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14-12-01

【八大素養系列專題之一:洞悉未來】洞悉未來 實踐改變力量

文字/巫旻樺、莊博鈞、王心妤、攝影/黃國恩、吳國禎、王政文、未來學所提供

60年代殷鑑科技衝擊 積極推動未來化

未來化是本校三化教育理念之一,民國57年起張創辦人建邦博士鑑於科技對當代社會的衝擊,開始在國內積極推動未來研究:發行《明日世界》雜誌、開設未來趨勢講座、在大學部的通識核心課程開設未來學門課程、成立未來學研究所、出版未來學國際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以及積極與「世界未來學會」(World Future Society, WFS)及「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WFSF)等國際未來學組織進行學術交流,因推動未來學教學成效卓著,1999年,本校獲世界未來研究聯盟評選為「年度最佳未來學教育機構」的殊榮。

藉由「未來化」教育理念的推動,以「科際整合」與「未來情境」的方法為主要導向,讓年輕學子暸解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社會,學習前瞻趨勢議題的能力,以培養出具洞悉與創造未來的新世代跨界移動能力的專業人才。

9國未來學知名學者 蒞校研討全球視野

民國94年10月27日《全球心靈》(Global Soul)作者皮科•艾爾(Pico Iyer)、張創辦人建邦博士與未來學所訪問研究員蘇哈爾進行「與未來學大師對談」;同年11月5日至7日,未來學所與世界未來學會等國內外未來學研究機構與組織合作,舉辦「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共邀請9國、30位享譽國際的全球化與未來學學者蒞校進行研討。這兩天的研討會中,設計「科技」(Michio Kaku)與「文明」(Ashis Nandy)的對話、「南」(Ian Lowe)與「北」(Ervin Laszlo)的環境對話,這種針對全球化科技、人文與環境的議題對話平臺與機制,是一般研討會所少見的。淡江時報第623期之〈未來學特刊〉中,刊載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位未來學家該研討會大要,詳請見淡江時報網站。(網站:http://tkutimes.tku.edu.tw/SAN/pdf/623-5.pdf)

未來學學門課 引領淡江人學習前瞻力

為教導學生在面對快速變遷社會中做出前瞻性的思考,因此在通識核心課程開設未來學學門,讓學生可透過該學門的課程內容,以掌握「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掌握未來、創造未來」。

未來學學門下,分別開設社會未來、科技未來、經濟未來、環境未來、政治未來,以及基於浮現議題發展開設與未來相關的課程;通過理論的引介,建立未來導向、多元的、整合性的思考,探索未來趨勢與未來浮現的議題,以發展前瞻且具有永續意義的未來願景。

未來學英文國際期刊 創見多元思維

民國91年成立未來學研究所,其設立宗旨強調「以跨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引進未來學新專業,研究開發新議題,以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社會變遷的未來」。未來學所所長陳國華表示,由於全球變遷快速,因此將以未來導向思考、科際整合及社會科學研究,培育學生具有對未來變遷與科際整合的知識能力,以及未來分析及規劃的能力。

此外,本校自民國85年起出版與發行國內第一本英文未來學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半年刊,並與 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合作期刊之各項事務,且以多元文化發展趨勢之未來導向為主及相關研究主題,尤其歡迎能在重要議題上,提供獨特創見的論文。該期刊從民國89年8月改為季刊。

遠見未來化 5大主軸啟動

為提升學生未來認知與實作能力,特由蘭陽校園主任林志鴻擔任「未來化千里眼遠見主軸負責人」。林志鴻說明「千里眼基礎立足方案」的擴建,將建置「2020展示廳」,設置互動式投影導覽配備;「未來洞悉情境教室」則結合未來學的通識課程設計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此外,將設有「策略遠見中心」,負責推動本校未來化的教育理念、規劃創意未來展演、落實產學鏈結未來學分學程和就業機制,以及打造國內「未來視野」認證機構等。

林志鴻表示,另有「千里眼課程加值方案」增進未來學課程發展、「千里眼遠見成就方案」強化學生洞悉未來能力、「千里眼教品增能方案」提升教師未來學授課知能,及「千里眼聲譽發展方案」行銷未來學教學與研究學術聲譽,如推動策略視野相關證照、舉辦未來學之學術活動、加入國際未來研究機構等。

林志鴻補充,目前正積極推動「境外全職學習」及「未來視野認證」的教學計畫;前者以觀光系及語言系的課程為基礎,設置境外學分學程,其中實習學分有9學分,計劃將於明年的過年後,讓符合資格的同學可以到國外實習,地點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帛琉、中國大陸、澳洲等國家。而未來視野認證則是透過洞悉未來素養量化指標,來提升學生就業與競爭力,使其順利與產業接軌,「這不僅能讓同學提早接觸職場,熟悉未來趨勢變化,更能與本校國際化結合。」

