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巧婷採訪整理報導資料提供/未來學所
◎編者按:本校永續經營與發展的根基為「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其中,推動未來化一直是本校的重要使命,「世界未來學年會」是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深化未來學推廣最重要的一環,為增廣學生視野、擴展國際觀,由張創辦人贊助學生參加世界未來學年會。2012年世界未來學年會於7月27至29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來自美、英、日等36國,逾上千位學者專家一同參與,數百場的研討會、工作坊以及演講都在此會議中進行。本校未來學研究所所長鄧建邦帶領未來所碩二吳亞倩、翁映婷、傅翊謹、教科四黃瑞勝、英文四劉芷妡、英文三吳文凱前往參加。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鄧建邦
2012年世界未來學年會主題為「WorldFuture 2012-Dream. Design. Develop. Deliver.」,本次研討會的4大主題為:Dream、Design、Develop、Deliver,又可分成6個單元:Commerce(商務)、Earth(地球)、Futuring(預測未來)、Humanity(人文/人類)、Sci/Tech(科學與科技)、Governance(政府與政策)。其特色強調:未來學的理論和商用的發展、實務的經驗相互結合,未來不管是在授課教學、經濟、購物等方面,它們的型態都會有所改變,因為「科技」正主導著未來的變遷。在這次研討會中,我也在會中發表「Working Abroad as Career of Future? Taiwa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Expatriates in China」演講,談「跨國工作」,並討論臺灣、日本、韓國在中國大陸的外派人員進行個案討論、比較分析。目前東南亞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大陸的發展特別顯著,因此對於人才的需求非常的高,臺灣就扮演了輸出專業人才的角色。另外,我參與了一場在談「Models of Futures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演講,透過講者的經驗分享,探討未來需不需要讀大學、文憑重不重要?我認為,大學不只是教導學生技術方面的技能和知識,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文憑依然有它的重要性,透過大學教育,讓你在未來更易適應社會的變遷,再從中找到定位。
往後,未來學年將持續開放大學部的學生參加,這是前往海外參加研討會、擴展視野的好機會,也代表本校持續的未來化,期許這項參與未來學年會的傳統,可以持續傳承下去。
未來學研究所碩二 吳亞倩 12103公里的知識航行
臺灣與多倫多直飛的距離約12103公里,來到多倫多年會現場,我們可以選擇有興趣的議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The Future of Shopping: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這場演講,它主要闡述未來交易的形式與商品可能的改變,如一個想法、一張照片、一個故事等,只要有人喜歡你的「商品」,都能以物易物。
會議期間不僅學到相關未來學知識,更有機會與各國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也讓我看見,每個人的角度與想法不同、演講者的評論相異,如何去包容不同的意見,是這趟旅程中最大的收穫。若非學校以及所上給予的機會,我猜想恐怕無法參與如此珍貴的活動吧!
未來學研究所碩二 翁映婷 未來學一點也不孤寂!
未來學年會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演講主題為「When Ivory Towers Fall: The Emerging Education Marketplace」,其發表是以簡單又不失風趣的幻燈片呈現,談論未來從基礎到高等教育可能的發展形式。現場除了不少專業教育領域者,也有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學生爭相舉手發問,當話題圍繞在「未來專家與學生的差距將因即時通訊的網路資訊而縮小,甚至於教育只需要教練而不是老師」時,發表者更是開放所有人相互辯論。此外,演講者也針對「未來的學生要不要讀大學?」這項議題探討和聽者交流。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在嬰兒車上的小孩,問道:「未來要怎麼教育我的孩子?」演講者巧妙地回答:「教育孩子不是教他什麼,而是看他想學什麼,要跟隨他的思想與腳步去教育他!」這個眾多人分享看法與發問的過程,也成為整場會議最豐富有趣的橋段。
經過這次參加WFS會議的過程,我很驚訝,未來學的領域原來這麼寬廣、這麼多人關注,並非只是單純依賴現有理論而紙上談兵,反而是最實用且具長久意義的科學!
