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21-10-24

【一流讀書人對談】 涂敏芬X劉世慶 線上深度對談 TKU2020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

文/張容慈整理、圖/涂敏芬、劉世慶提供

20世紀以來,因應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外,也使生物生活環境受到破壞,開始面臨氣候變遷、生態失衡等環境困境,也因為產業發展全球化緣故,延伸出貧富差距、性別平權、公衛等相關議題;在全球發展失衡的情形下,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以17項核心目標讓各項發展能致力達成人類與地球未來的共榮藍圖。

本校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除了陸續將SDGs融入大學課程之中,期冀藉由教育力量培育學生具備推動永續發展能力外,並落實在大學社會責任、鏈結國際、校務經營等,於110學年度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下轄社會實踐策略組,以推動永續業務。

《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為本校首度出版的社會責任永續報告書,藉由此報告書向社會揭露並說明本校之校務治理、研究教學、校園永續、社會實踐與參與、COVID-19疫情因應、國際鏈結等相關資訊,盡力向與本校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建立多元溝通管道,了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及對本校的期許。

《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由學術副校長何啟東總策劃、企管系副教授涂敏芬、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擔任總編輯,並於2021年6月出版;其中,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研究主任劉世慶為該報告書的重要諮詢對象,本刊特邀涂敏芬、劉世慶,因應防疫需求,針對本報告書內容採以線上會議方式進行討論。

記者:關於本次永續報告書的架構也依據聯合國所發布的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基準,現今永續發展成為各行各業之顯學,想先請劉世慶主任談永續在國際的發展趨勢與現況。

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研究主任劉世慶(以下簡稱劉):從國內視角來看,近幾年永續發展的概念被強烈驅動,從全臺灣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成長的數量可以發現其成長幅度,早期所搜集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的數量有限,近年已可搜集到企業、大學、醫院等組織等600多本永續發展報告書,由此可知永續發展在國內正蓬勃發展。將視角拉到國際,自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又名《布倫特蘭報告》,即正式定義「永續發展」,該報中提到:「如果當代要追求繁榮,須留意不可以犧牲下一個世代的追求繁榮權利,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可過度使用資源,造成下一代資源耗盡。」依此概念,聯合國接續提出千禧年發展目標,試圖全球合作解決貧窮等重大議題,2015年,聯合國推出永續發展17項目標,帶動各界大小組織響應永續發展,也讓各界逐漸理解永續的重要性,如對企業而言,以往企業較追求經濟效益,現在可能會因為永續發展目標而開始全盤思考環境對社會的影響;對大學來說,早期僅聚焦於教育,現今則融入永續發展議題後,大學可藉此與社區合作、與企業互動等共同創造經濟效益,這些都是組織響應永續發展產生的變化。

記者:劉世慶主任為《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重要諮詢對象,請問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的重要意義為何?

劉:參與《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彙編過程中,除了看見涂老師的努力與用心外,也看到該報告書是以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的框架概念,將淡江的校務治理、永續發展、社會實踐與參與等內容整理於該報告書中,並結合SDGs和試著評估抽象的影響力,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淡江在永續發展方面的作為。在發布第一本報告書後,未來可以滾動式修正與提升品質,相信日後會越來越好。

記者:《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是參酌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之「GRI永續性報導準則(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永續發展報告的架構所編製而成的,是否請涂敏芬副教授分享在彙編本次報告書的過程?

企管系副教授涂敏芬(以下簡稱涂):我認為整本報告書的彙編過程,從0到1是最困難的事情,但也是個探索的過程,須在有限時間內搜集校內所有單位相關資料、與各單位溝通資料提供等,像《淡江時報》報導內容提供了很重要的資料參考。同時,也與課程結合,帶領學生研讀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與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的相關報告書,從中比較差異後,最後結合SDGs決定以永續報告書命名而彙編而成《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淡江為何要發布永續報告書,其目的就是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爭取教育部等相關資源挹注和補助、也是接軌國際趨勢的重要媒介、探索校務中長期效益評估機制的導入、也可藉此建立報告書出版的工作流程和知識管理機制,最後來符合本校第五波「超越」的校務發展。

記者:永續報告或是社會責任報告書中多會使用指標與數據顯示組織內部的資訊變化,請教兩位老師在永續報告書中之揭露資訊的意義。劉:資訊揭露在永續發展報告書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媒介,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可以透過報告書向利害關係人說明該企業在創新能力、人才資源、經營層面等,現在加入永續發展,更能讓利害關係人清楚瞭解該企業在「經濟的永續」、「人文社會的永續」以及「生態環境的永續」所做的貢獻,因此,在永續報告書中,資訊揭露是讓外界接收資訊的重要方式。隨著永續發展的趨勢,衍伸各項評估指標,如近期的ESG永續評分指標(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可透過這3項指標來評斷企業在環境生態、社會貢獻等各種永續表現,這亦是投資人觀察企業投入永續的資訊。

對外部利害關係人來說,可藉永續發展報告書了解企業、組織對於永續的價值觀、作為和執行策略。以我自己為例,我先前對淡江的認識是校園十分美麗,經由這本報告書就能更了解淡江在永續發展的思考邏輯、佈局和策略,也明白淡江為永續所付出的努力。同樣的,資訊揭露對內部利害關係人來說也十分重要,如許多跨國企業的部門和單位間平時可能無法有太多認識與交集,透過永續報告書可以得知其他部門在永續發展的落實程度,了解公司對於永續的價值觀。而一本好的永續報告書也可以吸引其價值觀相符的職場新鮮人,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也能讓高中學生認同淡江的永續理念而選擇淡江就讀,以吸引人才或招生。

