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1-11-28

西元2050年 一個曾出現在科幻小說的年代 世界將是什麼模樣...

書摘:

《未來,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超級趨勢》從經濟、社會、科技、環境和政治等領域預測到2050年的狀況,深入探討全球趨勢、人口結構轉變,也對未來社會的工作規劃、投資理財等議題提出了精闢的洞見,讓一般社會大眾更能了解如何在快速轉變的世界中找到機會,作者參照了大量的理論與數據,增加其預測的可信度。

書本導讀

陳瑞貴老師(以下簡稱陳):

這本書主要透過既有的資料預測未來10年、20年到2050年的可能趨勢,包括了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眾多議題,可說是對未來世界可能發展的探討。受到作者背景是投資分析與經理人的關係所影響,書的架構在經濟和財經方面著墨甚多,觀點側重在經濟面向的詮釋。從內容所引用的大多與美國相關的資料以及以歐美社會為背景描述而言,書中的陳述基本上比較偏重於美國人的觀點。作者對於預測也提供了許多理論及大量數據做為依據與佐證,以提高其可信度。

基本上,這本書對於未來趨勢的了解以及作為未來分析與決策參考確實有提供一定的貢獻。然而從未來學的角度而言,未來應該充滿多元的可能性,而書上的觀點過於量化是否會流於單一預測,疏忽影響因素背後的深層隱喻以及一些隱藏因素,還有再深入探討的空間。此外,以2050年為預測目標,似乎過於長遠,以現在的預測工具所能提供的準確性不無可討論的空間。但如果從臆測角度來看,則有激勵與警戒的作用。從未來學的角度而言,「預測在於使預測的結果不會出現」,所以,該書具有「早期警報系統」性質。雖然作者提出有關超級恐慌與超級趨勢等危機,但基本上還是傾向較為樂觀的態度去解釋,對未來雖然有激勵的作用,但會否帶給讀者疏於隱藏性危機的注意,也值得注意。

臺灣景氣循環階段之分析

記者:按照景氣循環理論,目前臺灣正處於哪一個階段?

陳:作者以美國經驗為主的觀點,在書中提及到景氣循環理論可分為庫存周期,資本支出周期和房地產周期三部分。但無論從產業結構,國際地位,還有經濟狀況等看來,台灣所屬的背景都跟美國不一樣;如果要把本書的觀點應用在台灣的情形,似乎有需要經過轉化及加入台灣特質的必要。然而就台灣自身的發展去評估其所處的階段,個人認為台灣正處於一個「轉換性的成長期」。隨著台灣社會發展,傳統產業沒落,高科技產業掘起,並且有一套由政府政策支持的策略,例如早期的工業化政策及科技化政策,提供台灣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即便面對全球化衝擊,誠如該書所說,「明智的投資…在於每個階段投資了什麼」。所以台灣應該會處在謹慎樂觀的成長階段,換句話說,台灣未來仍會在困境中尋求可能發展的方向與空間。

彭莉惠老師(以下簡稱彭):對於台灣可以套進景氣循環理論裡面的哪一部分,像剛才瑞貴老師所言,我也認為這是可以相權的。就回到以台灣的經濟背景作為出發點去衡量現時台灣經濟正處於的狀況,除了國內的需求,全球經濟形勢對台灣的發展亦具有相當的影響。最近產官學者皆對於台灣景氣提出一些說法。例如國科會或經建會都指出,台灣下半年進出口成長力道受到歐美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外銷訂單減少、出口值呈現負成長,國內3大科學園區也受到出口衰退波及。產業界的龍頭廠商台積電董事長更是坦承,「現在看不見春天的燕子」,未來1年,不被看好的歐美日與大陸市場,連帶地影響了台灣作為淺碟型的市場,產生成長遲緩甚至可能有顯見衰退的跡象。因此,如果對照書上的觀點和業界提供的相關資料等方面,台灣目前的景氣比較是屬於遲緩發展的階段,需要更謹慎評估與因應。

全球經濟衝擊危機變轉機

記者:受到全球的經濟惡性循環影響,臺灣有可能會面對怎樣的衝擊?

