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聊天室 2013-04-29

【淡江學術圈】學術研究人員專題報導─林信成以Wiki典藏運動文化貟資產

緣起

一群好友吆喝著,拿著軟式棒球等簡單的球具,就在鄉野間練習傳接球。這是民國50、60年代許多人的兒時記憶,「小時候常在田野中玩樂,那時買不起手套,只好徒手接軟式棒球,在我們那個年代,還會熬夜看棒球比賽,因為童年回憶太過美好,棒球是我們的共同記憶。」資圖系系主任暨教授林信成回憶道。

2003年11月,他正目不轉睛地收看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盃棒球錦標賽電視轉播,那時腦中突然閃過「為臺灣棒球留下些什麼」的念頭,隔年中華隊打進了奧運,大家一股腦兒地為中華隊加油的熱情,讓他燃起了一股熱血,「臺灣這麼多人在看棒球,但當比賽過去,有多少人關心棒球的歷史?」正好這時謝仕淵撰寫的《台灣棒球一百年》出版,裡頭提到臺灣棒球的歷史要從1906日治時代說起,「書中從歷史的角度切入,深度廣度兼具,棒球史如此源遠流長,若沒有人紀錄豈不可惜?」

研究主軸

擁有臺大電機博士的林信成,專長為數位典藏、資料庫結構、知識工程、通訊網路及數位科技等,當時他正思考國科會的計畫,於是他決定應用自己的專長,以棒球數位典藏為研究主題,向國科會提出為期3年的「臺灣棒球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計畫案,開始了棒球史的記錄過程,他說:「以棒球為主題,將數位典藏與資料庫系統相結合,當初這樣的構想是全國首創,也是數位典藏第一次有這樣的計畫。」

棒球、歷史、資料庫,看似不相關的事物,林信成將它連想在一起,如何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具體呈現,成為林信成的研究靈感來源。而臺灣棒球至今有百年的歷史,如何記錄、資料來源從何處來等,成了他的研究主軸,他希望藉由台灣棒球數位典藏研究計畫,能讓國人在觀賞球賽後,輕鬆地上網搜尋臺灣棒球史。

研究歷程

此計畫自2004年3月起開始執行,開啟了「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的序幕,最初開始實施時,要建置棒球歷史的資料庫,如何蒐集資料成了首要關鍵,林信成表示: 「剛好當時有研究生在聯合報工作,以前的報紙都會有所謂的『專卷』,將各種新聞分門別類,因此我們採用這樣的概念,與聯合報合作來收集歷史的棒球資料。」在不間斷地蒐集資料及建檔下,「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於2004年5月誕生, 林信成說明:「此資料館以『主題式』進行新聞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可避免收錄所有主題,導致新聞資料庫龐大的缺點,也較易在有限的人力、時間內達成深度加值的目標。」

「可惜此館成立後的使用者不多,在使用率一直無法提升下,其實很沮喪無力。」林信成感嘆地說,這時國科會計畫邁入第二年,研究方向轉為如何讓使用率提高。此時採用Wiki系統的維基百科(Wikipedia)開始崛起,林信成認為,除了媒體的資料,也應該讓喜愛棒球的民眾有個發聲的管道,因此「台灣棒球維基館」由此誕生,只要是對臺灣棒運發展有興趣的人士皆可參與編寫工作,當時維基館從開站的短短一年間,即累積高達1900萬次的點閱率,引起媒體注意進而爭相報導,還曾一度因流量太大導致學校關閉網站,林信成笑說:「當時維基館的成立並不在原始的計畫中,所以就像是這個計畫的私生子,沒想到成績如此亮眼, 這是始料未及的!」不過,維基館成立初期,卻常遭許多棒球的資深人士「嗆聲」指出不正確的地方,「正因為自己的不足,才創立此平台,希望藉此讓更多愛好棒球的人寫下棒球的故事。」林信成指出,由於許多使用者的努力,使得內容及功能日益精進,成為許多棒球社群的參考資源,他也以此平台,結識許多同樣喜歡棒球的同好,而維基館的週年聚會,更是許多在網站上編寫的資深球迷年度相聚時光。此時國科會的3年計畫已到尾聲, 林信成不以維基館的成功而滿足,再向國科會提出第二期為期5年的「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並於2007年成立「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除持續充實歷史新聞數位資料館之外, 希望能藉由與棒球界的文物收藏者合作,將分散各處的棒球文物,包括獎盃、錦旗、獎牌、老照片等,進行數位化之建檔,提供社會大眾查詢, 在實體文物館尚未出現之前,數位化的文物資料將得以率先呈現。這三館的成立期望建立一個資料完整、訊息正確、更新迅速且眾人樂於使用的「台灣棒球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庫」。

研究成果

林信成帶領研究生致力於研究異質網站系統整合,並藉由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發表相關研究,如:資訊計量學應用於Wiki網站頁面與編輯者生產力分析、異質網站系統整合之探討等。另外,林信成也發表數篇論文,刊登於<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該期刊被收錄於TSSCI 期刊中。他發表「基於OAIS之開放取用期刊管理系統設計與實作」、「應用Google Analytics於數位典藏網站計量分析」 、「布萊德福與洛卡定律於Wiki網站計量分析之應用」等論文,成果豐碩。(資料來源/參考服務組)

