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4-05-18

邱俊達分享如何培育學生專題素養

【記者蔡怡惠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5月14日中午12時,在I501舉辦頂石課程經驗分享,邀請教設系助理教授邱俊達,以頂石課程「前瞻教育設計專題:專題策展型」為例,引導在場與會者明瞭策展與未來的做中學,逾40位教師參與。

「什麼是做中學?專題素養又是什麼?」邱俊達首先以包容性領導力的六大特徵為開頭,說明做中學需探討的四大問題:「從主題探究到問題解決」、「判斷利害關係人」、「從提供工具到主動尋找工具」,以及能「學」到什麼。他指出,真實世界的現象或問題往往多方牽連,引導學生解決真實問題,學會理解與活用知識,比較現象和實踐解方,是面對未來最大的挑戰。除分析當前教育現況,他也以打破同溫層的學習團隊High Tech High為例,點出跨領域專題的施做能幫助我們連結現實世界,消除學用落差。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現實往往連池塘都找不到。」邱俊達說,專題素養是一種以綜合性與實作取向來施作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共融性領導力。學校教育方針應著重培養章魚型人才,既要具備多元專業,還需有整合創新的能力。在專題設計方面,邱俊達以素養導向、PBL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法與實作作為解說,並結合策展來發想,認為策展是一種文化領導力的學習。「在AI時代浪潮中,知識不再是問題,問題在於判讀資訊、分析資訊與理解整合。」此外,他更認為未來的人才除了講究邏輯,還得擁有關懷能力。

「邱老師在AI時代下所因應的做中學策略讓人印象深刻,明白教學也必須隨科技或時間前進。」同為USR「淡水好生活:山海河賦創學院」計畫成員的化學系助理教授謝忠宏認為,能夠與不同領域的教師交流教學想法,觸發新的思考,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驗。教心所副教授宋鴻燕表示,想來聆聽不同的專業和新資訊,「邱老師能將困難的跨專業知識融入到課程相當不易,體認到專題式課程設計良好,學生的學習進程有保障,值得從大一開始就施行此類課程。」

關鍵字 #教學前線 #教發中心 #專題素養 #教設系 #邱俊達 #策展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83 B | 更新時間:2024-05-20 | 點閱:30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6-09 15:44:27
  • 線上人數: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