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1-12-19

第48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得主

【記者段采伶專訪】本校大傳系校友楊南倩以電影《到阜陽六百里》與鄧勇星、秦海璐、葛文喆、席然合著,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並於2日返校演講,與學弟妹分享創作過程及得獎喜悅。回憶起獲獎時刻,楊南倩謙虛地表示,「原本只是要去看看老朋友,沒想到會得獎!」獲得金馬獎,是對劇本創作近10年的她,是項極大的肯定及鼓勵。

就讀本校大傳系期間,她就瘋狂愛上電影,只要是有關電影的課程或講座,她都會排除萬難去聽課,並感謝淡江開設多樣的電影課程,讓她在大學時就打下了電影基礎,她笑著說,「當時,只要有『電影』的標題,我都會密切注意,甚至還到英文系上旁聽英國文學電影,只要跟電影有關的,我都不會錯過。」曾教過楊南倩,現為大傳系系主任王慰慈表示,記得在她大學時非常喜歡法國電影,甚至為了學習法文還跑到臺北校園上課,「她是個執著並堅持的學生,懂得把握機會又隨和,很好相處,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自己,所以才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下去,能有這樣的成就,很替她高興。」

畢業後,她憑著對電影的熱情,遠赴法國攻讀電影碩士,回國後擔任電影公司的行銷宣傳工作、自由時報電影記者,也因此有機會參訪國際影展、知名的國際導演等。就外人來看,楊南倩從事與興趣結合並有令人欽羨的工作,但是她不因此滿足,她想要有更大的突破,這時創作的種子逐漸在她的心中發芽。

「從大學起,一直想從事電影工作,但因為體力不好,無法扛起笨重的機器,既然如此,不如從小說開始著手。」於是,她開始整理留法經驗,甚至為了寫作重返巴黎,卻意外地展開文學旅程。在遊歷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後,她以電影及媒體工作的專業背景,並結合電影視覺的編排設計,突破小說的文字閱讀,完成《這樣愛》的小說,進入創作的領域,也參與翻譯及擔任電影講座講師,並參與臺灣電影《六號出口》攝製紀實及影像記述,「因為我很喜歡電影,所以我常常思考,到底我能在電影裡做些什麼,並會努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

楊南倩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她生活週遭的人事物,她認為,每部電影都來自於感動,只要有好劇本就能拍出好電影,「電影就像說故事般,可以平鋪直敘,也可以詭譎繁複,這些都可以引發觀眾的好奇心;而編劇創作是讓我以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故事情節,利用生活取材及紀錄,轉化成觀眾的可以理解的故事。」因此《到阜陽六百里》劇本的內容,就是和上海的鐘點阿姨聊天所獲得的靈感,「聽著鐘點阿姨從老家到上海工作的路程經歷,讓我覺得是個可以發揮的主題,有感而發便寫成劇本。」

從電影行銷工作、報業記者、作家、翻譯,及電影講師等,多重的角色,楊南倩均以對電影的熱忱與執著,堅持至今。特別是在編劇的路上,她也受過挫折,當苦心完成的劇本未受青睞時,她只有等待和努力來爭取機會,「要進入這個圈子,耐心很重要,也別把金錢看的太重,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記初衷的想法,要時時調整心態,學習如何堅持。」在她低潮時,有親愛的先生和家人陪她一起度過,讓她能專注在自己的興趣上,她笑著說,「最了解我的是我的先生,支持我最久的是我的家人,她們從來都沒有反對我的工作,甚至在最困難時,還會偷塞零用錢給我,也因為這樣,要更加努力才能回報他們對我的愛。」

楊南倩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將對電影的熱情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她勉勵後進學弟妹,大眾傳播是很廣泛的學門,各行各業都可和傳播有關,只要設定好方向及目標,無論處在任何環境,都朝向目標邁進,所以應在大學時期不斷的嘗試自己的興趣,確立未來的興趣並發展相關的能力。

楊南倩鼓勵學弟妹,要做好人脈經營,可以在課堂上及社團中認識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並好好經營,「因為電影是集合人力和物力的團隊合作行業,個人的力量有限,要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

NO.845 | 更新時間:2011-12-19 | 點閱:24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4 18:13:08
  • 線上人數: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