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17-05-18

【翰林驚聲】國際事務副校長戴萬欽 從姊妹校城市跨閱視角

現今交通科技發展快速,「行萬里路」變得簡單許多,遊歷各國貼近當地生活讓古人只能「讀萬卷書,伏案臥遊」稱羨不已。本校於2017世界閱讀日中,以「跨‧閱」為題舉辦系列活動,於4月24日國際事務副校長戴萬欽以「淡江大學與世界姊妹大學座落的城市」說明本校197所姊妹校之中的30個城市孕育而出的文學經典,帶領讀者徜徉書本閱讀外的國際化風貌。本報摘錄此場演講重點。

本校深耕三化辦學理念,「國際化」於第二波開始深耕推動,除了創立國際研究學院之外,推動大三生出國並鼓勵教師進行海外短期交流,長期努力之下,已有橫跨歐、亞、美、非洲與大洋洲,達197所海外姊妹校,至今仍持續增加中;鼓勵教師同仁、大三出國生可利用學習、開會的閒暇之餘,多體會座落之城市的人文風景,並閱讀屬於該城市的知名著作,以深入了解所處的國外環境。與姊妹校交流中,也以書籍交換的方式促進與本校的交流。

城市文學 反映時代精神

城市發展與文學創作之間,兩者有緊密的相關,作者於書中的字字句句都受城市的發展影響,舉例來說,王藍著作《藍與黑》就以天津出發,呈現出20世紀初大陸抗日和國共內戰近代史的縮影;張愛玲之《傾城之戀》則是描述位在香港的淒美愛情故事;史考特‧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中,可看見紐約在1920年代泡沫經濟達到巔峰的情景;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則以金閣寺所在的京都串連主角的內心世界;愛倫‧坡的《烏鴉》以波士頓清教徒為主軸;有「俄羅斯文學的靈魂」之稱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講述歐洲拿破崙時期的俄羅斯所發生的事;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等。閱讀這些書籍時即使不能穿越時空,我們也可以跨「閱」時空,藉文學去窺探當時的時代,滿足我們對外在世界的好奇。文學讓城市有了更加崇高的地位,許多國家也展現對這些經典文學的敬重,時至今日,布拉格機場內的書店仍把法蘭茲‧卡夫卡的《變形記》擺在最明顯的位置,而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雕像,是雕塑家以安徒生童話中《小美人魚》作為藍本來創作的。

文學更是反映時代下的產物,作者活過那樣的時空,才能捕捉到獨屬於那個時代下的氛圍與感觸,若是曹雪芹沒有把《紅樓夢》中,大戶人家的樣態描繪地如此細膩,大眾或許對清朝大戶人家的生活就會少一分瞭解。每個國家的歷史、民族靈魂都不一樣,所以各國作者匠心獨運地創作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就如賈寶玉就很難被創作於西方的作品中;我認為,文學可補足歷史書的不足,從閱讀文學作品中即使知道描寫的不是真實歷史、角色也不是真有其人,但仍拓展我們對歷史深度與廣度的了解。

文學 敦促海外交流情誼

儘管世界各國作家因著政經環境的不同而孕育出五花八門的作品,但經由時代洗滌後,讓全球讀者也能藉由自己的境遇與主角同步並感同身受,這也是我認為文學之所以不朽的意義,也因文學有這個特點,所以每當我與國際人士交流時,總能以此來開啟話題,和素未謀面的賓客聊上幾句話。

因著職務的關係,有過無數次的國際交流經驗,我經常會於工作告一段落後,把握機會好好體會該國家的人文氣息,例如,我曾到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牆感受三大宗教發源地的信仰力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博物館見證歷任得獎者的研究心血等,這些體驗都是學術交流外的收穫。但最讓我快樂的是,能和一群飽學多識的同仁一齊出訪、帶著學生赴外國交流,這一路上,讓我感到並不孤單,大家吸收新知、遊歷文化場所,看到學生在知識和感受上有所收穫,與同仁間激盪思考,深切體悟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意義,能有這樣「思想上的激盪、新知上的切磋、分享上的快樂」很是難得可貴。

透過今日的演講,主要是想介紹這些城市和與之相關的文學,讓大家在認識一個城市的同時,也能試著以文學的視角去體會它的過去與現在。接著,回頭看看我們所在的淡水,除擁有「依山面河傍海」美景外,也是一個藝文寶地。淡水因英國、西班牙等外力入侵,留下了許多文化資產;再來還有超過300個畫家居住在此地;現在更有雲門舞集進駐於此,這些都是淡水的人文優勢。而本校就是座落於這樣一個人文薈萃的角落,產出了許多值得我們珍惜的創作者,像是英文系校友朱天文、洛夫等,而中文系也出版了《淡江詩派的誕生》,為臺灣首屈一指以「大學詩派」命名的出版物,以上皆展現出本校文風之盛行,同樣,也顯現了淡水的美景、歷史、文化與文學的深刻連結。(文/胡昀芸整理)

NO.1038 | 更新時間:2018-05-31 | 點閱:72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