未來學研究所碩二 傅翊謹 未來需要更多感動
實際參與WFS國際研討會,最令我難忘的是年輕的女性演講者Emily Empel及Heather Schlegel的演講,以「The Future of Shopping:An Immersive Experience」主題,談未來購物的形式,內容訴說英國有一個小型組織,販售非有形的商品,如:故事。演講者探討未來購物型態的改變,以及未來販賣的商品會更多元化,不一定用「金錢」交易,而是用更多的故事、經驗去以物易物。如:交換人生的故事、經驗、夢想,或是一張風景照,甚至是思想!只要有人欣賞你的「商品」,就算你不是攝影師、作家,你也可以透過交易的平臺「賣」你的故事!
此外,會中也遇到學者Kazuo Mizuta,課堂時老師曾給我們看過他的「文化基因」學術文章,在研討會的演講中,他也闡述這篇學術文章更改過後新的內容,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近身聽到學者演講,立即吸收新知,這是多麼棒的回憶!
教育科技學系四年級 黃瑞勝 「未」你而來
參與今年年會,內容涵蓋了教育、經濟、科技、人文、環境、國際趨勢等不同的面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曾任加拿大外交工作的與會者Steffen Christensen,他對臺灣和中國的關係相當有興趣,也很有研究,在教授鄧建邦談完「東亞趨勢與未來發展」後,該位學者與來自臺灣的我們閒話家常,絲毫不因為母語的不同而有隔閡。會期中,有一場演講對我有所啟發,主題是談論「When Ivory Towers Fall:The Emerging Education Marketplace」。教育學家John Dewey曾說:「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it is life itself.」意即:教育不是為了生活而準備,教育即是生活。3天會議中,我發現面對新的事物與舊有的思維、心態碰撞後才了解,過去的習慣與期盼是一種制約;這些框架阻礙了我看待過去,面對未來的角度。未來對於生活,我將更用心去領略、實踐,而不會再是張著眼睛在夢遊。
英文學系四年級劉芷妡 探索未來之旅
未來學年會中,每場會議都衝擊著我的身心靈,演講者針對內容,不同的演說方式、臺下觀眾的勇於提問、分享經驗,以及全員整個融入議題中的切身經驗,讓你能完全感受到自己的熱情正在燃燒!我總共聽了6場的演講,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場關於「The Future of Shopping: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它包括了未來的commerce、futuring和science/technology。這場演講說明了在未來有可能的各種購物形式、運用哪些科技的幫助,以及整個交易市場會變成什麼運作方式做預測說明。講者除了在臺上說明外,也讓臺下所有的聽者一起玩遊戲,模仿買賣方的角色,融入不同的交易方式,讓聽者親身經歷整個交易的過程,會場中全員皆需加入活動,體驗可能會遇到的瓶頸,再提出問題。年會中,有些講者是以提問提出看法,有些則是平舖直述的說明研究,雖然形式上都以PPT為輔助,但有些會利用道具,或以活動、遊戲提高聽眾的興趣。會中,提問和辯論是每一場演講都很常見的現象,聽者可以隨時提問,和與會來賓討論,甚至辯論。這些不同的討論形式,讓我體驗及了解,遇到不同教學方式如何應變,並懂得去聆聽不同的聲音、接納多方面的觀點。
英文學系三年級 吳文凱 未來的冒險,我在多倫多
參加這次的未來學年會,不僅從中得到更多的知識與接納不同的觀點,也拜多倫多文化多元所賜,體驗了來自全世界的異質文化。這趟旅程不僅讓我自信心提升,也激起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加強英文能力的信念,並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全世界!會中,來自丹麥的東南亞研究大師Joergen Oerstroem Moeller的演說,讓我對大陸有全新的認識,教授以西方觀點介紹東南亞,尤其是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與前景,以及對西方社會的影響等,因思維的出發點不同,對同一件事就會有迥異的理解。
讓我念念不忘的是,首晚的開幕酒會,如同置身在西方電影般,與會者穿著全套西裝,與大家一起拿著各式起司與小點心配著紅酒,以英文交流。透過這樣的交誼,不只檢視自己過去所聞所學,也讓自己與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人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機會。酒會中,也可見與會者背景的多元,我們遇到了來自各地的政府官員、學者教授、企業經營者等,而我們是唯一參加會議的臺灣團體,真是值得驕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