改革課程,加強基本學科能力訓練,並積極推動科際整合及各學程之設立,擴大專業知能之養成,並研究調整系所名稱以適應未來之需求及發展。

(五)落實總量審核並增設研究所:持續推動系所評鑑,作為系所發展之參考及資源分配之依據,並因應國家重點科技之發展,順應時代潮流趨勢,配合本校發展特色及活化系所之需求,落實教育部總量審核辦法,調整或裁減辦學績效不佳、報考人數過少、招生報到率偏低之系、所班級與人數,今後將以增加研究生人數並以成立博士班為優先考慮。

(六)拓展研究生來源多元化並鼓勵出國研習:研究生為重要之研究人力資源,也是本校學術研究的生力軍,今後各研究所博士班招生名額將逐年增加,並希望藉由各種管道及激勵方案拓展研究生來源多元化,尤以加強吸收具研究潛力之博士生來校就讀,同時也鼓勵研究生出國研習、留學或出國發表論文或參訪,以開拓國際視野與觀摩學習的機會,並激發和保持學術的活力。

二、提昇研究資源與環境

(一)強化教師積極從事研究之措施:自八十七學年度起,以同一職級獲本校研究獎勵滿六次,且合乎升等條件而尚未通過升等者,不得再申請本校研究獎勵費。自八十九學年度起,新聘具博士學位之助理教授必須有研究成果升等副教授後才可支領博士津貼。自九十學年度起,為更能提昇教師研究水準及成果,除保留原有校內之第一類獎勵費制度(教授14萬元、副教授12萬元、助理教授10萬元、講師8萬元),另增加申請者可再以最多三篇A&HCI、SSCI、SCI、EI四種國際索引收錄之期刊論文申請第二類獎勵費,不分申請者職級,每篇論文獎勵3萬元。本(九十一)學年度提出第二類獎勵申請之論文共94篇,較上學年度成長24篇,成長比例為34%。

為大幅提昇本校之研究水準及成效,校內研究獎勵之方式將自九十二學年度起作重大改變,其修訂之內容將會在院長會議及學審會中加以研擬和討論。

(二)鼓勵研究成果發表及出版

本校有「獎助教師論文發表規則」、「專任教師學術著作及教材出版與製作獎助規則」、「獎助專任教師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規則」、「獎助專任教師赴大陸地區參加學術會議規則」等多項鼓勵教師研究成果發表與出版之獎助措施,今後各院、系、所要多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博士班畢業論文以發表於A&HCI、SSCI、SCI及EI等國際索引收錄期刊為主,同時也鼓勵研究生多參加國科會或教育部研究計畫,與老師共同合作發表論文。另將強化本校現有國際學術期刊之發行及積極申請國際期刊索引收錄。

另本校於九十學年度訂定「淡江大學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並成立「淡江大學研發成果管理委員會」,以審議研發成果智慧財產權及技術移轉等相關事項,期能有效管理、運用及推廣本校教職員生及研究人員之研究發展成果,並保障其發明及創作權益。

自九十一學年度起,本校正式成立「出版中心」統一出版品發行業務,協助教師學術專書、教科書及多媒體教材以及各院、系、所出版品等之出版與發行,期更能提昇本校出版品之水準、品質及專業形象。

(三)檢討現有研究空間之配置並規劃興建研究大樓:本校新聘教師人數及新成立之單位都逐年增加,空間使用明顯不足,尤以研究空間及實驗室為甚,在未疏解前,各院、系、所之研究空間及實驗室應重新規劃調配,使其在現有空間下發揮最大效用。本校從長遠發展而言,應規劃興建研究大樓,以大幅提昇研究資源與環境。

(四)擴大國際及兩岸學術交流與合作:善用國際及大陸研究資源,持續依「講座教授」、「客座教授」、「訪問研究員」、「淡江講座」、「特約講座」等規則,聘請國內、外及大陸之大師級學者專家,姊妹校之教授來校任教或短期研究,同時積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重點系並持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及大陸學者專家蒞校講學、研究,共同指導研究生並發表論文。

國際交流委員會每年持續編列預算並積極規劃推動國際及兩岸學術交流合作事宜,以尋求與國際及大陸知名學府簽訂學術交流協定,並加強實質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三、爭取研究資源

(一)整合跨院、系、所之研究人力及能量:整合跨院、系、所之研究人力及能量與相關研究主題,藉由教師與校內、外研究單位之學術交流合作,以利資源共享,以提昇研究水準。同時也鼓勵教師整合區域研究主題,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及資料蒐集,並於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另針對時事之發展,整合相關各院、系、所教師適時舉辦「淡江論壇」。

(二)加強爭取國科會、教育部及公民營合作研究案:本校設有多個研究中心,積極整合各院、系、所之師資及各項研究資源,並提出整合型計畫向國科會、教育部及公民營機構爭取經費,使學術研究成果更具成效。九十學年度成立「前瞻數位科技實驗室」以落實資訊化政策,提昇數位科技之教學及研究環境,並對外推廣研究成果。九十一學年度起再成立「生命科學開發中心」,期能善用政府優惠措施,結合校友資源與行政院開發基金,並配合九十二學年度成立「生命科學研究所」,以融合生命科學教育,研發與商務創投,使研發成果落實於產業。

四、挑戰尖端研究

(一)發展重點系所:本校重點系自八十四學年度開始設置,迄今已進入第八年,目前共有中文系、化學系、數學系、物理系、電機系、資訊系、經營決策系、英文系等八個重點系,重點系獎助期限為四學年,每系每年經費為200萬元,每個重點系皆具有大學部、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之完整高等教育體系,今後對重點系將加強成效之評審,使其研究成果及學術成就繼續傳承下去,以帶領本校學術聲望的提昇。

(二)強化各院、系、所重點發展:研究工作及其成果是本校學術水準與地位的指標,本校教師不但要為爭取計畫而研究,更要為奠定學術理論基礎及強化實務應用而研究。雖然學校資源有限,但腦力是無窮的,希望各院、系、所依循學校發展方向,找出自己的優勢,用有限的資源發展自己的強項,並尋求點的突破,得到若干成就以建立本校特色,以特色創優勢,以創新求發展,使本校能在國際學術殿堂上佔有一席之地。

(三)創新與突破,挑戰尖端:結合校內外人才、資源,積極善用國家資源,順應廿一世紀全球趨勢,與國際接軌,創新與突破,例如規劃以微機電工程、前瞻數位科技、奈米科技、生命科學等重點研究項目以挑戰尖端,並協助研發成果落實產業,使淡江大學真正成為具有學術聲望之研究型大學。

肆、結語

淡江大學五十餘年來的發展與進步是建立在學風自由、學術獨立、兼容並蓄的基礎上,在張創辦人「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理念的引領下,本校的發展更與時俱進並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社會變遷迅速,科技、資訊高度發展,競爭更趨激烈,淡江大學要求永續經營,淡水校園早日航向具有學術聲望之研究型大學,全體師生同仁除要秉持無比的雄心壯志、朝氣與活力及創新改革的精神外,更應遵照張創辦人經常勉勵我們要加四倍努力,如此才能面對國內、國際及大陸的競爭和挑戰,持續保持進步和領先地位,並在國際學術殿堂上爭得一席之地,成為學術重鎮。

NO.521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495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