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喻閔、攝影/何瑋健
全球化發展與科技時代來臨,帶來跨產業、跨市場的激烈競爭,龐大的企業組織體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員工更需要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判斷,也唯有集合眾人智慧、全員經營,朝共同願景邁進,才能讓企業不斷革新進化。今年2月,本校新春團拜茶會中,校長張家宜分享閱讀《全員經營學:翻轉企業的DNA》一書,贊同其精神與淡江DNA「全員參與」相呼應。為讓讀者更深入理解此書的理論觀念與精神價值,本期特別邀請到化材系教授兼秘書長何啟東、國企系教授兼EMBA執行長林宜男,針對《全員經營學》一書進行對談,從自身專業領域與經驗出發,解析企業致勝的關鍵。
本書簡介
本書由日本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及暢銷作家勝見明聯袂著作,兩人帶著一貫清晰的邏輯思維,觀察知識經濟與產業現況,帶領讀者了解日本眾多企業在經歷金融風暴和東日本311大震災後,試圖找出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管理思維-全員經營,並藉此一經營理念來重新思考內部組織和外部應對的方式,迎接更多的市場挑戰。書中以13個風格迥異的產業案例穿針引線,從浴火重生到振翅高飛,深入剖析企業革新的成功本質,掌握全員經營與眾知經營的全貌。開頭更以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貫徹「集合眾人智慧的全員經營學」,證明價值翻轉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全員透過相互協助與團隊合作的實踐,讓組織持續保有競爭優勢、繼續提升自我能力,朝向共同願景邁進。
記者:請兩位教授從自身經驗和研究專業出發,分享全員經營學的精神及價值之所在。
化材系教授兼秘書長何啟東(以下簡稱何):我本身在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領域鑽研,非常重視「化工程序」與「回饋機制」,其邏輯應用在商業模式中,經營者以「為客戶所能接受」或「滿足顧客的需要」來追求產品或服務的品質,除了重視製造流程和降低成本,還必須帶領團隊實踐智慧,藉由環保綠能、社福等行動,發揮良善、自律的逐利動機,體現企業之社會責任,才是全員經營學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
國企系教授兼商管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林宜男(以下簡稱林):我的專業是在法律和國際貿易領域。我認為全員經營學的價值是詢問眾人之意見,經過內部詳細討論後,進而決定公司經營方針。書中談到日航案例,分析在破產之前,因為管理階層與基層員工對於企業現況的認知脫鉤,以致於員工根本不知公司營運早已發生危機。踏上再生之路的日航,透過縮減虧損航線、精簡老舊機型及調整組織等方式,重新塑造企業文化;此外,引進阿米巴經營法,讓部門個別核算經費、提升成本意識。
換言之,日航經由領導人確定經營方針後,賦予各部門、員工發揮創新、創意實踐智慧,不僅讓全員經營的意識慢慢扎根,更使得決策深具靈活度與彈性,這正是全員經營學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
記者:全員經營學顯然是企業經營與組織管理相結合的產物,請問兩位教授,在全員經營學研究中,涉及的領域涵蓋哪些?又如何交互作用?
