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5-11-01

經濟學關我的事

經濟不等於金錢!

和選擇有關的事都是經濟學....

文字/蔡晉宇整理、攝影/黃國恩

我們繳的稅去哪裡了?為什麼年輕人會月領22K?什麼原因造成國家的負債一直增加?若具備經濟學基礎的知識,會更容易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本書作者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週日報》經濟版主編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彙整經濟學中基礎且重要的概念,用經濟的角度說明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如何運作。

為讓讀者對基礎經濟學有更深入淺出的理解,本刊特邀經濟系副教授林彥伶、會計系副教授韓幸紋,針對本書提及的經濟學概念與部分章節進行對談。兩人更以自身學術專長解構臺灣當前的財政政策、舉出諸多臺灣在地例子與書中國外案例相互呼應,並提及經濟學在生活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記者: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經濟學基本概念,請問兩位教授,我們有這些知識後,如何應用於生活中?

經濟系副教授林彥伶(以下簡稱林):我同意作者在書中的論述,經濟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經濟不等於金錢」,不是只有與金錢有關如商品打折、財務規劃等才稱之為經濟,只要和「選擇」有關的事情皆為經濟學範疇。人們面對人生中每一次選擇時,便是以經濟學的邏輯做抉擇。選擇就會有成本與利益,例如若選擇就讀淡江大學就得放棄去其他大學的選項,這就是「機會成本」。進淡江大學後能認識我,這就是「利潤」,再者,將來畢業是否結婚?要不要生小孩?何時退休?退休生活如何安排?也都將面臨成本、利益的抉擇。可以發現一路以來,生老病死皆與經濟學有關。

會計系副教授韓幸紋(以下簡稱韓):我贊成林老師的觀點,經濟學廣泛存在社會各角落,即便是未從事相關行業,人生的所有事情皆受經濟學影響。我本身講授財政學(公共經濟學),本書後半段談到國家經濟正是和財政學相關。以往在課堂中,有許多同學疑惑財政學與自己有何關聯?但事實不然,政府運用收入面、支出面執行政策,深深影響每個人,例如常見的年金制度改革議題正是如此,軍、公、教、勞四大年金已快破產,若不改革,將來恐怕大家都領不到退休金,這之中錢到哪去了?又為何會變成如此情況?我認為這些不僅和大眾相關,更是大家要積極了解的課題,唯有投入更多關注,才能促使國家以最有利的政策保障大眾權益。

記者:書中第一章「經濟學關我什麼事」中,提及小賈斯汀演唱會門票訂價與黃牛票的出現。請兩位教授談臺灣生活化例子?

林:關於演唱會門票定價,清楚說明經濟學的「供給」與「需求」問題。前陣子的江蕙告別歌壇演唱會,恰好是能讓大家感到貼近生活的好例子。演唱會能容納的人數有限,但江蕙在歌壇大有名氣,加上是告別作,想進場的人數遠大於場地可容納的人數,造成供給不足,市場產生「超額需求」,在此情況下,黃牛票出現的機會,市場價格自然被提高;反言之,若今天是我在小巨蛋開演唱會,不是歌手的我勢必無法有好的票房,門票降價求售的結果,反應出供給量太多、需求量太少的情況,市場價格自然會被拉低。

同樣的案例也出現在農產品市場,市場上每年吃橘子的人差不多,但因每年天候狀況不同,橘子的產量不固定,常常出現供給過多或需求過多的情況,所以每年的橘子價格就會呈現波動。相信透過這些生活化的舉例,能讓同學更清楚供需概念。

韓: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解釋何為「需求彈性」。需求彈性是用來衡量需求數量隨商品價格變動而變動的情況。需求彈性小代表可接受價格變化程度高,若需求彈性大則反之。我以財政學角度切入談此問題。若今天臺灣效仿日本,將營業稅提高,大家會擔心物價上漲的問題,但漲價幅度會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彈性,廠商漲價時民眾消費量會遽減的商品,則需求彈性較大,也就是廠商較無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空間。而像小賈斯汀門票就是反例,儘管黃牛加乘訂價之外的額外金額,但許多人依然買帳,這稱之為需求彈性較小。其他像民生必需品,例如:衛生紙。就算價格飆漲,大眾不可能不使用衛生紙,依然得被迫消費,這類商品同樣需求彈性較小。

記者:書中第一章「經濟學關我什麼事」中,以微軟作業系統為例,請兩位教授談壟斷型企業在臺灣的案例?