陳:無論在社會,經濟或政治的情況下,台灣均無法脫離在全球體系之外;不管是全球經濟崩潰又或者是金融海嘯等對台灣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然而我採取謹慎樂觀的看法。在面對全球經濟衝擊的過程中,台灣會出現「適者生存」現象,也就是無法適應環境轉變的產業不是遭到關閉就是外移,剩下的產業則面對「被動升級」的現象,以提高其在國內以至全球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也會讓台灣整體去重新思考未來需要的知識與技術為何,從而引導產業的「創新成長」,創新技術與經營的方式,為企業帶來商機。誠如該書所說,「造成衰退的力量,也可以反向發揮作用」。所謂「危機」,基本上包含危險與機會,證諸台灣在過去幾次的經濟危機,基本上都是經過此等過程。所以就短期而言,全球的經濟惡性循環對台灣的影響是負面的;但就長期而言,還是可以由「危」轉「機」。

彭:由於近年來全球經濟始終沒有強勁復甦,歐美主要的經濟體的走勢衰弱,在這種大環境影響下,連帶地影響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許多研究都指出相較於西方技術先進的國家而言,台灣是屬於後進學習型的國家,企業主要是透過代工進入全球商品鏈生產分工的半邊陲位置。尤其是台灣的製造業廠商所立基的生產環境是一種由客戶訂單驅動,仰賴接單代工作為企業的生產利基,這樣的模式在全球大環境遲緩衰退的情況下,會首當其衝地影響接單的多寡。下單廠商的「減單」、「砍單」,會連帶地影響員工的工時、薪資甚至失業與否。因此這種全球經濟的惡性循環不僅影響到個人、廠商、政府甚至整體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情況。一些研究指出,經濟不景氣,窮人相較富人更容易受到波及,連帶地拉大貧富的差距,致使民眾可能產生反彈,像最近美國「佔領華爾街」或台灣「佔領101」事件就是例子,然而這不是特例,以後可能會更頻繁出現。經濟不景氣除了產生貧窮問題、失業問題甚至引發偏差與犯罪問題與自殺問題等,因此政府可能必須在政策與預算分配上更加關注社會福利與對弱勢集體的輔助與救濟。

動腦時代中性社會漸成形

記者:書中提到婦女解放及其效應是一個重要的超級趨勢,以女權主導對世界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和影響?

彭:簡化來說,婦女解放是透過制度與社會的保障讓女性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與權力,實現男女平等,例如:教育機會平等、婚姻自由、參政權與就業與勞動的保障等。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來看,有不少國家,例如像美國或台灣的女性比例已經超過男性。這種女性進入高等教育的比例提升,也促使女性有更多的機會在政治、商業領域表現優異。在最近一期新聞周刊(News week)關於「女性贏家」的分析指出,「女性已出頭,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已來臨」,其中報導統計,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一○八位女性總統(總理)誕生,其中在北歐國家就出現過八位女性總統(總理)。在商業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問卷調查報告」的2011年統計顯示,有超過20%女性擔任高階主管,較十年前提升不少。甚至有些學者指出一種女性因為大幅接受高等教育,產生一種「女性優勢」(female advantage )的效應,包括更多的女性有機會透過柔性領導風格、柔性反衝突/反戰的著重、更民主/參與式的管理特性、照顧/關愛與人際關係取向的能力,在不同領域中造成改變。也就是說,未來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就是不管男性或女性,都將受到女人改變世界的影響。正如書中所言:「如果你教育一個男孩,你就只是教育了該男孩。但如果你教育一個女孩,你等同教育了整個家庭,因為這名女孩將來會堅持送自己的孩子上學」。