何:日航重整是十分經典的個例,從中可知企業必須要先能生存,才能論及回饋員工、服務大眾,因此「生存方式的領導」顯得十分重要。全員經營涵蓋了兩方面,書中引述日本思想家二宮尊德的名言:「不談經濟的道德,那是企業;但不談道德的經濟,那就是犯罪。」這句話透露「人本」思維,組織中必定有人,因此人的內涵變得相當重要。
以日航浴火重生為例,認為人必須要有「形」、有「道」,具有冷靜、多元思維及符合道德與同理心,日航打破CEO須具備高學歷與相關管理領域的背景,啟用「機師」帶領團隊,希望運用航空專業技術的見解,以及長期累積出良好溝通型態的人才來領導組織。
另一個重點是「交叉螺旋」,其外觀形狀像似基因(DNA),展現出人際溝通和影響並非單向灌輸,而是一種循環、無限的「永續經營」。這也呼應書中談到阿米巴經營法的「分形組織」,是指成員對組織的認同與文化產生了「形」體,並在團隊合作中展現團結價值,在互動、影響的過程中,形成企業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
林:全員經營學涵蓋的範圍廣泛,不只是應用在企業管理,在政黨政治、社團經營等議題皆可解讀。以政治為例,以前崇拜個人式領導的英雄,到現在尊重民意導向的人選,民眾希望選出一個能傾聽基層及親民的政治領袖,即是積極表達全員參與共治的理想。
日航浴火重生,我認為掌握到的關鍵,包括全體員工皆以失敗作為學習,進而思考改進之處、彙整相關意見;同時保有熱情、擅長與基層互動、溝通,逐步實踐公司理念。總括而言,在全員經營學中,領導人與被領導人需要藉由溝通、思考來交換彼此想法、凝聚向心力,才能使得組織營運更加活化。
記者:書中多有日本、美國等企業的舉例說明組織的重要性。請兩位教授以臺灣企業為例,幫助讀者理解「全員經營學」。
何:我認為「大立光」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臺灣股王,堅持不併購其他公司的理念,在玻璃鏡頭為主流時,成立全世界第一家製作「塑膠」鏡頭的公司,並在光學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大立光的成功,源自於師徒制和走動式管理的經營方式,由老師傅提攜新手,不僅傳承技術、交流情感,甚至帶動創新,進而培養員工對企業的高度忠誠及使命感。
走動式管理不只是直屬上司,高階的幹部也會到基層員工的辦公室,以討論、溝通、聊天等方式,拉近彼此關係,凝聚團隊向心力,除了爭取員工的信任,更可以讓全員朝共同目標前進。如此可塑性強,且願意傾聽基層員工心聲的臺灣企業,即是符合「全員經營學」價值、精神之所在。
其實,淡江社團發展多元,傳承制度也深具「全員經營學」的思維。在社團實作中,豐富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師制度使得師生有機會互動、了解學習實況及給予實質幫助,進而培養出深厚的情感,這也是淡江畢業生常返校團聚的原因之一。
林:我以統一超商為例,作為臺灣便利商店先驅,徹底改變了臺灣人的消費型態,不僅取代了傳統雜貨店,更成為臺灣零售業龍頭之一。其經營理念是「三好一公道」,三好是指品質、信用、服務要好,一公道則是要誠實苦幹,統一超商更以「經營統一,大家一起來」為口號,行銷公司之餘,更是企圖凝聚員工向心力。
統一以集體領導方式,與員工保持溝通管道,廣納各方意見,亦在求新求變中,不失原有特色。向來積極拓展服務範圍的超商事業,除了代收帳單、包裹和設置雜誌區,之後賣起杯裝咖啡、成立iBon票券等服務;近年來更是在店內開設用餐區,盼在消費者駐足之際,刺激更多商品需求。此外,定期培訓員工以維持服務品質,在種種決策表現中,統一超商體現了「全員經營學」的精神與價值。
記者:全員經營學幫助我們了解組織內部成員應具有獨立思考、創新能力與實踐精神,請兩位教授分享全員經營的致勝關鍵。
何:我認為全員經營的致勝關鍵在於「領袖特質(leadership)」。雖然全員經營學的精神在於集結眾人之智慧作出決策,但在過程中,仍須有一位領袖能引導議題發展、綜整大家意見,藉由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進而鼓動風潮,得到團隊信任。換言之,領導者必須兼具共享、共振、共感、共鳴、共創、共有6感,才能帶領團隊和企業成為生命共同體,朝共同的目標邁進,相信也能讓工作效率發揮相乘效應,達成1加1大於2的效果。
林:我認為全員經營的致勝關鍵在於「集體領導」。全員經營學的價值在於採納員工意見,且培養員工獨立思考的能力,儘管討論的過程曠日費時,但優點在於決策是經由所有員工認同的理念,會讓執行變得更加有效率。
從書中觀點來看,讀者難免會質疑全員經營的可行性,甚至認為員工在討論的過程中,會喪失個人特質。建議大家從創新的角度,來思考世界發展的趨勢,以及調整自我處理與解決方式,舉例來說,學校開設通識課程的主因,是希望學生先學得廣,再學得深,才能在專業基礎上,培養創新思維、宏觀視野,以及果決的判斷力。
記者:在社會經濟不確定的因素中,「資訊化」扮演重要的角色。面對海量資訊湧現,該如何確保掌握正確訊息?又該如何運用這些資訊呢?
