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18-06-25

《追思與懷念──民主典範張建邦》

前台北市議員、前考試院祕書長林水吉於6月19日以「民主典範張建邦」一文,投書中國時報名家觀點,文中描述張創辦人擔任議長期間的理念與作為。本文經中國時報和林水吉同意後轉載。

淡江大學創辦人、前台北市議會議長、前交通部長張建邦先生於今年5月26日以90高齡仙逝,令人不勝唏噓。笫四屆台北市議會張建邦高票當選議長,筆者有幸追隨議長的德望領導,就近學習請益,耳濡目染,受益良多,茲列舉張議長的理念與作為,藉以追思感念。

一、有孟嘗君風範:在歷任議長中,學歷最高、民主素養豊厚且深受黨內外議員敬重的人,非張建邦莫屬。張建邦為人豪邁、熱情,也展現尊重、包容之氣度,議長任內時,他的辦公室就是議員、市民及記者經常聚會聊天的聯誼中心,其人緣甚好,有孟嘗君的風範。

二、樹立民主典範:民國70年代初,在議會總席次有51席中,黨外人士只有11人,是少數,以陳水扁、謝長廷等新人代表用功、激進;康水木、徐明德代表本土、老成。而國民黨的精英以趙少康、郁慕明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張建邦主持議會依民主原則採多數決,惟仍須照顧少數議員的權益,他甚至認為,讓少數黨外民代在議會殿堂說個痛快,就不必到街頭去搞革命,而這也是議會政治必須堅持的價值。在議會之外,張建邦秉持「有志肝膽壯、無私天地寬」的胸懷,包容不同意見者,用心協調黨內外議員的權益,保持行政中立,建立議會協商模式。

三、倡導未來學:張建邦深具國際觀,他倡導的「未來學」不僅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對市政建設亦可提供建言。他認為民代問政要有學術專業作基礎,不能譁眾取寵,流於口水之爭,因此,他於議會開創「名人學術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蒞臨專題演講,開風氣之先,對提升議會問政水平卓有貢獻。

四、創意領航,洞燭機先:記得民國70年代初,台北市的垃圾處理成為重要爭論議題,張議長認為台北市有必要盡快以焚化爐來替代垃圾掩埋廠,張議長隨即於72年帶團出國考察,筆者恭逢其盛,途經日本、美國、新加坡,一路見證科技先進國家用高科技處理垃圾問題,尤以東京都市中心設置垃圾焚化廠,印象最為深刻。張議長對市政建設的前瞻視野,洞燭機先,令人敬佩。

張建邦生前最感遺憾的是,以他多年擔任國民黨中常委、資深忠貞的國民黨員身分,2004年獲得前總統陳水扁提名為監察院長,卻受到國民黨內派系之掣肘,致使他的提名未能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壯志未酬。

綜觀張建邦一生,從教育界出發,以豐厚的民主素養縱橫政壇,歷經台北市議會議長多年以及交通部長任內推動重大建設,留下美麗的身影。「勁節千秋志,長風萬里心」,「民主典範」對他而言應是實至名歸。

NO.1069 | 更新時間:2018-06-25 | 點閱:142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7:26:07
  • 線上人數: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