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01-09-24

持續的進修,不斷地突破目前的自己

【記者林芳鈴專訪�攝影】許多人都知道,得到文、理、工等博士學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卻很少人知道,修「體育博士」是需要投注更多時間及心力來完成的。在偌大的淡江校園中,就有一位年輕的體育博士,他,就是體育室活動組組長──張家昌。

「小時候由於社區環境的影響,看到朋友打球打得很好,非常羨慕,就對羽球產生極大的興趣……」張家昌娓娓道出他與「羽球」結緣的經過。打從十歲開始接觸羽球運動,張家昌便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加入羽球隊後,因為練球不用參加升旗,張家昌常常練習過頭而忘了上課時間,只得趁老師不注意時從後門溜進教室上課。也由於他對羽球的這份執著,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初試啼聲的他就開始代表學校對外比賽,並獲得不少好成績。

國二那年他如願轉入羽球名校接受訓練,名校裡人才濟濟,張家昌在那裡非但成了板凳球員而失去發揮空間,連練習時間都被剝削,讀了幾個月只好又轉回原來的學校。雖然懷著滿腹委屈回到桃園鄉下,張家昌也沒因此喪失了鬥志,反而產生了一股不服輸的意志,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練球,把自己當成「瘋子」一般訓練,他認為唯有這樣才能成功。升國三那年,他獲得全國青少年比賽的亞軍,靠的即是他那「執著」、「不服輸」的精神。

高中進入桃園農工就讀,並持續地練球;高二的他就拿下全國乙組冠軍晉身甲組,並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立體育學院。讀大學時,張家昌思考未來,不可能以打球為終生職業,因此他決定擔任教職,將自己的經驗及技術傳授給更多選手,也希望對國內體壇的發展有所貢獻;八十二年自軍中退伍後,他來到淡江。

教了幾年體育,張家昌深感所學不足以應付複雜的教學課程,先後前往美國的New Orleans及South Dakota大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在美國期間,張家昌相當用功,他說:「因為在國外唸書,加上自己又不是個聰明的人,往往要花別人的三、四倍時間來準備功課。」但是他深信勤能補拙,對於這種忙碌的生活感到相當充實,睡前躺在床上時他仍不忘背書,發現忘記的就趕緊跳下床翻書看,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同時他也感激研究所教授特別的照顧,讓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完成複雜的學業。

回到淡江,張家昌戒慎恐懼地接下活動組組長的職位,他謙虛的說:「我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我希望我是個能做事的人。」現階段他會努力去執行他份內的工作,包括給校內的教職員生一個快樂的運動環境、對外擴展學校在各項運動的知名度等等。

一路走來,張家昌要感謝的人非常多,除了教練、老師、朋友的支持及淡江對他的各項幫助之外,家人的鼓勵是他最大的助力。「父親是個數學老師,但是他非常尊重我的決定,一直支持我往這條路走;國中時還特地請了教練來教我,無非是希望我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也是他至今仍寧願住在家裡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的原因;即使每天一大早要花上五十分鐘時間,從桃園開車來淡水上班。

「在社會大學裡,我還是一名新兵,這個社會的文化是相當多元且複雜的。我會持續的進修,不斷地突破目前的自己。」張家昌並引用美國一位名人的一句話:「I don't want perfect. Just something straight that works.」,就是張家昌最真實的寫照。

NO.47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6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