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01-03-05

陸以正: 海內海外,到處都無任所;

講題:我的外交之路

時間:三月二日九時三十分

地點:T505

主辦單位:國際研究學院

【記者李光第報導】「海內海外,到處都無任所;地上地下,還是要有外交。」這是朋友送給陸以正的一副對聯,也是在這場「我的外交之路」演講中,回顧起他四十餘年外交生涯時所做的總結。

陸以正曾任我國駐瓜地馬拉及南非大使,並且曾經在美國從事外交工作長達十六年之久,在四十餘年的外交生涯中,共有三十五年的時間待在海外,他打趣說「蘇武牧羊也不過去了十九年,我幾乎去了他兩倍的時間」。當外交官都以能奉派出國為榮,不過,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苦處,陸以正說「其實在國外的苦也就算了,有幾年回到國內述職,才發現自己連張身分證都沒有,因為每次換身分證的時候我都在國外。」

陸以正第一次奉派出國是在1962年赴美擔任我國駐紐約新聞處主任,主導我國在海外的宣傳工作,當時我國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不過,國際上承認中共政權的國家愈來愈多,因此對外的宣傳工作非常重要。當時我國的駐外人員為了保全我國的國際地位,爭取了很多友邦的支持,其中也與美國的大力協助有關,陸以正說「如果不是有這些努力,其實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可以會提前十年被中共取代。」

以近幾年來許多人推動的「重返聯合國」運動為例,陸以正透露,其實當年我國雖然以「漢賊不兩立」的理由退出聯合國,但事實上當時的蔣中正總統曾經接受過美國讓兩岸擁有「雙重代表權」的提議,也就是讓我國留在聯合國內,只是由中共來承繼我國在安理會的代表權,但是在中共方面其實早就揚言不會承認「兩個中國」,所以即使我國接受雙重代表權,也撐不了太久,「與其到時候被人掃地出門,不如我們有尊嚴地離開」。陸以正以此事件說明,當時我國政府並非出於義憤而做這樣的決定,「一切都是國際現實的考量」。

有道是「弱國無外交」,我國的外交工作多年來受到很大的阻力,陸以正舉例道,在他赴南非就任大使前夕,其實當時的南非白人政府已經有意與中共建交,在我方外交人員的努力下,使兩國的關係又多延續了幾年,陸以正感慨地說「其實國際間是只講實力不講道義的,沒有實力,就算再強調人權、民主,也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

總結一生熱愛的外交工作,陸以正認為,「外交是一門藝術」,針對近年來有人喊出許多外交口號,標榜「城市外交」、「議會外交」、「慈善外交」,陸以正不以為然地表示,其實真正的外交工作還是要由政府來推動,畢竟國民在國外要是有任何問題,發生糾紛都只有找政府幫忙,「外交不是光談理想,完全要講實際」,陸以正認為「開創國際空間不能指望別人」,他以過去在美國從事外交工作十六年的經驗分析「美國不會完全擔保台灣,要站起來還是得靠自己。」

提到擔任外交官的條件,陸以正說,外交官要能守得住秘密,當外交官第一要件要有優異的語言能力,「還要什麼都懂一點,才能交到朋友,為國家建立友誼」。

NO.46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9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20
  • 線上人數: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