林:壟斷在經濟學稱為「獨占」,因為一手包辦市場需求,而成為經濟學裡利潤最高的狀況。在過去,相當多臺灣國營企業都是獨占。當市場出現幾家經營項目相同的公司,則此種情況稱為「寡占」,寡占如同字面意思,市場不只一家公司,但也沒很多家,正因如此,方便彼此相互串通聯合漲價。油品市場是臺灣最常見的例子,過去中油是獨占,在開放市場後,礙於石化產業經營的高資金、設備門檻,也僅有台塑一家廠商加入市場,兩家公司形成寡占,在2004、2005年時,曾聯合調漲油價。

諸如此類的行為皆是不被允許的,國際上制定有反托拉斯法,國內亦設有公平交易委員會,以規範壟斷行為。而中油、台塑,當時也因違反相關規定,成為臺灣第一宗勾結聯合漲價被公平交易委員會(簡稱為公平會)裁罰的案例。除了油品市場,臺灣過去很多國營企業在開放民營化的初期,也都是寡占的情況,聯合漲價之事時有所聞,有賴公平會確實發揮作用,為消費者權益把關。

韓:我認為獨占型企業未必全然都是負面的,早期臺灣國營事業多處於獨占市場地位,但國營事業往往也扮演提供偏鄉資源的角色。例如台電在偏遠地區接電線、深山中依然有中油等。我在此補充其他例子。例如錢櫃、好樂迪合併一案,因兩家業者在臺灣KTV市場擁有高市占率,合併恐會造成市場趨於獨占,所以屢遭公平會駁回。最近火熱的半導體封裝大廠日月光集團併購同產業的矽品精密工業案例,也因有壟斷之嫌而引發外界討論。獨占、寡占的情況可說是很難靠經濟學運作來解決,因為它是利益之所在,追求最大利潤正是經濟學不變的金科玉律,但在廠商獲得極大化利潤的同時,也就是消費者花費最多錢、被剝削最多的時候了。

記者:書中第三章「歡迎來到22K的世界」,以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了月領22K的原因,兩位教授對此議題的看法是如何?又有無造成臺灣當前低薪的其他原因?

林:年輕人低薪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在個別市場仍有差異表現。臺灣經濟現在仍依賴電子業為主,尚未有完整的產業升級、轉型計畫,因而加深此問題。我歸納出以下3點造成臺灣年輕人低薪的原因,首先是高等教育擴充太快,這也是經濟學的「供需」問題,過去大學畢業是高技術勞工,但現在幾乎成為國民教育,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市場價值自然降低,這是從大市場的角度分析的結果。

第二,若從勞動力個人的角度著眼,會發現如今大學因強調學以致用,而有高等教育技職化現象,導致年輕人僅能從事技術性的工作,較缺乏思考、創造力人才的培養。

另外,社會充斥過多負面能量,讓年輕人不敢勇於築夢追求更高薪資、普遍缺乏第二專長的培養等,也都和現在的低薪環境有著密切關連。既然低薪已是事實,短時間內也較難有改變,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年輕人要耐得住低薪,並把握學習機會,將來才有更多翻轉自己的可能。

韓:在過去,低薪現象的確比較集中在年輕人(20至30歲)區塊。這些初投入職場的年輕人在30歲起平均薪資便會有顯著的成長。但在最近臺灣各年齡層平均薪資統計資料中,以民國95年和102年進行比較發現,在這7年間,20至29歲族群的平均薪資僅有2千元的微小漲幅,連30至39歲族群也沒有顯著成長,甚至與20至29歲族群的薪資差距在縮小中。

換言之,低薪的問題已擴及30至39歲,年輕人處在低薪的時間拉長,直接導致年輕人不敢結婚、養育小孩,進而導致少子化等,眾多社會問題便由此衍伸。但年輕人也不致於過度悲觀,薪資可說是經驗累積的反應,思考如何讓自己累積扎實工作經驗、跳脫平均值,是大家可以多加努力的方向。

記者:書中第五章「國家是個收銀員」第五節「政府不只花你的錢,還欠債」,談及國家在經濟學中扮演的角色,請兩位教授談臺灣相關案例?