何:面對海量資訊湧現,我認為要屏除主觀、偏見及刻板印象。「舉例來說,我們普遍認知大人在危急時刻,應該主動保護幼小的孩童們。但書中以日本釜石海嘯為例,孩童因長時間接收求生知能的教育,面臨災害發生時,反而救了大人。」顯見每個人應先顧好自身安全、破除成見,並學習分辨現實情況及觀察環境,才能掌握正確資訊。
再以兩個案例說明,有一家傳承三代的豆腐店,爺爺與父親整日忙於手工製作,豆腐店生意卻始終普通。兒子讀完大學後,回鄉運用商學知識來經營豆腐店,利用限量行銷提升商品價值,並拍攝長輩們的產製過程,藉由記錄每塊豆腐的誕生,感動上門消費的客人;最終,成功營造食品的信任感。
另一個案例是鹿港酥餅,許多店家會在媽祖出巡之際,趕製、販售較小一點的酥餅,但有一家百年老店,堅持產品品質,以誠實待客為信念,讓老店名聲歷久不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唯有正派經營的勇氣與堅持,才能取得客戶的感動,在眾多糕餅商品中脫穎而出。」我也鼓勵學生善用資訊,相信去蕪存菁之後,更能加值競爭力、創造嶄新思維。
林:我十分認同秘書長所言,應學會在「不變」中創造變化,也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價值。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資訊產製流程遭到嚴重壓縮,我們沒有時間消化內容、進一步追問細節,難免接收到雜訊,「例如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即時社會新聞、明星的日常生活瑣事,有趣的話就一笑置之,難過的事也只能嘆息,無需記在腦海中。」
但面對深度探討與剖析趨勢等實用的內容,則是值得我們觀察和保存的「資料」,需要持續累積和更新,更要嘗試整理、活用及應用,轉化成屬於自己的「智慧」。
不可不讀的理由
何啟東認為:
書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大和運輸」的案例。日前,交通部也正在研擬推動郵局長照網,將目前郵局自發性關懷老人的服務做得更完善,盼全臺上萬名郵差扮演長照好幫手,透過送餐、主動探視等方式,建立通報機制及照護網絡。實際上,操作受限於基層人力不足,其構想更被衛福部評價「可行性不高」。但為何大和運輸的真心宅急便會成功?是源自於企業非凡化,落實SECI模式,以實際行動感動他人,讓社會心有所感,進而產生革新的共鳴。換言之,以個人觀點擴及他人想法的相互作用(Socialization),讓全體員工抱著關懷的信念(Externalization)成為公司的文化(Combination);最終,內化到每位員工的心靈(Internalization)。
本校全面品質管理所執行的PDCA亦是如此,先從個人主觀的想法出發,經過討論與交流的循環,進而形成交互螺旋,無限影響著彼此,最終讓每位成員皆能認同經營理念、成為客觀的想法。本書兼具理論與實務,藉由實例帶出結論,讓我們更加瞭解到翻轉企業的DNA。
林宜男認為:
本書一開始陳述經營管理的理論,分成故事篇與解釋篇,並藉由多個實例帶出全員經營學的實務重要性,讓讀者更加有所體會與感悟。我最感動的案例也是「大和運輸」,在日本偏鄉地區的獨居老人,常因購物不便而選擇網路消費,曾有一位送貨員在老人家門口喊了一聲後,就放下包裹走了;直到送貨員下回經過時,得知老人的死亡與當時送貨的時間相近,讓送貨員相當自責。
自此,大和運輸認為,應該針對偏鄉的獨居老人們付出多一些關懷與照護,進而著手將物流與社福串連起來,讓企業經營能為股東賺取極大化利潤之餘,也能兼顧起社會責任,體現社會服務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