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聊天室 2013-12-23

【淡江學術圈】學術研究團隊專題報導─數位保存原住民文化 林素甘深入蘭嶼

文/鄧晏禎採訪整理報導

研究緣起

文學院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助理教授林素甘笑著娓娓說道,蘭嶼是個美麗迷人的島嶼,充滿隱喻或暗示性歌謠,與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當初在臺灣大學就讀博士班時,正值國科會推動「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現任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郭良文提出了「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而林素甘擔任該計畫研究助理,共同合作蘭嶼數位典藏計畫。從此開啟了林素甘與蘭嶼的緣分,正視蘭嶼當地文史資料的保存問題。以當地蘭恩文教基金會和文史工作者蒐集的資料為基礎,按照主題,陸續對蘭嶼文史資料進行數位化整理,並建置相關資料庫與網站加以傳播。

研究主軸

自民國94年開始申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先後執行「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數位典藏計畫」、「蘭嶼原住民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計畫」及「蘭嶼文物與生態影像數位典藏計畫」等計畫,前後將近8年的時間。這些計畫一開始以蘭恩文教基金會提供的資料為基礎,展開對當地文化紀錄的數位化整理,後加入當地文史工作者提供的手稿、錄音帶、照片、影片和幻燈片等各類型資料進行系統化與數位化的資料庫和網站的建置與經營,藉此展現成果。

前往蘭嶼進行數位典藏是件繁瑣的工程,需由計畫助理統籌安排行程相關事宜,再依據每次田野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務搭配不同專長的學生或人士,如具攝影、網站架設、電腦專業、插畫美工、3D攝影等專長的人員一起前往蘭嶼。在田野工作中亦會訪談相關族人,以便對取得的資料內容有較為正確的認知與詮釋。在計畫執行過程中,除對相關史料建立數位化外,亦在蘭嶼進行「數位化保存的教育訓練」,希望蘭嶼當地文史工作者能夠學習數位典藏的技術與方法,落實參與式傳播的精神。

研究歷程

自計畫開始,林素甘每年至少往返蘭嶼1次蒐集相關資料,將記錄在傳統媒體上已不易保存的文史資料進行數位典藏。最初是與蘭恩文教基金會合作,將其產製的《蘭恩雙週刊》紙本、蘭嶼廣播電臺自製達悟(雅美)語節目錄音帶及長期在當地紀錄的影帶進行數位化工作,內容包含紙本文件和照片的掃描、錄音帶與錄影帶的轉檔以及全文內容轉為電子檔等工作。之後依據各資料類型的特性,設計建置資料庫:「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來收錄這些數位化資料,並提供檢索功能,讓外界得以藉此搜尋蘭恩文教基金會所累積的相關資料。

在「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建立後,隨著獲得多位文史工作者所提供的多樣性資料,開始著手進行「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數位典藏計畫」。該計畫以達悟(雅美)歌謠為主,以庶民文化為輔,進行數位典藏工作,建置「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網站,提供7類(小米、捕魚、船、房屋、婦女孩子、宗教、其他)主題,共173首歌謠內容。該網站提供各主題的照片、相關文獻和影音資料等。而庶民文化部分,則是以當地紅頭部落的天主堂壁畫的環景製作與說明為主要內容。這些資料的建立是希望能夠有效保存和再現蘭嶼文化,以便更完整呈現蘭嶼豐富的文化與歷史發展內涵。

之後,有感於典藏內容在蘭嶼文物及蘭嶼生態環境方面,缺乏主題性整理。因而提出「文物與生態影像數位典藏」計畫,以蘭嶼文物與生態影像作為核心內容,進行數位典藏與再現。該項計畫亦獲得當地族人提供其收藏的文物及拍攝的生態照片與影片,將之進行數位化,讓「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的典藏主題和範圍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在「蘭嶼原住民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計畫」中,協助當地牧師董森永出版《董牧師說笑話》,過程中與作者共同討論出版內容。除將笑話文字數位化、繪製插畫,並加上達悟語拼音及商請當地族人錄製笑話作為聲音CD隨書出版。截至目前,已協助蘭嶼文史工作者出版6本書籍。其中,蘭嶼人稱「樹人作家」的周宗經(夏本奇伯愛雅),原先不願意提供其尚未出版的文書資料進行數位化,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王桂清的牽線下,願意提供其過去30多年所收集的歌謠,收錄在蘭嶼計畫。當晚林素甘就取得半袋麻布袋的資料,開始進行相關數位化工作。陸續更協助周宗經出版《雅美族歌謠˙古謠》、《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二書。

