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謂的risk analysis (風險分析),第一個風險先點出來就是117年度學生數量相較於111年可能減少三分之一,等於學雜費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是很現實的數字,等於8億2千7百萬元。
近6年總教學成本與學雜費收入之倍數變化表可見,本有文、工、商管以及外語學院四大招生率支柱,今年外語學院少了75%,而學費不變,教學成本卻倍增,這對財務相關會非常吃力。
學校和旅館一樣,固定成本很高,滿招時所產生盈餘極大,一旦缺額擴大、註冊率下降時,虧損也極大。有成本考量,充分利用每一個招生名額,100名等於1000萬元、充分利用產能,宿舍250床等於1000萬、降低固定成本,百分之四的電費等於1000萬,就有三個1000萬元。
每年學生人數不斷遞減,收入也遞減,造成影響的層面廣泛,人事成本佔總全校支出60%,故先論之,而專任老師又比一般職員成本要高,去化速度遠不及學雜費收入逐年遞減的速度。收支必須平衡,組織才能永續經營。
平衡預算,校長親自指示要有「具體」做法,財務處建議,可歸屬各院之直接成本,應至少能由各院學雜費收入支付,而招生較好的學院,如商管學院、工學院,在支付本身的直接成本之後,再負擔全校的共同間接成本。
所產生的缺口該如何彌補?開源節流相當重要,希望喚醒每一位老師的危機意識,招生不僅僅是院長、系主任或系助理的責任,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可以勤跑高中、參加新生說明會、迎新送舊活動與舉辦家長座談會;外籍生來源需要擴張,課程增加英文相當重要。
次要則是各校園場地出租,如守謙國際會議中心二樓、夜間教室、體育場之運用,營業並提供學生交誼場所;宿舍床位也可仿航空公司進行管理,新生座談會時即可開放住宿登記,控管住宿保留床位不宜過多,協調住輔組候補床位時程,避免空床損失收入;淡水校園及臺北校園停車收費,鼓勵搭乘大眾運輸,也落實環境永續議題。
關於節流,財務組建議公共區域點燈改感應開關、空教室與研究室冷氣應即時關閉,可仿照宿舍冷氣儲值卡或設置單位電表,立定節電目標,才有努力方向。損益必須兩平,才能永續經營,無論是預算、資源還是空間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文/黃柔蓁)
關鍵字
#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
#林谷峻
#1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55 B
| 更新時間:2022-12-11
| 點閱:90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