陳:所謂「女權」應該是相對於「男權」而言。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由於需要「體力」,在以「體力」主導的社會裡面,男人相對具有主導性;然而當社會逐步開放,尤其電腦的出現所形成的資訊社會,提供的社會特徵就由「以體力為主」轉為「以腦力為主」的社會,這意味著「體力」為優勢的男性不再擁有長久以來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家庭的權柄走向了平權,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以及經濟收入,代表女性開始擁有追求自主的機會。所以,未來應該走向「中性」社會,無論在經濟、社會、政治、教育、家庭等機會與地位及角色認知均會趨於平等,證諸今天政府、企業、各種機構的領導者,性別不再是被決定的關鍵因素。

虛擬帝國下的台灣優勢

記者:假如由華人形成的「虛擬帝國」將主宰一半的世界,臺灣又能夠在這虛擬帝國擁有甚麼優勢?

彭:廣義的華人世界,包括台灣、大陸、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大中華地區的民眾與其他海外華人。在全球70億人口中,華人大約佔了五分之一。那到底台灣優勢是什麼?簡化來說,包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優質人口素質、自由民主的社會氛圍、文化的多樣性、創意與創新能力等。以文化的多樣性來說,你會在接觸到蔣勳優雅地講美學與西方文化的同時,看到在地的八家將文化與傳統地方戲曲;你會看到不同國籍的女性與男性,因為婚姻或工作的關係來到台灣,展現出多元的族群與社會文化,這種文化的多樣性對於創意,創新的促發非常有效。台灣雖然很小,但也因為很小,如同社會學者紀登思(Giddens)曾提醒的,「小國改變的能力反而較強」。因此關鍵就在於台灣要走什麼樣的方向以及台灣的自我定位,會影響未來的台灣發展。台灣於現在與未來需要思索的,可能不見得是要或不要進入到虛擬帝國或全球化的市場,而是我們應該在何時用怎樣的方式進入去找到台灣發展的利基。因此是否有辦法把台灣自由民主的社會特性,結合創意、多元文化與高素質的人力,塑造出具有台灣特色及賣點的一種國家品牌並行銷出去,這是目前不論政府與民眾都可以思考的方向。

陳:根據書上的觀點,所謂的「虛擬帝國」,包括了經濟力(財富轉移)和社會魅力(寬容與接納)兩種。事實上台灣已經無法以自然資源或廉價體力的產業發展思維,換句話說,台灣必須走向以「腦力」為主的知識經濟。財富的創造與移轉不再受限於傳統的地理觀念。如果台灣產業能在知識經濟上做出正確的抉擇,其經濟力(財富轉移)將不受地理限制,因此在華人虛擬帝國中就能擁有以經濟為主的優勢。在歷史上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在過去十餘年來更大量接受外來族群,包括的不僅是家庭中的新住民,職場上的外籍勞工,還有學校裡的外籍生或境外生。對於來自全球的流行與文化產業,台灣都有著熱情的包容與接納。此外,台灣擁有長期的高等教育成果,有利發展與文化藝術相關的產業與創新,這樣就能形成社會魅力的優勢。所以,台灣在華人為主的虛擬帝國中,本身已儲備了具有兩者虛擬帝國的優勢。未來是一種抉擇與創造。在既有的基礎上,台灣是否能在華人帝國中佔領優勢,關鍵因素取決於如何做出抉擇與創造決定。

超級趨勢的道德觀與價值觀

記者:「超級趨勢」會使現在人類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在未來有甚麼改變?

彭:道德觀的意涵比較像是個人扮演好自已所應該以及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價值觀則比較偏向在生活中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取捨與生活風格展現的行為指引準則,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與歷史階段皆會有變化。以書中所提到的消費的價值觀而言,消費奢侈品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之一。此種奢侈品的消費會發展成為一種趨勢,並且與消費所具有的社會意涵有關,包括消費奢侈品彰顯個人身分地位、突顯獨到品味、體現個性與個人化的價值、找尋存在的意義、彰顯時尚與流行,甚至透過消費體驗過程所帶來的愉悅。這種奢侈品通常是具備稀有、獨特與強烈的品牌價值,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談論我們該不該鼓勵年輕學子投資奢侈品之前,必須釐清消費奢侈品與投資奢侈品是很不一樣的層次。因此,可以思考的是,年輕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投資奢侈品?如果有能力的話,與其投資奢侈品,是否把資源投資到自己身上會更具有投資效應呢?例如投資自己去學習不同的事物、投資健康或投資自己去旅遊,去體驗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不同的思考方向。我最想強調的是,評估消費的投資效益,應該不只是強化經濟的效應 ,還應該包括精神的效益與生命的效益。例如透過旅遊去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開拓視野、增加生命的廣度等,都是非常值得投資的。或是透過投入小額捐助、時間或精力去幫助弱勢族群與孩童,可能帶來的生命感與踏實的生存意義,也是很值得鼓勵的選項。