涂:發布本次永續報告書後,受到校內教師的回饋多是:「原來這計畫的內容是在做這樣事情。」永續報告書確實增加了校內溝通的管道,我認為,並不是只要身在組織內部,就能明確地知道組織內相關單位的職務內容,自身也是藉由彙編報告書,才知曉學校在教學與研究上投注的大量資源,因此學校的策略、願景、價值觀、使命等等,透過架構放在報告書中,除了讓讀者理解校園的作為之外,同時也在與利害關係人互動和對話,這是我認為永續報告書資訊揭露最具價值的部分。

記者:現今永續發展運用越來越廣泛,對於大學教學、研究、經營層面而言,除了實際帶來內外部的溝通,應如何與校務連結。

劉:不論企業或大學在撰寫彙編報告書時,除了是資訊揭露過程,也是組織內部的自我檢視,因為從各項數據來觀察中長期趨勢變化,倘若有部分指標無法搜集到相關資訊、或有下滑趨勢,組織就可藉此來思考、分析原因進而改善;加上永續發展報告書須朝永續有關的議題發展,彙整資料後必須要再回到高層的治理角度,提出新的組織決策或是營運方向。大學的本質雖與企業不同,但同時為「組織」,須為社會育才、為社會貢獻,也有校務治理,學生、家長、校友、教師、社區區民等都是校方的利害關係人,藉由蒐集利害關係人的觀點,集結成與自身本質有關的永續策略,如在學校的運營下對社區產生好的影響力,讓附近人士知道可以與淡江合作發展永續議題,我想,這是這本報告書能夠對應到校務經營的管道。

記者:劉世慶主任曾帶領團隊出版《2020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對國內外永續發展趨勢所知甚廣,請兩位老師與我們分享臺灣與國際之間的永續連結關係。

劉:該書主要是每年出版的對永續報告書的趨勢分析,主要是透過搜集CSR報告書來觀察亞洲各界永續發展的情況,整體來說,臺灣在永續的推動上,開始有政府和產業的投入,可看到臺灣企業在CSR報告書在數量與品質持續進步中;從2020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比中,臺灣有26家企業入選,入選數量於DJSI世界指數排名第五,臺灣永續發展程度在國際排行中名列前茅;當然,接軌國際趨勢的過程中,政府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鼓勵和推動企業編制CSR報告書跟進國際趨勢之外,政府也時常與其他單位合作,研究GRI的內容與實際應用,讓GRI指標逐漸被國際各界廣泛使用。全世界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有近60%公開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臺灣也有許多企業紛紛投入,部分企業會將永續發展的指標融入未來經營策略目標中,不論是企業或是大學都已將永續發展視為運營策略中的一部分。

涂:淡江已經發布第一本永續報告書,報告書中也提到永續發展仍會持續進行,這本報告書也會是自我檢視和定期資訊揭露。不過,要成為接軌國際的媒介仍需持續努力,如發展英文版本、目前該報告書只使用GRI架構而還沒有完全參照GRI的標準、須取得第三方確信等,所以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需要更多人投入接軌國際相關工作,才能讓淡江的永續內容讓更多人知道。

《2020淡江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大部分都有遵照GRI的框架與標準,因時間較為緊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分析重大議題,在利害關係人的部分,是以搜集各處室現有的調查報告跟數據為主,沒有問卷調查、重大利害關係人訪談等相關規定。雖然本次報告書未能全然遵從GRI的標準流程進行,但仍以GRI作為本報告書參考架構,改採盤點方式搜集投入永續發展的量能、從因果事件鏈檢核各單位的投入(Input)與產出(Output),進而評估後續帶來的成果(Outcome)與影響力(Impact),希望未來能夠按照完整流程進行,做出更符合標準的永續發展報告書。

記者:淡江以提出「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倡議,開展具地域涵養的社會責任承擔模式,也於2021年8月設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持續投入永續實踐。請問涂老師如何看待「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內涵意義?

涂:這是本校以共創大淡水為中長程目標,當目標要落實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跟學習歷程時,必須從校園開始、從個人做起,如果我們沒辦法認同自己、認同學校、認同所在區域,就會很難認同學校所在的土地,甚至認同社會,因此我對「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的理解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或者是自我實現的目標,來對應到永續藍圖中的共創大淡水,設計自己的智慧大未來,也藉此貢獻所學,回應到永續發展之「經濟的永續」、「人文社會的永續」以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的理念內涵。

延伸學習

★在投入永續發展的前後有什麼樣的改變?

劉:投入政大永續發展的職務中,了解到永續發展不僅可以為利害關係人帶來利益,也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競爭力,未接觸前會認為永續只是種理想概念,但接觸永續發展和企業實踐案例後,讓我發覺永續可以落實在每個人、每個組織之中。

涂:過去沒有永續概念之前,多數企業大多透過捐款公益行動幫助偏鄉,這些公益行動並沒有落實日常決策之中,而永續發展就必須納入企業決策,如採購綠色用品、雇用身心障礙者、友善校園等,這才是永續真正的意義。在接觸永續發展之前,在課堂上分享的是企業案例,卻沒有分析企業的永續策略,有了這次彙編經驗,能徹底融合教學,帶著學生徹底認識永續發展並思考永續案例背後意義。

★如何更了解永續發展?

劉:除了參閱上市櫃的企業官網的CSR報告書與永續發展報告書,並推薦企業自身出版書籍、課堂課程都是接觸永續知識的好方法。永續是現今國際趨勢,對同學來說,也可能是很好的就業機會,建議同學可多多接觸永續發展的相關知識。

涂: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永續發展的相關書籍,校內時常舉辦與永續相關的工作坊和座談,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報名參與。

關鍵字 #永續發展 #讀書人 #讀書人對談 #報告書 #永續報告書 #性別 #永續報告 #永續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30 B | 更新時間:2021-12-02 | 點閱:102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