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03-10-20

鄭千慈棄醫從文

【記者鄭素卿專訪】對於從事寫作的人來說,能夠得到文學獎的肯定是一股強大的動力,就讀本校中文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的鄭千慈也不例外。

以筆名「伊格言」獲2001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的鄭千慈,提到「伊格言」的由來,鄭千慈說,因為他熱愛文字、喜好電影,最愛的導演是加拿大籍的Aton Egoyan,憑著這股崇慕,鄭千慈為自己取了一個響亮亮的特殊筆名「伊格言」,只要上網搜尋這三個字,你將會得到專屬於伊格言的所有資訊。

鄭千慈人如其名,是個內心溫柔、纖細的大男孩,他有顆細膩的心,對文字敏感的天份,對他來說猁猁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天份」,你該知道,什麼是「與生俱來的細胞」!

「很多事情,在你還沒發覺它開始的時候,它已經開始了!」創作的種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鄭千慈心裡慢慢生根發芽。不似一般作家以文出身,求學過程崎嶇的他,從台大心理系、台北醫學院醫學系轉戰到本校中文研究所,鄭千慈沒有別的,「我要大家知道,」他自信地說:「我就是有天份!」

回想這一路來的求學過程,他認為中研所的日子是求學生涯中最平順的天堂,那麼醫學系的生活呢?「唸了二、三年醫學系我只知道一件事猁猁我感到厭惡!我恨學醫!」因為在文人眼中,經骨是靈感流向的樂章;但在醫學界看來,它不過是各條血管的專有名詞,只作用於維持生命機能罷了。善感的伊格言精通物理,高三時還曾因聯考而與奧林匹亞物理競試擦肩而過,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能為此榮耀展顏開懷,反之,順利考上台大心理系的他,反而與自己內心的真實靈魂更行更遠。

「印象中的大階梯教室,室內閃爍枯葉色光,講台前教授投影片的光影表演,」談起學醫的日子,鄭千慈只有幾句輕描,「大部分的時候,我的心情是不太好的。」他沉默、無語,看著身旁同學埋首書中,他轉頭望著偌大的天空,「期待在台北醫學系裡撞見什麼、發生什麼,」但時間慢慢流去,「等了四年,還是什麼都沒發生。」難掩的落寞,鄭千慈決定跟自己的興趣坦白,在大四時以同等學歷爭取考中研所的機會。

這個爭取上中研所考試機會的過程,是一場精采絕倫的戲碼,鄭千慈說:「我就像掉進了卡夫卡的荒謬情境劇,在現有制度中找尋看不見的洞。」(教育部明文規定,醫學系學生須修業「滿」四年,方能以同等學歷報考研究所,當時鄭千慈正是大四生,照條文需修畢大四課程、再等一年。)「這就是台灣許多制度上的盲點,似是而非的條例很多。」他無奈搖頭。

真正決定棄醫從文後,鐵石般的決心嚇壞了鄭爸爸,在一般人價值觀中,醫生擁有的社會地位、收入都是一個小小作家之上,鄭爸爸擔心孩子高估自以為的「天份」,怕孩子吃苦的鄭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卻還是不忍心斷了孩子的經濟來源,捨不得讓他受苦,「就是爸爸的不忍心,我才可以繼續堅持下去!」屢勸不聽的鄭千慈還是堅持所愛,在與家人不斷討論、後,「佛祖來講都沒用!」他堅持本我,選擇能與他靈魂起舞的文學路。

秉著對文學的熱愛,鄭千慈也跟一般寫者一樣,經歷過沒自信的懷疑期,即使確定自己真能寫的比看到的文章好,少了份肯定的踏實感,在文學創作的路上,倒沒有想像中顛簸,「只要把自己想的寫出來,靈感是要靠天份的!」他的自然寫作法,讓讀者看起他的著作不覺生硬,更讓他的風格與世不同,「看市面上那些暢銷書,我都能肯定自己寫得比原作者好!」這是「伊」的傲氣。

如今名氣正旺的鄭千慈,被聯合文學「青春新浪」單元邀稿,年底準備出書,個人新聞台「看不見的城市」人氣直逼七萬大關,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Egoyan.shtml)得到熱烈迴響。這個書壇上的明日之星談到未來,輕鬆自若地說:「我沒有期待!當個在大學裡教書的教授,不然,寫寫一般通俗小說還是能過日子,不要對人生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即使已在文壇小露星光,鄭千慈還是平實想像自己的未來,「至少我現在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了,未來如何,誰知道呢!」他說。

NO.54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333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9 10:30:42
  • 線上人數:1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