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如一日
本校在1980年成立盲生資源教室,1987年將其提升為現今的盲生資源中心,成立至今,已完成多項國內創舉,如1990年開設盲用電腦教育訓練;1991年,開啟第一套中文盲用電腦系統軟硬體研發先河,1996年,「無障礙全球資訊網」為全國第一個視障者介面之全球資訊網系統等。
經過了十餘年的耕耘與努力,已能讓盲生或身障生透過科技來使用淡江優質的學習環境,並努力爭取政府相關部門之專案計畫,增加重度身心障礙者(視障)就業機會。
●中心的古往今來
1960年 成立盲生課業生活輔導小組
1969年 創辦人張建邦首開招收盲生進入中文系就讀,並推動電腦化教育
1980年 成立盲生資源教室
1988年 國內引進美國T.S.C盲用電腦系統,本校開始研究科技輔助視障者的相關系統
1990年 首開國內盲用電腦教育訓練
1994年 「淡江視障資訊研發中心資訊站網路系統」正式啓用
完成「中英文點字有聲即時雙向轉譯系統」
1995年 點字觸摸顯示器研發成功,並分送三十部給視障相關學校及機構
1996年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http://www.tkblind.tku.edu.tw)啟用
1997年 獲殘障者職務再設計獎項
研發口述影像戲劇輔助觀賞系統成功
1998年 獲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教育部委製100套盲用電腦設備,分送各大專院校資源教室及啟明學
校,視障教育邁入電腦化
1999年 完成開發視障中文字形字義查詢系統
盲生資源教室更名為盲生資源中心,擴大服務範圍(包括身心障礙生)
2000年 開始架設華文視障點字有聲圖書館
2003年 承辦教育部「大專校院視障學生學習輔具中心」計畫
從原開放4科系(歷史、資圖、公行、日文)至開放19科系
2010年 與中華電信合作「視障遠距工作中心」啟用
●盲用網路空間的拓荒者
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當年率先開放科系供視障生就讀,肯定視障學生的潛能,相信只要提供機會及適當的協助與輔導,便能協助視障學生實現自立自主的目標。盲生資源中心多年來以關懷弱勢者服務盲胞的精神,擔任全國推動「視障教育資訊化」的舵手。
盲生資源中心推動的重點工作有「身心障礙生輔導」、「學習輔具中心」、「點字圖書製作」、「華文點字電子圖書館」、「無障礙全球資訊網」等面向,在眾人日月不懈的努力下,各面向的內涵已有一定的規模,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委託建置與經營管理的華文點字電子圖書館,到今年11月為止,已擁有2萬7546冊點字書,並提供全國11220位讀者在英語期刊、新聞快訊和蝙蝠電子報(前身為盲生資源中心電子報)的閱覽,而由委託專業人士或作家撰稿的蝙蝠電子報在去年12月至今年11月,也有22138次的點閱量。透過網路的推廣,盲生資源中心替全國視障人士打破了資訊交流的障礙。
在身障生的輔導方面,盲生資源中心執行祕書洪錫銘表示,輔導老師會依照個別差異來做適性學習的指導,並透過中心的各項資源、活動和教學,提供學生更多互動的機會和自我成長的空間,進而達到獨立自主的目標;也希望透過各項業務的推展,如點字書出版等各項專案,開發更多的就業機會給學生。
●引領全國盲用系統的工程師-張國瑞
當大家看到中心許多研發項目時,基本上都是歷經許多人日以繼夜努力而來的成就,而目前在中心擔任研發工程師的張國瑞,更是相當重要的功臣之一。民國74年,張國瑞進入本校就讀歷史系,在大四那一年,聽到同班同學總是在抱怨資訊概論的程式設計很難,吸引他開始接觸程式,畢業後參加了一年的職訓課程後,便返校投入盲用圖書系統的研發工作,經過多年的研發工作,終於成功開發出將書籍內容轉換成點字、輸出和校對的程式並訴諸應用。
談到為什麼會投入這麼困難的研發工作,他回憶道,「當初一本100頁的點字書,得花一年才能看完,而點字的製作也得請別人幫忙讀,然後自己點字,產出和吸收的速度相當慢。」如今,盲生已經可以透過軟體,直接「聽」出電腦上的內容,輔之點字觸摸顯示器,更能自由的輸入和「摸」出畫面上的文字,而這套系統幾乎都是由他為主力所開發出來的;目前張國瑞更投入智慧型手機的盲用系統的分析與開發,希望再度提升盲人資訊載具使用的廣度。十多年的研發工作,身為全國盲用系統開發張國瑞感性地說,只希望能讓更多學弟妹擁有便利的工具,好好學習成長。
當張國瑞在往返學校和中心時,同學們也會看到導盲犬Effem威風凜凜在一旁執行任務。張國瑞表示,每個盲人的狀況都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和與導盲犬共同生活,當提出申請時,會有輔導員先做訪談評估,而分配導盲犬時,也會依據申請人與狗狗彼此間的個性、走路速度、生活習慣等能配合與否來決定。
提到與導盲犬溝通下指令時,要用哪國的語言時,張國瑞笑著說:「大多都是用簡單的英文,像是左轉、前進等。不過,就算主人的發音不正確也沒關係,只要狗狗能適應主人的口音就可以了。」他與Effem上街時,有時也常遇到一些令人又好氣又好笑的事,像是張國瑞曾經遇過有人在Effem執行任務時,對著Effem吹口哨,張國瑞跟路人溝通請他停止這樣的舉動,會干擾到Effem,結果這位先生卻說吹口哨,只是為了要鼓勵Effem,聽到這樣的回答真令張國瑞哭笑不得。
