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代誌 2023-09-24

大傳系攜手公視 舉辦敘事報導工作坊

【記者鄭佩維淡水校園報導】大傳系於9月18日下午3時在O202攜手公共電視,舉辦敘事報導工作坊,邀請公視新聞部「我們的島」節目製作人于立平,以「專題報導怎麼開始?」為題進行分享。

文學院院長紀慧君、大傳系主任楊明昱、淡江電視台指導老師萬玉鳳與公視PeoPo公民新聞召集人王建雄皆出席參與講座。紀慧君認為,「我們的島」節目是所有比賽的常勝軍,深受評審青睞,呼籲同學們把握機會,除感謝王建雄讓淡江電視台與公視兩者間建立起良好的橋樑外,更謝謝公視支持校園微學分與敘事工作坊。楊明昱表示,非常榮幸擔任工作坊的主持人,由於「我們的島」節目富有意義,提及大傳人應開開眼界,並關心周遭所處環境,學習成為傳播人的素養之一。

本次講座共分為三部分:為什麼開始製作「我們的島」節目?節目內容如何進行?報導後的思考。于立平說明,本身在業界23餘年,原先毫無大傳系經驗,在進入此節目組前為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畢業後進入科學園區工作。轉變契機為觀賞1998年此節目所播映的「致命的海洋」,因題材的深度和受影像吸引,決定加入公視Daily News記者,輾轉加入「我們的島」節目組。

接著于立平運用議題分享專題報導製作流程,節目組共有6組記者,平均兩個星期製作出15分鐘以上的報導,在時間急迫情況下,快速產出的新聞要如何有深度?于立平認為,資料蒐集與事前準備是必備的,其中要有個人觀點,更形容報導猶如炒菜,採訪如同買菜,最後如何端出一道有論點的佳餚至關緊要。

至於題材來源,除正發生的環境時事、民間與官方資訊和地方居民告知外,最主要仍是記者田野調查。挑選題材後擬定計畫更要思考為什麼做、目的及討論的議題,強調一定要到現場實地走訪,才能確認事實與了解當地環境特性。

報導後思考,于立平表示,專題報導的製作是為了製造話題而不是論戰,因此製作過程中除加入影像與訪談外,還得邀請學者們論證,並在最後關注政府是否有補助措施等行為,更認為報導應要做到思考、疑問、追蹤與求證。講座最後于立平叮嚀在座學生:「文字與攝影記者不該互相折磨,而是要共同努力找出報導想表達的觀點,朝著互相成就目標前進。」

國企三黃同學分享:「之前大一通識課有製作公民新聞的經驗,原本要參賽但後來種種因素而未報名。參加這次的講座,讓我了解到評審對於新聞內容的標準,認為以後參賽會有進步的空間。」

關鍵字 #大傳系 #公視 #敘事報導工作坊 #于立平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69 B | 更新時間:2023-09-26 | 點閱:29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5-06 16:12:10
  • 線上人數: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