陳:人類的道德觀將會是對人、資源、及環境的尊重。未來的價值觀會是對人類與環境的負責、對自我角色的負責、追求自由以及全球視野的思考。超級趨勢的描繪只是現有趨勢的持續,例如對於環境、不同的文化以及種族的尊重,早已成為普世價值。由於網際網路已然成為生活上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有助於改變傳統的觀念與價值,人們對於未來世界及各種決策將明顯地採取「高瞻遠矚」的態度,追求的不再會是短暫的利潤,而會關注在長期的利益;換句話說,企業的經營不會只專注短期的獲利,也會兼顧到包括社會責任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作者認為名牌產業是未來重要產業之一。所謂的名牌,尚可分為時尚、奢侈與藝術,其所提供的訊息是社會地位的認同。台灣社會逐漸由M型社會走向L型社會,年輕族群在沒有足夠經濟能力條件下,花費在所謂的「名牌」上,意義不大,或許可以培養品味的能力以及相對應的其他具有「名牌」的體驗,例如自助旅遊、遊學、國外打工、學習等。

思考未來的趨勢教育

記者:若從教育者的角度而言,趨勢是否有推廣的必要呢?

彭:當然,從一個教育者的立場絕對會認同趨勢有推廣的必要。理解社會趨勢,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理解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機會與風險,尤其在認知到自己可能面臨的危機後,最重要是如何因應與準備,讓自己在未來保有避險與擴大利基與競爭力。這種對趨勢的掌握不僅會對個人的生涯規劃、財務投資有關,與企業的經營收益有關,更是與整個產業脈動、政策設計、國家發展方向有緊密關係。就趨勢的推廣來說,淡江大學把未來學門列為特色核心課程,涵蓋社會未來、全球未來、政治未來等課程設計,就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法。在這些課程中,除了教授學生認知到未來變遷趨勢外,也幫助同學進一步去思索自己的人生,及早準備自己的未來。趨勢教育的精神,可以著重在建立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建立自我核心價值、彈性化調整自我的能力與認知,啟發創意與創新思維,將趨勢與自身的生命意義與幸福美學進行連結。更具體的作法可以是強化學生關心社會時事,推廣閱讀,甚至是鼓勵民眾學生透過異國旅遊、異文化交流的體驗學習,更切身地感受到整個大環境的鮮活變化與生命力,用更彈性更柔軟的身段與態度去擁抱趨勢。

陳:從教育者的角度而言,教育在於提供學習者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掌握未來、創造未來的態度,了解在未來社會中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具備在動態變遷社會中應有的適應與創造未來的角色與技術能力。植基於此,首先應該提供未來思考、未來探索、未來創造的能力也就是願景形成的能力,進一步要具有未來規劃及未來實踐的能力。對於廣大民眾的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就培養未來思考與探討的創造性能力;對於大學生更應該培養前瞻的眼界、對未來負責的觀念、懷抱世界的胸襟及規劃未來的能力;至於一般民眾則提供對於未來認知的能力及培養對未來的決策態度與能力。然而趨勢的推廣乃為其次,對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指導的角色而言,在推廣趨勢的大前提之下,如何引導學生去思考未來及領悟人生會更重要。

NO.842 | 更新時間:2011-11-30 | 點閱:228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20
  • 線上人數: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