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17-04-27

【卓爾不群】入圍2016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 阮慶岳建築師跨界文學創作

【記者林妍君專訪】本校建築系校友阮慶岳於2015年因對建築文化的貢獻而榮獲第14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他長期撰寫專業建築評論和多次策展打造各式建築主題外,亦醉心於文學創作,陸續發表《紙天使》、《哭泣哭泣城》、《愛是無名山 》等文學作品。作品中,《凱旋高歌》獲2004台北文學年金獎,《林秀子一家》入圍2009年英仕曼亞洲文學獎。2016年新發表之《黃昏的故鄉》,則入圍「2016台灣文學獎之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他分享,「我和普通人其實並無差異,只是我比別人更有勇氣去嘗試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

阮慶岳熱愛閱讀,大學時期即省下生活費強迫自己每週購買喜愛的課外書,並在建築系課業壓力下深入閱讀,他笑著說,「同學都覺得我很神奇,建築系課業壓力大,睡覺時間都不夠了,怎麼還有時間讀書。我從不犧牲睡眠,是以專注力和時間管理來提升課業準備品質,同時保持閱讀跨領域的書本。」曾獲五虎崗文學獎小說首獎的阮慶岳,畢業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所深造,文學創作成為了海外生活的一部分,文學種子在異地逐漸萌芽。

學成歸國的阮慶岳憑著建築專業和獨特的設計眼光,經營個人建築事務所,帶領員工承辦國內外建築規劃、設計及監造業務,10年下來讓他倍感吃力。短暫離開崗位三個月的沉澱中,讓他展開自我對話並反思著:「我這10年的努力去哪了?」阮慶岳深感人生短暫,毅然決然地轉往建築評論和文學創作之路,並因積極策劃專業展覽、介入文學、藝術界相關活動,於2012年獲頒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之「建築評論獎」。

談起建築評論,阮慶岳認為這是一種觀念性的討論,他說明,在寫建築評論前,會想要知道現實因素並實地考察,面對面與設計師會談,也往往因涉入太深而很難說重話;所以他會儘量去了解設計師背後動機,並且指出作品正面意義,站在良善的基礎上給予建議及批評,「不過,臺灣建築評論應大眾喜好,有壓縮的趨勢。」當字數越來越輕薄短小,深度無法被完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之際,阮慶岳與出版商合作,用連載的模式鎖定關心建築領域的族群,「不去迎合市場、討好任何人,單純完成自己所想的,這才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東西。」這亦為阮慶岳在之後漸漸將重心轉移至文學創作,所抱持的初衷。

人行道上的路樹、城市中微不足道的小巷子,這些都是阮慶岳小說取材的元素,《林秀子一家》、《凱旋高歌》、《蒼人奔鹿》三本合稱為「東湖三部曲」,內容闡述東湖地區開設廟壇林秀子一家大小的故事;而《黃昏的故鄉》取材童年於故鄉屏東的記憶,描寫60年代的女性的自我意識啟蒙歷程。他說明,「我的小說中,都是平凡、沒有特殊事蹟的人物,這樣的單純是讓我最感動的。」他對扎實做好事情、處事謙卑的人尊敬,尤其相當關注臺灣社會底層的人;他也從父母的互動中去觀察,這些成為筆下人物的刻畫重點,對阮慶岳來說,「父母是最了不起的人。」感性的阮慶岳,甚至對於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理解及詮釋,「我會看著路上認真曬衣服的人,開始想像他的人生。」將其脈絡在腦海中想一遍,轉變為小說創作。

阮慶岳常利用社群網站直接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及對這世界的看法,藉由進而關懷人物和社會觀察,透過感想去觸動其他人,他認為:「應該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把我對這世界內在想法,用一種溫柔的力量去發聲。」

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的阮慶岳,對於扮演大學教師的角色,他有著全新的詮釋,認為應以「典範」作為學生榜樣,他說道,「和過去比起來,現在的知識學習管道相當多元,利用網路就能立即得到專業知識,教師在知識性的提供變得不太重要,反而應該在價值觀、理念、信念等為學生樹立典範,透過引導方式幫助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35歲創業個人建築事務所經10年醞釀發酵,至45歲正式投入文學創作的阮慶岳,底蘊出文學創作延綿的力量,阮慶岳說道,「我從沒想過我會成為小說家,但這當中我並沒有因為建築本業,而停止在文學上的閱讀和創作。」這也讓他體認到,做任何事,並不一定要有目的地積累,他以自身經驗勉勵學弟妹,「無論做建築或是文學,都不要先設定、侷限自己,秉持著開放的心態,自然而然發展,並且從中不斷嘗試,歷經種種過程你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阮慶岳將把全心投注在文學創作中,用自己敏銳的感官,以最平凡的故事,打動所有讀者的心。

NO.1035 | 更新時間:2018-05-22 | 點閱:88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