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2-10-21

運轉歷史的驕傲 ■張瑋儀

一塊三角地匯聚多少情

北大的「三角地」,是校園的交通要衝,環著教室、宿舍及食堂,公佈欄上貼著歷史名人、校友消息,還有學生們的刊物,張貼著補習班升學廣告,或租屋、工讀的訊息,當年六四活動和反美遊行就是從這裡出發的。

對於外交、時局、制度,他們有著更多參與的支持與熱情。田煒身為政治系的一員,高度的投入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他說:「每個北大人一定都會參與遊行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時我們經過清華門口,還高喊著要他們一起來參加。」堅持的口號、理想的燃燒,北大的求學史中,好像就是少不了學運的這一頁。

此日,北京城湧入大量人潮,世紀壇已架起舞台、掛上紅燈籠,街上陳列著申奧主題的各項雕塑品,插滿「新北京,新奧運」的旗幟,所有的焦點,都凝聚在晚上公布的申奧投票。包括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等人,四十萬名北京群眾都湧到天安門廣場一起見證,期待這歷史的瞬間,能變成勝利的永恒。

宣告式的紅布條懸在「百年紀念講堂」上,寫著:「北大學子勇擔歷史責任,盼奧運申辦成功」。七點整,北京申奧代表團團員:李嵐清、劉淇、袁偉民、樓大鵬、王偉、鄧亞萍、楊淩、楊瀾、何振梁等人,依次回答國際奧會委員的提問,並進行陳述。上百名學生比肩坐在草地上,看著電視牆的即時轉播。

七月十三日,北京時間二十二時十分,國際奧會一一二次全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獲得二○○八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評價報告是: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

這一刻,大家瘋了似的相互擁抱,奔洩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勝利的布條旋即揚起:「中華騰飛,民族復興」,狂呼、尖叫,高舉的雙手一層層越過頭頂,盡情的揮舞著護欄上的旗幟,共赴一場眼淚的奔流,北大的夜就此燃燒,旋成一股沸騰的浪。

申奧的狂潮已經準備好

電視上,傳來各地的慶祝情況,一個受訪老人說道:「我今年八十六歲了,我終於看到北京成功了!就算再幾個四年,我也要等到!」世界各地的畫面不斷切換著,穿著五環裝的週歲寶寶,笑呼呼的被往上拋;少數民族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揮著紅旗前來申奧,還有畫著國旗的異地華僑,淚濕的臉流下紅紅的顏料……億萬中國人民激情迸發,一次又一次地將鮮花、彩旗和著鞭炮聲傳向天空。

北京《新華社》快訊報導:「對許多人來說,追求完美仍是一個遙遠的夢。……如果說世界上僅有一項活動能使主辦者動用所有的力量,以使一百九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多人聚到一起,那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

北京《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經過長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尋文明的燧火將與奧林匹亞的聖火匯合;濃縮千年滄桑的中華世紀壇,再次留載了中華民族史冊上光輝一頁。從天安門廣場到亞運村,從王府井、西單到北大、清華,京城大街小巷、校園社區,燈火輝煌,人流湧動,彩旗紛飛,歌聲飛揚。」

奧申委秘書長王偉說:「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來到有近十三億人口,和三千年有文字記錄歷史的土地上。」七月十四日,北京的《人民日報》社論,寫下〈譜寫奧運史上最壯麗的篇章〉:「從一九九三年首次申辦到今天申辦成功,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執著追求和滿腔熱情沒有減弱。……古老而現代的北京欣欣向榮,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把一屆最美好的奧運會奉獻給世界。」

申奧的力量是一股全民運動,而且已等了好久。據馮貴家在〈今夜無人入睡-寫在莫斯科決戰前後〉的報導,在八年前,十四歲的叢欣竹,隨著少年合唱團去蒙特卡洛申奧,而在那次,北京卻以二票之差失利,她和所有的團員們都哭了,只說:「失敗,能使我們長大。」八年了,這次北京申奧,他們又聚集到莫斯科,再度用歌聲表達支持。如她的創作曲,迴蕩在奧申委大廳:「不變的心期待一次次呼喚,每一顆心都在為你激蕩。」

而這番祝願終於實現,無疑的,這個時刻他們已等得太久,這個狂熱的不眠夜,屬於北京、屬於中國,他們向世界高喊著:「我們準備好了!」

留下關不住的紫禁城

北大交流中心已釘上「熱烈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大紅版,大家談議著昨晚的新聞報導,喧騰的北大校園裡,根本沒人睡得著。

一早,歷史系李孝聰教授主講「北京的胡同及四合院」,由歷史文獻、地理位置談起。現在的北京城維持元大都的中軸線擴建,一圈圈加出形成三環、四環路,而自公元前二二一年起,北京就是北方重鎮,漢代的廣陽國到隋唐的涿郡或幽州,城址都設在北京舊城的古薊丘上。十一座城門,符合《周易》「陽奇陰偶、離南坎北」的原則。公元九三八年,遼以幽州為陪都,改北京為「南京析津府」,又稱「燕京」,法源寺在戊戌變法改成了憫忠寺,八旗貝勒因爭位入了蠻子門……悠悠北京城,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尤其又加上了申奧這一頁。

「胡同」是聚水而居的蒙古語,聚集的處所成了今日的巷弄;北方傳統灰瓦、罩壁、垂花門的四合院,更是反映了民族的藝術與文化,而今,許多大院都改成了學校,像沁親王府就成了輔仁大學。

故宮博物院,展品分成珍寶、陶瓷、青銅器、繪畫、鐘錶、工藝六個館,看到玻璃櫃裡陳設的花瓶蓋,有人好奇的問著花瓶所在,導覽員說,好東西都被你們帶去台灣囉。當初遷台時,所有寶貝一箱箱的搬走,唯一沒法拿的,大概就是剩的這幾棟樓,而這文物的的奇妙分居,不知道哪一天可以再獲得組合。

相應於大陸一般公共場所裡「不得吐痰」、「不淮帶狗」的標語,故宮「養心殿」外很有詩意的寫著「古牆無題最相宜」的告示牌,看了英文翻譯:「Keep the ancient wall free from graffiti.」,才知道原來是請勿塗鴨的意思。想起北大的「未名湖」,或許也是想不出映上美景的話語,於是留個無名的想像,輕柔而澄明的柳蔭下,是不是也由不得誰再多添上一筆。(未完待續)

NO.51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5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