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諮商輔導組
經過中正紀念堂時,看到人行道上,有塊地磚刻著詩句:「放棄一個希望,發現心中輕鬆許多!」我已經走過去,心理覺得不太對,以為自己記錯,再走回去看,越看越覺得不對。放棄希望,人還能活著嗎?我猜測,作者想要寫的,應該是「期」望,不是「希」望。因為「希望」可以幫人抒解壓力,「期望」卻會帶來壓力。「希望」會是一種心情與態度,「期望」卻可能是個要求。
也許,對一個喜歡文字的人來說,有時會對一個「字」斤斤計較。諮商中的「澄清」與「面質」的訓練,更是會讓我在乎對方到底用哪個字。以前上班地方的老闆,講話有點臺灣國語,我常問他到底是講什麼,如果不問清楚,底下工作的人一定做錯事。
有一次,他說要增加「性姿勢」的課程。其他幾個人是裝呆地、不動如山,我忍不住問:您說的是「性知識」吧?不過,如果要加「性姿勢」的課程,我也是可以教的。我問完,當場就看到其他同事肩膀放下來,鬆了一口氣!
社會上,為愛殺人的新聞不斷,而為愛衝動的,各個年齡層都會有。尤其,當「愛」是人的基本生存動機,是人活著的必需品時。在大學階段,因為比較沒有社會價值觀的壓力,談戀愛是件單純又美麗的事。這個時期,是學習戀愛最好的時候。只是戀愛不一定會有Happy Ending,面對愛情,真的要懂得甚麼時候該有「希望」,何時是「期望」。我們更要學習別放棄「追求」愛的「希望」,但要放下對於對方的「期望」。
尤其一個期望太多的人,容易為對方設下許多的框架。想像一下,你喜歡別人給你很多的框架嗎?如果不喜歡,為何要設限對方過多的期望呢?「希望」可以讓人繼續往前,「期望」可能會讓人失望。這樣,兩個人才能真正的好聚好散。
NO.1037
| 更新時間:2018-05-22
| 點閱:63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