長久以來,蘭嶼為研究者進出的島嶼,但蘭嶼人希望結交愛惜蘭嶼這塊土地的朋友,而不是蜻蜓點水的過客。尤其在核廢料存放與土地之爭議後,多少對外來者有些防衛心。

但由於林素甘團隊在蘭嶼的長期耕耘,結識許多好友,他們了解數位典藏計畫的運作,因此有助資料取得。此外,計畫的進行也非常重視保障資料擁有者的權益,以協助的方式進行資料數位化,並清楚告知資料提供者,其著作權或是版權皆歸其所有,蘭嶼計畫只是一個中介者,為資料提供者與資料利用者建立一座聯繫的橋梁,因此博得蘭嶼人的信任。

林素甘因研究而認識並深入蘭嶼,參與文化慶典,體驗風土民情。最令她感動的是有次抵達蘭嶼,一位朋友無意間的問候說「你們什麼時候回來蘭嶼的?」因「回來」二字代表著被接納的感覺,展現了受到族人的信任與認同。

研究成果

將蘭恩文教基金會及文史工作者王桂清、周宗經、董森永、謝永泉、蕭玉霜等人提供的文史資料數位化,其資料類型包括文字紀錄、照片、幻燈片、影片、聲音紀錄、畫作和文物等。據此建置有「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應用加值」和「文物與生態影像」等網站,統整在「蘭嶼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總網站下,建有單一入口,讓使用者由此就能掌握和瞭解到這些計畫經數位化所呈現加值之應用服務內容。

除網站外,林素甘團隊並強調蘭嶼資料的加值運用,將資料庫中的資源依其特性與主題,分別有出版、數位學習課程、主題知識網、360度環景導覽、紀錄片、虛擬攝影棚及多項宣傳品的加值應用。另出版方面,協助當地文史工作者出版實體書,以推廣蘭嶼文化。目前已出版董森永《董牧師說笑話》、周宗經《雅美族歌謠˙古謠》、《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五對槳》、王桂清《蘭嶼動物生態文化》、及蕭玉霜《抓不住的蘭嶼小孩:蕭玉霜的異想世界》等書。

此外,自民國95年起林素甘發表過多篇與蘭嶼相關的期刊和研討會論文,主題包含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與建檔系統之建置、數位典藏應用於數位學習初探、從參與式傳播觀點反思蘭嶼數位典藏建置、蘭嶼出版書目與蘭嶼專題圖書分析等研究。

未來的展望

經與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的長期合作,所進行的各項數位典藏計畫雖已在去年(2012)12月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束,但仍持續進行少數的數位化工作及資料建檔工作,增加資料庫中的數量。且將持續維護各相關網站,讓對蘭嶼有興趣的使用者依然能夠找尋到相關的資料,對其研究有所助益。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為「蘭嶼原住民知識生產體系與外來典範的相遇及發展-蘭嶼原住民知識的生產與流通:以圖書出版品為例(3/3)」計畫,預計於2014年年底畫下句點。

未來林素甘仍會繼續協助當地文史工作者在出版方面的需求,如撰寫企劃書申請出版經費補助、協助內容的編輯和尋找出版社出版等工作,並希望後續能夠透過實體書或電子書的出版,保存蘭嶼的傳統文化外,亦讓更多的人看見蘭嶼之美。

NO.916 | 更新時間:2013-12-23 | 點閱:148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0:02:14
  • 線上人數: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