目前「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台灣棒球維基館」與「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同為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三大支柱。最早成立的「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至2007 年共收錄了由聯合報提供的歷史性新聞約5萬篇,照片約1500幅,期間為1961年至2006年間,由平面媒體授權提供資料來源,以過去的臺灣棒球歷史性新聞作為原始素材;「台灣棒球維基館」則作為知識匯集平台,整合知識組織技術,由於開放網路社群共同編輯,使內容更豐富多元,彌補新聞資料庫的不足,成為更具利用價值的棒球知識庫,此平台自2005年4 月開始建置,在眾多參與者共同努力下,至今已撰寫2萬餘篇以棒球為主題之頁面,近3億次總點閱人數,其內容豐富性也持續增加中;而「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收錄「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典藏文物、「紅葉少棒紀念館」典藏文物還有「台灣貝比魯斯」之稱的洪太山所提供的許多珍貴老照片,與歷任國家代表隊國手、教練的葉國輝主動提供棒球相關文物,林信成表示:「感謝洪太山和葉國輝的熱情贊助,許多當年的唯一文獻和歷史文物讓現代人可以更接近棒球歷史。」這三館的資料來源從媒體、民眾到棒球的實際接觸者,三個面向的多元性讓此數位典藏計畫更趨完整,而林信成也在2010年12月出版《數位典藏:台灣棒球記憶》電子書與2010年9月出版《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之研究》,他表示:「研究是學術性的,希望能將學術生活化,集眾人智慧將研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

未來展望

目前三館,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的使用量最多。林信成表示:「學校為了網站的伺服器另設置光纖網路,而日前的WBC比賽期間網站流量也受到極大挑戰,這表示關注維基館的使用者愈來愈多,裡面的資料是所有參與者努力的結果。」目前已成立Facebook粉絲團,分享更多關於棒球的點點滴滴,讓更多人看到棒球逐步寫出的歷史,林信成期許:「國科會的計畫結束後,2011年我們成立了姊妹站『台灣籃球維基館』,希望棒球館的成功能同樣實現在籃球館上,讓更多人一起寫籃球的歷史。」

機緣造就不設限的研究方向 文/林信成

每當有人問我為何從事這項研究時,我總是開玩笑的回答:「這完全是場意外!」其實,我的求學、教學、研究歷程,還真是一連串意外的組合:我原本只有高職畢業,沒想到後來唸到博士;我的專長是電機工程,不料竟然到文學院任教;我對棒球並不專精,卻一頭栽進棒球數位典藏研究領域,創立了全台最大的棒球網站「台灣棒球維基館」。玩笑歸玩笑,這其中並非純然是天上掉下來的意外之禮,當然還是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努力與辛勞。

先從我一波多折的求學過程說起好了。我從高職畢業後並未繼續升學而是先投入職場,再入伍服役,直到退伍後才萌生「白天工作、晚上進修」的念頭。就這樣考進淡江夜間部,開始了半工半讀、披星戴月的日子。大學畢業原本也沒打算繼續深造,後來是在恩師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下,才硬起頭皮、咬著牙根一路從碩士唸到博士。就讀台大博士班時已三十好幾,這對當時已結婚生子,必須同時兼顧學業、工作和家庭的我而言,不啻是場嚴厲的考驗。這一路峰迴路轉,能從高職唸到博士已是始料未及,豈知更曲折、意外的還在後頭。

我一直都主修電機工程,卻在1998年因本校文學院教資系(現今資圖系)需要資訊科技方面的師資,因緣巧合回到母校任教。這下可好,大部分文學院學生較欠缺數理基礎,對理工背景的我來說很簡單的東西,經常需要絞盡腦汁結合生活實例,才能讓同學理解。經過一段磨合期,教學部分總算漸入佳境,但研究部分呢?身為大學教師,明知研究非常重要,但每當向研究生口沫橫飛地講述我過去的研究成果與未來的研究構想時,換來的是學生一雙又一雙困惑的眼神以及自己一次又一次重挫的士氣!如何將理工領域的知識加以轉化,並應用於人文社會領域,遂成為我首要解決的難題。於是我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 ─ 砍掉重練。也就是拋棄以往的自我,跳脫原有框架,完全歸零,重新定位,走出既有的象牙塔,尋覓更適合的研究方向。直到2003年,一邊苦思數位典藏計畫提案,一邊看著亞錦賽棒球轉播,一時靈光乍現:何不來做棒球文化數位典藏?這個構想將原本平行的兩條線拉在一起,不但符合數位時代趨勢,也適合帶領文科學生一同探索!自2004年通過國科會案子迄今,藉由大量且長期的實證研究,不但累積了不少成果,也開拓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研究之路,這完全是當初轉換跑道至文學院任教時料想不到的。

一路走來,直到去年完成第二期計畫,有許多成果都不在原訂範圍內,反而像是意料之外的神來之筆。這也許是個性使然、或者是經歷影響,使我經常跳tone演出。其實不只研究,人生有時也要稍微解放一下,天馬行空不讓自己設限, 才會有意外的收穫與樂趣!

NO.893 | 更新時間:2013-04-29 | 點閱:216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