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1-04-23

《從評鑑看淡江之四》

基於「一個學理工的同學對人文社會科學要有相當程度的涵養,而一個學人文社會科學的人對自然科學要有某種程度的了解」的教育理念,學校取法哈佛大學,自八十一年以來,為同學陸續規劃了這一些課程,其實自通識教育課程脫胎換骨而來,統稱為核心課程。

「專家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是人類對於愈來愈狹窄的專業人的人文涵養所作的深切反省,不過這句話並不適合用來形容一個必需修三十四至三十八學分核心課程才能畢業的淡江人。

在淡江,大學畢業生需要修習約佔畢業學分四分之一的核心課程,才能拿到畢業證書,而這包括「文學與藝術欣賞」、「資訊教育」等六個必修學門及「各國文化、政治、社會與經濟」、「未來學」等選修學門。在其他學校仍停留在通識教育課程,以有限的學分數及僵化的科目來教育他們的學生時,淡江早已經發展出十一個學門共一百五十科課程,希望最後走出校門的人「在思維習慣上、智力技能上及行為氣質上,是受過廣泛教育的淡江人」(核心課程教育理念)。

當別的學校的學生都還在修「大一國文」時,我們的學生可以依自己的意願選擇上「中國語文能力表達」或「文學與藝術欣賞」學門所規劃的課程;而為了文史科系的同學能更具有基礎科學概念,也規劃了三大革命和時空宇宙等必修學分。希望將學校的三化教育理念,深耕於每個淡江人的思想中,成為都是能夠具有國際觀、擅長運用資訊,並且掌握未來的人才。

以未來化觀點來規劃

「這也是未來化的觀點運用在學校政策上的例子!」通識與核心課程組組長馬銘浩表示:「透過核心課程,更能展現出學校的未來化的特色。」事實上,去年元月份教育部公布公私立大學通識教育評鑑,本校獲得「優等」的成績,而在今年所公布的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審查結果總結意見中,又一再提到本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具新意,可見本校持續規畫發展的核心課程,已然做出響亮招牌。

「我們規劃課程的考量是問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老師能給什麼。」馬銘浩表示,基於這樣的理念,課程在多方協調之下,才能有今日的規模。下個學期仍繼續規劃第十二學門──「藝術欣賞」,成為全國唯一必修藝術欣賞的學校。「對於一個沒有藝術科系的學校來說,這個學門顯得很重要。」「因為知識份子一定要有藝術修養,一定要修藝術學門。」馬銘浩表示課程已大致規劃完成,將包括已經開設的「漫畫藝術與創作」,由漫畫家洪德麟講授,及新開設的「書法的應用藝術」、「雕塑藝術技法與欣賞」……等,由書法家張炳煌、雕塑家王秀杞等講授。其中洪德麟的課將加入同步遠距課程,也預計能將淡江的核心課程特色,藉著各校的收播,建立口碑。

深度化與學程化

不但在課程方面多樣化,核心課程也同時進行深度化的工程,將依不同的專業,量身訂作教材。比如同樣的「語文能力表達課程」,理工學院學生和文、外語學院的學生所需求的課程也不同,所以由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徐碇基領軍的「人文學科之再造」研究案,已然通過卓越計畫初審,即將進行教材研發。

雖然馬組長表示「以二級單位來做這樣的事,的確有很多困難。」未來,核心課程在不再增加學分的前提下,將朝「學程化」的方向規劃,希望能配合教育部「學程化」的目標,將目前已有的學門,進一步發展成完整的學程。

學校美意學生反應不一

「修『美國文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英文四蘇冠帆表示,除了可以幫助他在本科系的課業上的理解與銜接之外,老師的授課方式也很有關聯,「像『歐洲文化史』除了k教科書,就什麼也不記得了。」他還上過『兩性關係』的課,授課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良好的的互動,讓他印象深刻。不過,他還是對於未來學持保留的態度,「你問修過未來學的學生:『未來是什麼?』他們多半還是會回答:『莫宰羊!』。」

幾乎已經修完核心學分的資圖三吳亭亭雖然覺得科目名稱多半比實際上起課來有趣,但總結來說:「還是有學到一些本科系不會碰的東西,滿好的。」

有僑生身分的歷史四蕭美賢和企管一黃慧雯則異口同聲的說。前者認為要學物理化學的東西,又要考一堆專有名詞感到「很痛苦」;從香港來,只想多修些企管相關課程的黃慧雯則說:「真不知道為什麼要選那些課!」

NO.46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4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6 10:40:05
  • 線上人數: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