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0-11-13

三化政策的再精進

五十週年校慶高潮雖已過去,面向未來,正需我們邁開大步。如何迎向再一個、兩個五十年,激情過後,實值得我們深入省思,因此,本刊再提出幾點看法。

「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是本校既定的發展政策,近年來的努力與成果也大都備受肯定。但我們仍願意以再求精進的思考角度,對本校三化政策的落實提出以下的看法:

第一、「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將淡江大學建設成國際性的一流大學,所以提升自我的實力,使國際一流大學側目才是我們的方向。目前本校國際化的工作多是以國際交流為主,或是大量到國外大學短期遊學、修學分;當然我們知道國際交流是國際化的進程,但往往過度重視形式,就容易使目的混淆,反而手段變成了結果卻不自知。今日積極進行的大三學生留學、引進國際級學者、廣結姐妹校、舉辦國際會議等,應該都只是本校國際化的中程目標。因為我們必須更積極地培養出屬於淡江的國際級學者,和以淡江為尊的學術領域,甚至成為多數外國留學生到臺灣求學的重要地點,如此方能與國際知名學府並駕齊驅。在操作過程中我們認為:應該先回歸本校重點系所的原始思考模式,重點系所必須肩負擴充學術實力與擴大國際交流的任務,學校可以合縱連橫的方式,督促重點系所走向國際舞台,參與並主導國際學術聯盟,藉由學術聯盟或姐妹校,再進入歐、美、日等高水準的學術機構,強化淡江大學的發言權,使國際高等學府認同淡江的學術實力。

另外,本校二萬七千多名學生中,外籍生的人數並不明顯,本國學生自然也感受不到校園國際化的績效。其實每年到淡江學習華語的外籍人士並不少,可是學校一直以事業單位的概念,將這些外國朋友統歸建教合作中心在台北校園經營,我們並不在乎業務的歸屬,但我們認為只以事業營利的角度處理華語教學事務,可說平白浪費本校國際化的最大資源。

第二、「資訊化」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利器,然而在資訊教育中,除了科技新知的傳授外,人文的基礎才是重要的利基,凡事講求快速、虛擬的資訊科技,使人容易忽視了人的主體性,及其對生命的反省與感動。面對虛擬的藝術品,可以有許多的理論分析,可是最基本的美感卻盪然無存;全文檢索可以有效率的查閱相關資料,然而面對文獻實物的感動及其創作者的精神,也因此而不復存在。更有甚者,有外電報導美國有科學家發明了以肉類為能源補充品的機器人,我們對此有無限的憂心,不僅人的生命主體喪失,人類的未來也可能因此斷送。所以資訊化的目的與發展,是教育者必須深思的課題。當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學校勢必不斷更新設備,才能趕上資訊潮流,在有限的資源裡,其經費的排擠效應,更是主事者應當謹慎規畫的。

第三、「未來化」在本校已推展多年,也可以說是國內未來化的先驅,既然未來化是本校的重要特色,學校應投注更多的資源全力發展此一領域,使淡江成為臺灣未來學的權威。觀諸學校整體發展策略上,對未來學的支援尚有不足。目前未來學課程是本校通識核心課程中的一個學門,屬於教育發展中心下的二級單位,由一位組長和少數幾位老師擔負此艱鉅的任務,在例行的工作之外如何要求其為學校規劃整體策略性的發展,如何承載更多的積極性作為。因此,我們建議學校的組織架構可以再靈活些,將學校策略性發展方向的單位,提升到該有的重要位階,再以實際的工作績效要求主事者,如此方能將淡江大學的特色顯現於世,強化淡江大學的競爭力,並確實邁上國際性的舞台。

NO.45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81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4 18:13:08
  • 線上人數: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