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系系主任鄭東光於本學期開授「全球財經講座」課程,上月23日邀請到德信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亞玫,進行「輕鬆理財、快億人生」演講,給予同學們就學中、畢業後的理財規劃建議。
李亞玫首先分析臺灣目前的經濟現況表示,臺灣經濟成長揮別過去動輒5%至8%高速成長的年代,每人可支配所得(係指個人所得扣除必要稅賦後,可實際運用之所得)自2000年以來(統計至2014年)平均每年成長不若1985年至1999年間的9.6%,僅剩下每年3.1%的微幅上漲。更重要的是,由於大環境景氣不佳,各國央行爭相降息,實質利率趨於零已成趨勢,目前存在銀行存款帳戶收到的利息,甚至跟不上物價上漲的水準。她表示:「面對景氣低迷與低利率時代的到來,唯有透過適當的投資,才能讓自己的財產保值,並穩定增長。」
她接著分析,投資前應先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藉由總收入扣掉總支出,得出的數字便是財務自由度,流動性資產除短期負債得出短期償債能力,若擁有較大的財務自由度與較高的償債能力,則代表能從事的投資空間越大。另外,李亞玫提醒,市場上可投資的商品種類繁多,定存、保險、股票、基金等,每種投資標的都有不同的風險,「在進入一項投資市場前務必要對該領域做足功課,切忌碰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更不能把投資當成是賭博。」
在眾多的投資商品市場中,高風險意味著高獲利。例如:「股票」就是高風險的投資標的,「基金」、「保險」則屬於中等風險,而「定存」、「公債」的風險最低,相對的投資報酬率也最低。在投資操作上可搭配多種投資標的來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至於投資組合該如何搭配?可參考不同年齡,不同人生階段,定期進行檢查及調整。例如:同學們現在年紀輕,沒有扶養家庭壓力、不怕失敗,在股票市場的持有比例可佔投資的大宗。但對於已無持續賺錢能力的老年人,股票的高不確定性可能會使他們的退休養老金血本無歸,因此債券、貨幣基金等波動性低的投資標的會是較合適的選擇。
在此也提供幾個投資觀念給同學參考。李亞玫強調:「理財要及早開始」,假設A小姐20歲開始每年存入12萬,共存20年(存到39歲),B先生在30歲開始存,一樣存20年(存到49歲)。如果年固定報酬在7%以上,60歲時A提領之金額將是B一倍以上,可見提早理財的好處。 再者,「定期投資」的力量是可觀的,定期投入不影響你生活的金額,就不會每天提心吊膽,心情隨著市場起伏。透過定期投資,能降低風險,攤平投資成本,時間軸拉長,終將積沙成塔,統計結果運用定期投資獲利的機率高達99%。
最後提醒同學,要專心工作、用心理財且開心生活。投資要顧及能力所及,切忌貪念並且要持之以恆,更別忘了還有比投資理財更重要的事:家人與健康。(文/蔡晉宇)
NO.994
| 更新時間:2018-03-19
| 點閱:88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