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0-10-02

王文進筆下的淡水甜膩的像一封情書

【記者賴映秀專訪】看過王文進老師寫的《豐田筆記》﹙九歌出版﹚,大致上會有一個疑問:「怎麼一個以花蓮為地名的書,前三分之一盡是寫著淡水河、觀音山?待細細品味過他的散文之後,就不難發現,這個「新花蓮人」,原來是個詩人陳黎筆中「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而他所寫的,就是他自稱的心靈故鄉──淡水的回憶。

「很多人說我寫淡江那一段,比東華好,可能是多了人的熱鬧和年華歲月的回憶吧!」現為東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他,儘管所描寫的東華,是台大校園的三倍,連騎腳踏車都要騎到腳痠;擁有一個「寧靜」的小湖之外,師生還可以在校園裡,因為尋找一個不易為人發現的「隱湖」而每天玩著幾乎是捉迷藏的遊戲,羨煞五虎崗上的人們。但在台灣另一岸的讀者群們,反倒是跟隨著散文裡交綜的人文、情感起伏,羨慕起淡江人來了。

曾經是北淡線上徘徊的淡江學生,王老師在書中對於七○年代的淡水,有著完整而且唯美的回憶:「淡水的七○年代就是用那種大山大水撐起來的舞台,讓許多人物任意地去組合自己的戲碼與靈感……」。甚至連在師大修碩士期間,怎麼也離不開淡水,乾脆在沙崙找了一間農舍住下:「四周是稻田,一直延伸過去是座燈塔。碰上風雨交加夜晚,燈塔的光一閃一閃地撲窗而來,有時整個房間竟像船一樣的晃動起來。」直到後來在本校中文系兼系主任,還是不改他對淡水的依戀口吻:「每當累得口有些乾澀的時候,從淡江校園遠方看得到的大屯山稜線處,就彷彿會傳遞來一泓甜美的泉水。」難怪連他自己都要說,雖然已是遍嚐風霜的中年,只要寫淡水,他的筆調和用字,就會不知不覺的甜膩得像封情書。

大概是他筆下李雙澤、蔡憲崇醫師、七○年代的北淡線、大屯山太過於活靈活現,而他詩樣的心情和「一提起淡水,時間立刻靜止,生命永遠定格著二十歲的悸動。」這一切的一切,怕是給人打擾了、破壞了,他現在的心情是:「我要離開淡水,才能夠想念淡水。」仍然住在石牌的他,雖然偶爾也會到淡水河邊走走,但他總是趁著夜晚來襲的時刻匆匆來去,「不忍心看到變了樣的淡水。」,甚至連克難坡也愈來愈是提不起勇氣上來了。

儘管如此,他仍然關心五虎崗上的消息,他一提到淡江人在文壇的成就,就眉飛色舞:「陳映真、洛夫、方辛、陳列、朱天文、鄭寶娟、曹麗娟、蔡素芬、袁哲生、陳建志……,都是淡江的。」他憶起某屆的五虎崗文學獎在聯合報副刊,作為該版的「全國大專文學新人作品展」首篇登出,版面還特地配上五虎崗上盛開的苦楝花樹照片,是怎樣的羨煞那些木棉道下的才子才女。這些往事,在王老師的口中,都津津有味,彷彿將來再寫個十篇八篇都說不盡。

NO.44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88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