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1-01-01

社論:新世紀心願景

進入嶄新世紀年的第一個早晨,對有幸躬逢其盛的我們而言,人類的共同願景應是充滿希望的,因為至少我們所憂慮的一些毀滅性意外並未發生。在非理性的集體焦慮因素消失後,更是揚棄過去取向思維的好時機,也就是不應該抱持現在只要不比過去差即可的消極想法,而應是更積極的以未來導向的行動式參與,面對未來趨勢遽變的不連續性挑戰。在共同建構的理念下,激盪思考實踐願景的多元策略情節。

最近因國內外陸續有許多文章或報導在熱烈的討論,大學是否已逐漸迷失於資源之爭中,而失去其追求真理與知識的崇高理念。而教授們也受困於研究、教學以及服務的三角壓力中,難以取得平衡點。然而,抗議與不滿的聲音卻也反映出大學教育仍未喪失其與市民社會的連結。雖然抱怨連連,但顯示出師生、家長與社會組織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深度關切。只是大多數的評論依舊侷限於緬懷過去教育的優渥結構條件,以及往昔在穩定工作環境中的教學熱忱。相對的,卻很少碰觸到大學所經歷的外在結構變遷的考驗,以及其應對之道。

過去兩百年來,大學已由強調哲學、道德教育的學院轉變為以科技為主軸的大型產業研究機構。而且轉變趨勢仍在持續且快速進行中,其中較為顯著的趨勢為:全球化、虛擬化、多元文化以及政治化。

全球化造成政府減少對大學經費的挹注,為了尋求更豐沛的經費支持,不免犧牲學術自由,而朝向更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對知識份子而言,全球化也意味著工作機會將愈來愈少的窘境。

虛擬化則進一步可能重新定義學習的概念,改變師生間的關係,而且擴大了學校招生的對象與來源,其方式既企業化也國際化。

多元文化的敏感度也須要調整腳步。學生們不只想要吸收與未來就業相關的實用知識,他們也同時關心多元認同的通識教育知識意涵。在多元文化的訴求下,忠於單一的國家、神或個人的信念,已逐漸被強調差異性的學習理念所取代。

政治化對於大學的干擾也降低了其自主性。因此需要與之抗衡以擴展與民間社會的連結,維持異議的存在空間,而且此一過程是針對差異信念的理性論辯,而非導向暴力手段的媒介。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菁英型大學如哈佛、牛津等校,將會掌控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傳遞,而虛擬大學的廣為設立也已是時勢所趨。但大多數的傳統大學若企圖在這一波鉅變中脫穎而出,則有賴於開創適切的發展特色。淡江大學的重視未來化教育一直被視為深具潛力的利基,因此也經常成為國內外大學觀摩學習的重點。若輔以發展科際整合為訴求的學習方式,並且深入以多元文化的意涵,從身、心、靈的整合觀點來探索我們所存在的經驗世界知識,淡江大學將會是在走向教育理念與企業經營並重制度趨勢中的未來清流。在新世紀的一開始,我們深自期許淡江人同心且用心來開創並實踐此一願景。

NO.45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0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