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特刊 2016-11-24

分組報告:第三組結論報告

報告人:國際事務副校長戴萬欽

第三組計畫成員有國際事務副校長室、文錙藝術中心、工學院、教育學院、總務處及資訊處,共6個單位。針對矩陣中4個面向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之因應對策。

首先,希望校內資源能做更有效率的整合應用,例如4個校園有更多資訊互通、師資共享。針對教學服務內容現況改善,本組認為在產學合作的推動仍有精進空間,建議由產學合作經驗教師帶領、協同參與,厚植本校產學合作實力。創新部分,境外生人數逐年上升,目前規劃成立專門提供華僑子弟就讀的海青班。明年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落成,盼能在邁入第五波之際,有更具創新的思維來迎接嶄新的建築。

本組認為,開辦語言學堂、舉辦長青活動等對策,雖有助於開闢新市場,但要有效推動,組織調整有其必要性,也才有足夠能力落實新業務。本組成員提到,校內應增加協助學生考取證照的課程,或是建議在通識課程中加入證照知識,尤其是未來學課程,應朝向創立證照的方向思考可行性,盼能藉此落實未來化發展。

借鏡國外姊妹校的良好學習制度也是改善途逕之一,例如日本早稻田大學設置有「學部」的制度,且部份姊妹校雖與本校締結友好關係,但卻無交換學生,未來也將更積極地爭取姊妹校的學生來校就讀。觀察大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很多校務發展遇上經費緊縮,但本組仍認為一所擁有許多優勢競爭的大學,應適時投入發展經費,如此才能爭取到更多學術聲譽及附加價值。

產學合作部分,本校應積極掌握業界需求與連結。本組也有成員提到教師必須駐校8個半天的規定,建議應針對不同的工作性質、貢獻程度,做出適度調整,讓教師擁有更多空間,在校外爭取更多有利學校的資源。在學生學習方面,前兩年的重點推動已收到成效,應持續關注。

關於創新創業,本組建議除了鼓勵創業成功的校友返校分享經驗,也可以提供更多誘因給教師,藉此吸引更多富有產學能量的教師投入。機器人發展的討論在本組認為,有可能獨立成為一個學系,現在很多大學將電機相關領域成立為一個學院,本校也可以考慮未來發展性。

同仁提出學分制度的改革,除了現有制度於106學年度起,規劃各系畢業學分數降低到128學分外,未來也鼓勵大學部學生提早一年畢業,盼藉此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校就讀。關於全球暖化議題,本組認為應盡到世界公民責任,建議在每棟大樓增設綠能設備。在拓展新的高教市場方面,成教部勢必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協助本校在招收樂齡人口的經營,盼有更多新設課程及準備。

會中,許多單位反應境外生住宿問題,除了在學業上滿足課程需求,還需要在生活上提供完善照顧,以建立起良好口碑。另外,有同仁針對提升世界大學排名表示,本校在理工領域論文發表向來有不錯成績,將來可以思考協助發展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領域的國際期刊發表,建議每個學院都應聘請該領域大師級人物來校授課,期以發揮示範作用,亦有助於提升世界排名和學術聲譽。

最後本組討論聚焦在未來化的訓練上,有新進同仁提到未來化的推廣較為不足,人事單位將來可考慮研擬給予更多關於未來化的在職訓練,期以落實所有教職員們對淡江文化的認知。

NO.1019 | 更新時間:2018-04-17 | 點閱:59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