「未來不是未來,未來是現在。我們該做的是,從現在起開始想像未來,並在多樣未來中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林志鴻解釋著,並鼓勵大家,未來就要從現在開始作決定。因此,未來視野將是未來趨勢中不可輕忽的重要指標。

《天下》志氣

校友莊智超:感謝張創辦人,開展我的未來觀

莊智超用IOH 改變臺灣青年的未來

建築系校友、IOH 創辦人莊智超,也是美國麻省理工畢業生。2000年就讀本校時,曾參與芬蘭世界未來學年會。他於2014年11月3日天下雜誌「志氣,為未來而戰」校園巡迴論壇中,特別致詞感謝張創辦人建邦博士資助參加未來學年會,拓展他的未來觀與國際視野。莊智超因創建公益平臺IOH(Innovation Open House),鼓勵臺灣青年分享海外國際經驗,接受《天下雜誌》〈志氣〉專題採訪。受過淡江未來學陶冶的他,發現臺灣留學生逐年減少,讓他疾呼各界重視未來的臺灣人才危機。(莊智超曾以〈芬蘭觀察〉一文在淡江時報分享心得,見淡江時報456期。)

未來化大事紀

民57年起,張創辦人積極推動未來化

張創辦人建邦博士鑑於科技對當代社會的衝擊,開始在國內積極推動未來研究:發行《明日世界》雜誌、開設未來趨勢講座、在大學部的通識核心課程開設未來學門課程等。

民85年起,全力推動未來化概念

本校先後成立未來研究組、未來學研究中心、並開設未來學研究學程。

民88年,未來學推動卓著 受國際肯定

由於對於未來學研究長期的投入、推展,以及未來學教學的卓著成效,獲得「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評選為年度「最佳未來學研究機構」。

民91年,成立未來學研究所

將未來學教育的推展提升到教學與研究質量並重的層次,並且加速擴展與全球主要未來學研究機構的連結。

民94年,舉辦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適逢55週年校慶,未來學研究所與世界未來學會、世界未來研究聯盟、未來基金會、世界藝術暨科學研究院、臺灣未來學會等國內外未來學研究機構與組織合作,舉辦「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印度、匈牙利、日本、紐西蘭、澳洲、美國、中國、義大利、瑞典等9國、30位享譽國際的全球化與未來學學者蒞校探討。

未來化千里眼計畫

未來化在既有教育理念之基礎建設上,以培育學生具有「未來觀、觀未來」未來認知與實作能力,提出五項計畫分述如下:

計畫一:擴建未來化之基礎

擴建具有未來認知屬性的友善校園環境,將建置「2020展示廳」、「未來情境教室」,以及「策略遠見中心」。

計畫二:精進未來學之課程

在本校通識教育之未來學架構下,精進未來學課程多元發展。未來學所所長陳國華表示,將推動「343未來學課程」,將五大未來課程分別發展具有30%未來學概論、40%趨勢與科際整合,和30%課程實作之課程設計,將增加企業實習機會。

計畫三:強化學生洞悉未來

透過創意未來寫作與展演競賽的課程設計、海外研習獎勵、與企業就業鏈結學分學程的規劃與參與,體認洞悉未來的實作。

計畫四:提升教師授課知能

提升教師未來學授課增能為引導,鼓勵教師投入對專業未來學科際整合教學與研究,將未來學授課列入教師評鑑加分項目。

計畫五:行銷未來學之聲譽

規劃聲譽推廣與行銷策略,定期對外發表趨勢研究發現,提供社會各界參考;強化本校未來研究國際學術期刊之學術性等。

未來學所與聯合國共辦工作坊@馬國 菲國

未來學所於1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首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並與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FSF)在馬來西亞檳城共同主辦「Transforming Cities 2030」工作坊,由未來學所訪問研究員蘇哈爾與助理教授宋玫玫講授引導,並由Jan Lee Martin基金會提供獎學金給7名未來學所研究生參與。此次工作坊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澳洲等多國之官員、學者,及非政府組織成員40餘人參加。

同年5月21日至24日,持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單位共同舉辦「活力城市、閃亮未來:永續城市未來論壇工作坊」,本校由未來學所副教授鄧建邦、陳國華、助理教授紀舜傑、宋玫玫及訪問研究員蘇哈爾5位代表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菲律賓分部及泰國曼谷分部主席等各國逾 80 位學者與會。5位教師均是工作坊引導員,並參與分組討論,透過引導、激發在地成員對自己城市未來的想像。

持續精進 蘊養未來學學術能量

參與未來學年會 深化趨勢研究

未來學年會成立於1966年,位於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是個非營利性的教育和科研機構,有來自全球80個國家約3萬個會員。成員涵蓋社會學家、科學家、企業規劃師、教育工作者、學生和退休人員等。目標為觀察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來想像及塑造未來。旨在幫助個人、組織和社區觀察,理解和適當應對社會變化,並探討採用預見性的思想對社會的影響,每年7月會在世界某一城市舉辦。參與「世界未來學年會」是張創辦人建邦博士推廣未來學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深化本校未來化的教育理念;因此本校鼓勵教師與學生參加「世界未來學年會」,藉以增廣視野並擴展國際觀。

