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代誌 2020-10-11

破解乳癌迷思 放射師來解惑

【記者姜雅馨淡水校園報導】許多人對於乳癌有不少迷思,學務處衛生保健組於9月29日中午12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HC306舉辦「職業安全健康促進課程—認識乳癌」,邀請長島乳房醫學影像中心放射師張曼寧解惑。

張曼寧表示,放射師工作主要為超音波、X光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檢查,幫助醫生蒐集醫學影像、找出病灶,「多數人認為自己離乳癌很遙遠,沒有症狀就代表沒事,甚至覺得乳癌是一種絕症,近期隆乳是否會得乳癌、相關新聞事件也讓此議題受到關注。」她也統整出來找乳醫的人,都是明顯感受到乳房有硬塊、分泌物、疼痛感,或是進行婚前、孕前、術前檢查、整形後植入狀態、有預防觀念的人。

張曼寧進一步說明,乳癌發生率為第1名,以腫瘤、鈣化為主,少部分是淋巴結腫大、乳房皮膚類似發炎症狀,可依不同年齡,搭配乳房超音波、X光檢查、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ABVS)、紅外線檢驗,呈現0-5不同結果。

以流行病學而言,在臺灣每12位女性就有1位得到乳癌,45歲則進入乳癌發生高峰期、死亡率排名第4,但篩檢率僅4成。她也呼籲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據美國癌症醫學會統計,一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100%,二期也有93%,三期則為7成存活率,加上政府針對45至69歲女性提供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若是能提高篩檢率,相信乳癌致死率應能降低」。

「雌激素由卵巢產生,在月經週期時胸部亦有脹痛感,更年期後則改由腎上腺素、脂肪提供,因此體脂肪需維持在30%以下、BMI24以下,乳房才不易受病變。」此外,初經早於12歲、第一胎晚於30歲、停經晚於55歲、未曾受孕者、過量飲酒、抽菸、大量輻射照射、曾患有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皆是罹患乳癌高風險者。避孕藥、更年期藥物具荷爾蒙成分,環境荷爾蒙如戴奧辛、雙酚A、塑化劑等也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

最後她以實例提醒大家,「think pink & live green」,有粉紅色的篩檢思維、過綠色健康的生活,保持飲食均衡、良好睡眠品質,維持心理平衡、運動習慣、環境整潔,補充足夠維他命D,「不要因為乳癌失去乳房,不要因為乳房失去生命。」

企管系編纂史蓓蓓分享,「上課後知道有引進最新儀器,即使乳癌早期也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也更了解乳癌的預防及基本常識,受益良多。」

NO.1111 B | 更新時間:2020-10-11 | 點閱:84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