林:我認為所有從開發中進入已開發的國家,政府需要面對舉債的過程。因為開發中國家追求經濟發展,在過程中伴隨的是高經濟成長率、人民逐漸地富有起來,但當進入已開發國家後,將轉變為以社會福利為主的型態,社會福利需要龐大的開支,從賺錢到拿出錢的過程往往令人民難以適應,政府在花錢如流水卻面臨課稅困難的情況下,多走上舉債一途。

臺灣舉債相當高的原因,我認為有3點,首先是進入已開發國家時間短,人民對繳稅支撐社會福利的觀念尚未完全接受。再者,社會福利在臺灣往往被拿來做為選舉籌碼,不斷討好選民的後果便是鉅額的舉債。第三點是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繳稅的人越來越少,但是需要用到社會福利的人卻越來越多,綜合起來造成臺灣非得舉債不可的窘境。

韓:臺灣這幾年存在的是結構性赤字的問題,許多用於社會福利等債務沒有自償能力。據主計處資料顯示,中央與地方政府合計之未償還債務餘額,在民國97年呈現急遽增長,至民國103已累積逾7兆1千多億元,潛藏債務餘額更高達18兆之多,若不改革,勞保基金更預計將在2027年破產,好消息是相較於希臘等瀕臨破產國家,臺灣現狀相對單純。

如同林老師所說,亂開選舉支票的確是個問題,在實務上也發現,臺灣每選舉一次,國家的支出就又提高、稅收則是又往下降,且是沒有政黨之分。像近來頻頻因財政赤字躍上媒體版面的苗栗縣政府,過度舉債導致連縣府員工薪水無法發放,這是值得探討、省思的例子,若政治人物都只一味地討好選民,那麼臺灣的財政勢必更加惡化,縱使我們現在不是希臘,10年後不是希臘,也難保20年後不會步上希臘後塵。

記者:書中第七章「我的國家有錢嗎?」提到許多具有思考的議題,議題範圍相當廣泛,請問兩位教授的看法?

林:我覺得書中在第七章有兩個議題非常有趣,首先是「私人財產的重要」(P.179~ P.181),這說明為什麼圖書館的書總是比較破舊,因為書不是自己的,我自然不會像自己的書一樣去保護它。放大到國家的層次,每個人民都能擁有私有財產權,便會好好利用它發揮最大價值,這對一個國家運作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另外,推薦「教育是窮人的翻身方法」(P.186~ P.188),書中以肯定的方式說這句話,但我認為臺灣現階段因為高等教育的過度擴張,導致市場供過於求,所以受過高等教育者貢獻給社會的也逐漸減少,這在經濟學稱為邊際效用遞減,究竟教育還能否替窮人翻身,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議題。

韓:我針對教育的議題做補充,雖然「錢是靠教育賺來的」這句話現在有可異議之處,大學畢業後低薪也普遍現象,但高等教育依舊存在它的價值。人本身就是商品,盼同學們都能在大學中透過思考了解自己,為自己這項商品培養出專長、做出差異化,將來在市場上才能獲得青睞。另外,我也推薦第五章對希臘面臨的財政問題有相關說明(P.141~ P.144),大家可透過了解希臘作為臺灣借鏡,反思許多目前會造成財政持續惡化的現狀。

對談人回應書中話語

推薦原因:

經濟學不只是門學科,更是可以一套思考問題的邏輯。林彥伶與韓幸紋推薦初接觸經濟學的同學能閱讀此書,書中從個體市場、總體市場到國家,整個經濟學的架構相當完整,大量貼近生活例子的運用,適合大眾閱讀也適合作為入門教科書使用。

延伸思考:

林彥伶與韓幸紋認為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對經濟學的了解,進而對國家的公共財政政策能有更多關心,因為要關注這些公共政策必須要有相當的經濟學基礎,才能言之有物,而非人云亦云。公共政策對大眾的影響是巨大的,唯有透過大家一同努力,才能增加足夠壓力促使政府盡快做出正向的財政變革。以年金改革為例,越早改革,所要增加繳納的稅額才會緩慢增加,越不願面對,只會造就日後更加難以接受的改革陣痛。

此外,了解經濟學能讓人在選舉中變得理性、透徹,對於候選人沒有財政來源的社會福利政見有判斷力,在這當中,自然也就不會產生政黨意識形態的糾葛,所考慮得會是單純的哪個政策最符合大眾利益。學會經濟學,在小地方能替個人更有系統地去分析所面臨的抉擇;擴大至國家層次,能審視公共政策,為公眾利益把關。這些都是推薦同學們閱讀此書的原因,盼大家都能以輕鬆的態度,讀懂基礎經濟學,這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學問。

NO.980 | 更新時間:2015-11-01 | 點閱:22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