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1-02-26

遇見六朝 ?余佩真(中文三C)

還記得從前準備二專及插大考試時,補習班老師總是強調王粲的「登樓賦」是必考的重要文章,並叮嚀我們一定要熟讀,因此大家考前必定對其中較特殊的字詞多加留意,且找出考古題補足自己不了解的部份。其實這篇文章在高職國文課時早已接觸過,但由於老師當時較著重於翻譯的部份,對於王粲的生平只是約略帶過,所以我在學習時對此篇文章並沒有特殊的感受。

因此,當我看到「登樓賦」出現在,上學期文選課所要上的文章中時,就不禁碎碎唸了起來:「拜託!這篇文章我至少上過四次,現在居然還要再學以前就學過的東西,實在太無聊了!」但當老師在課堂上花了許多時間講解、分析王粲生平與其文章中情感表現的關係後,我卻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對王粲因離鄉遠赴荊州投靠劉表,卻未被重用而投閒置散的處境有了強烈的感受。

我想這是因為從前接觸這篇文章時,老師們總是著重於文章本身,而忽略了作者的生平遭遇及其所處之時代背景其實是和作品息息相關的,倘若我們不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蹟如何影響其寫作風格,便無從得知其作品中所欲表達之意涵;另外,從前熟讀此篇文章純粹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在龐大的升學壓力下,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從欣賞的角度去探究文章中的多樣風貌,因而錯失了許多增廣自己視野的機會。

大多數的六朝文人一如王粲,在當時詭譎多變的政治情勢中,仕途並不順遂,甚或因而招來殺身之禍,如嵇康因得罪鍾會而被誅、石崇因與孫秀結怨而慘死,都是令人不忍卒睹的例子。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下,多數士人為求自保,只能以自身的文采來依附權貴,因而形成了「辭藻華麗、鋪排用典」的文風。後世有許多人對此種風格多加貶抑,事實上是有欠公允的,因為他們忽略了當時的政治局勢對文人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再者,講求用字的華麗、鑽營冷僻的典故,雖然容易使文章流於「失真」,但也提供了一個特殊的寫作方向:即透過對文句的刻意經營,而使文章本身更為精簡,並呈現出井然有序的整齊之美。有此心得,實肇因於從前寫作時,往往只想到要如何從不落俗套的角度切入主題,或如何以別出心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卻從未思考過如何建立嚴謹的結構,及如何用心掌控文章的遣詞用句。

因此,在浸濡於六朝文風中一學期後,我深深感覺到自己在文句經營上的進步,並對駢賦這種文體不再心生恐懼及排斥;而對於文章結構的建立,也更加地嚴密而連貫。我認為:讀書最大的快樂不在於各種知識的獲得,而在於自身領悟層次的提昇。當一個人在學習上有所精進而更上一層時,那種喜悅其實是無可言喻,也無可替代的。所以,我期許自己在未來的學習中能更用心,並永遠對所接觸到的知識學問有新的體認。

NO.45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5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