張國瑞補充表示,同學們可不要因他們的情況,就害怕不敢打招呼;有時可能因想要到處散散步,而拒絕熱心同學的幫助,「我們的拒絕不代表有惡意,也不用顧忌在我們面前用『看』這個字,因為其實每位盲生與別人並沒有不同。」
導盲犬小檔案
導盲犬是盲人相當重要的夥伴,因此當大家在街上遇到導盲犬時,請留意「三不一問」原則,三不為:不餵食、不打擾、不拒絕;一問則為主動提問,當看到視障朋友在公共空間徘徊、找不到方向時,記得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你的主動,會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這邊也告訴大家,導盲犬可自由進出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資深輔導老師-鄭景仁
談到輔導老師,大家腦海中出現的定義是「為他人解決心理問題」嗎?不過,在盲生資源中心可就不同啦!自96學年便開始在中心服務的輔導老師鄭景仁,主要擔任的是同學和學校、老師和附近商家間的溝通橋梁,如與學校溝通方面,當坐輪椅的同學發現,教室在樓層較高,且沒有電梯使用的大樓上課時,這時就是輔導老師「出場」的時刻,老師會和相關單位協調,請他們重新安排教室地點,以方便同學上下課。惑是提醒任課教師,有中心的同學修讀該堂課。
除了是溝通的橋梁外,輔導老師也會加強同學人際互動間的技巧,「在校內可得到協助,但出社會以後,可就難以依賴他人。」
目前盲資與校內各單位已建立良好默契,當遇到須協助的問題時,各單位總是有著高度的機動性來解決問題;不過,鄭景仁表示,目前仍須解決的部分,應該是同學間的態度,有部分的人仍以異樣的眼光看待盲生同學,「未來希望再加強推廣,經由彼此間不斷的接觸,讓大家知道其實在盲生資源中心的同學,和一般同學其實並沒有不同。」
●溫馨活動不間斷增加互動機會
每週定期舉辦的「早安晨之美溫馨廚房」,這是由老師們利用早晨準備早餐,像是吐司、果醬、飲品等,並藉由吃早餐的時間,和同學們聊天互動,了解他們的生活,如果當他們有任何困難時,也可以趁這個機會提出,讓老師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還有,每個學期也都會有因應節慶,舉辦各類活動,像是將在20日舉辦的湯圓晚會、期末及期初會議、慶生會、盲資杯保齡球大賽、宣導活動等。
輔導老師張閎霖表示,當我們在籌辦這些活動時,並不會把這當作是一項例行性的工作,而是希望能藉由同學們參加活動,不管是盲生中心的同學、志工或是其他人,能彼此擴展人際間的關係,藉由一起互動、聊天,減少同學們對身障生的刻板印象。
●從心感受的話語
◆公行二 黃振洲
在高中就對盲生資源中心有所耳聞的黃振洲表示,中心的老師在他們需要幫助時,都會很熱心的提供意見和輔助用具,還有由學校研發設計的電腦語音系統,幫助都很大。不只是盲資中心的老師,課堂上的老師也會在下課時來詢問課業上有沒有問題、需不需要請同學協助?「雖然如此,但老師在考試時還是不會輕易放水的!」
黃振洲認為淡江在無障礙設施這塊頗用心,儘管在坡地設無障礙設施有一定的難度,但學校仍盡力營造安全的校園環境。他微笑著補充道:「很感謝張建邦創辦人建立盲生資源中心!」透過許多自行開發的軟體和硬體,讓盲生不再與科技產品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歷史三 鍾佳良
就讀歷史的鍾佳良在面臨考大學時,也曾思考是該走一技之長,還是繼續升學,最後接受了該系畢業的特教老師的意見,來到了淡江繼續升學。鍾佳良回憶表示,剛來的時候,環境不熟悉,課業、生活都要重新適應,所以相當不習慣新環境,經過一段很長的適應期,他才漸漸度過這個最痛苦的時光,「一度想過要放棄課業,轉去學一技之長,是中心老師要我再想清楚,經過心態調適後,才度過這些難關。很感謝鄭景仁老師在這期間不斷的鼓勵我多去交朋友,並給我許多中肯的建議,讓我自己去思考,並克服難關。」
鍾佳良感性地表示,很感謝中心有豐富的資源,像是點字書,讓生活變的方便許多。他形容盲生資源中心是一個避風港,在這裡和老師、同學成為了朋友,遇到挫折也可以彼此分享心情、互相勉勵。
◆中文四 楊郭玴
「願我心底陽光傳給你,讓你不再哭泣。生涯路程雖然很艱辛,但也不能放棄。」溫暖的歌聲,楊郭玴微笑地哼著自創曲「陽光路上行」,儘管因為先天腦性痲痹,但坐在輪椅上的她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如同她的歌,是許多人身邊的小太陽。
外號「陽光」的楊郭玴說:「當初選擇淡江大學就讀,是因為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很完備,還有像盲生資源中心這麼像家的地方!」她回憶道,有一次感冒發燒,盲資中心的老師鄭景仁親自送她下山看醫生,讓她非常感動。明年就要畢業了,最捨不得的就是陪伴最久的鄭景仁老師,「老師讓我知道什麼愛、什麼是體貼。」畢業後欲考上公職的她,更希望可以投入志工行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讓愛漸漸茁壯己立而立人
原來對於國內盲胞貢獻極多、赫赫有名的盲生資源中心就在淡江!而且每年都會有新的成長與進步,在盲生資源中心的學員,透過日益革新的軟硬體設備,同步學習課堂上的知識,接收世界變革的訊息,並且也在這個領域貢獻己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