2014年前進美國奧蘭多「What If」未來學年會

2014年7月11至13日,未來學年會於美國奧蘭多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數百位未來學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發表學術論文與進行工作坊的交流,本校由理學院院長王伯昌與未來學所助理教授彭莉惠帶領多位學生參與。本次未來學年會主題為「What If」討論未來社會的各種新的視野與發展。

帶隊老師的心得:理學院院長王伯昌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未來學年會,對於各行各業的各國社會人士、學者專家們,都聚在這裡了解未來趨勢,還看到活潑的海報發表方式,對我而言是特別的經驗;而學生能透過參與世界未來學年會過程,幫助他們好的體驗和發展。

帶隊老師的心得:未來學所助理教授彭莉惠

本人帶領學生進行3次的籌備會議,包括行程規劃、會議事前準備的分工與討論,以凝聚大家是一個團隊的共識及確認自己的責任與角色,透過幾次籌備會議,6位參與同學建立起熟稔交情,有助於會議準備前的協調與分工。這次被主辦單位安排為海報發表,考量讓學生參與和學習機會;故本人事前將完整英文論文全文交付學生參閱,並以臉書和Line與學生們密集討論、共同完成海報製作、會場發放簡要論文小手冊等。這讓學生熟悉要發表的論文,並協助他們以未來學的「情節分析法」去討論延伸此論文主題的未來圖像:即30年後臺灣的性別關係。到了美國,學生仍在飯店裡緊鑼密鼓準備會議當天的預演;亦充分利用時間造訪附近幾個包括環球影城的有名景點,既充實亦玩得盡興。

會議發表時間是在11日當天晚上7點到10點,期間沒有其他的口頭論文發表區,只有在唯一的一間大會議室同時進行海報發表,因此會議室匯聚幾乎參與會議的所有人,在不同海報發表桌前走動或駐足聽講。所幸向去年帶隊老師請益,準備5大盒臺灣名產鳳梨酥,簡短問卷與觀眾互動,現場估計超過200位到我們桌前聆聽講解與互動;收集到的問卷(即請參與觀眾用未來學的情節分析法去想像他自己國家30年後的性別關係)亦超過40份。

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檢討與感恩早餐餐會中,看到同學自信地手足舞蹈的述說會議發表的情景時,知道大家漂亮地圓滿完成任務了!

總的來說,帶隊老師責任重大,但過程看到學生們茁壯閃爍光芒,欣慰欣喜難以言喻。再次謝謝學校的遠見,讓帶隊學生參與世界未來學會的傳統得以延續,真的很棒!

建築五韋佩伶心得

感謝彭老師協助論文海報發表,大家共同研習與練習英語口說以完成交付的任務,雖然在現場發表仍有些緊張,但大家互相支援促進情誼交流。透過參與這次世界未來學年會的經驗,我不再為自己設限,所以願意帶來不同體驗思維。

會計四陳佳伶心得

感謝未來學所讓我參與2014世界未來學年會,在彭莉惠老師的帶領下,我有幸體會了未來學的奧秘,在籌備期間第一次認識未來學,運用Google與Skype一同討論。赴美的籌備期間,老師要求我們對本次的議題準備一段短篇演說,絞盡腦汁思慮希望能做到最好。在本次研討會,更對未來學之應用有所了解。我們將過去至現在的變化為基礎,以未來的角度推測未來將如何發展,巧妙運用分析資料,便可及時抓住世界脈動,協助我們作長遠決策,甚至抓住商機。

未來學碩二唐孟廷心得

我分享在這次未來學年會中2場印象最深刻的演講。首先參加的第一場演講是羅密歐和茱麗葉在2035年的科技生活,講者兩人用羅密歐和茱麗葉這部作品,帶聽眾進入在未來可能有的四種未來意象。而接著要描述第二場演講,第二場演講名稱是「回到伊甸園:利用科技重回樂園之中」。描述現在世界上人口不斷擴張、糧食缺乏等問題及點出在未來社會將會面臨狀況。

未來學碩二楊道揆心得

在這次未來學年會的演講題目五花八門甚至有一整天的科幻小說演講,許多演講者會從科幻小說和電影之中舉例與探討說明,比較特別的是,演講者並非全是未來學領域人士。演講結束之後,我們一起交換各別演講的資訊與內容,每場演講間的休息時間,我會在會場四處搜括一些免費的資料,也不忘買許多的書還請作者親筆簽名。很感激有幸參加這次行程。

NO.949 | 更新時間:2014-12-01 | 點閱:168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30 20:08:42
  • 線上人數: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