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06-05

在淡江教了大半輩子 處處有感動

【記者蔡欣齡專訪】「大半輩子」是多久?如果說,今年七十歲的王仁鈞「大半輩子都待在淡江」,應該不為過;從求學到教學,他在淡江已經待四十一年了。

民國三十七年來臺的時候,王仁鈞高三,本來是想回大陸讀大學的;眼見局勢日漸無望,他於是辭去任職七年的小學教職,準備投考臺灣的大學。考上英專中文科之後,他先去中央電影公司當了一年美術設計師,存些積蓄。民國四十七年,王仁鈞正式成為淡江文理學院第一屆中文系學生,比同屆的年齡大了近十歲;連他教過的小學生胡傳安,都成了他的學長呢。

大學時代,他是優秀青年代表、學生總代表、書法社社長。為了拼獎學金,他的學業成績年年第一。畢業典禮那天,他幾乎代領了所有的獎項,包括操行、服務等六大獎;也代表畢業生致詞。這般耀眼的成就,自然引起師長的愛護,當時的註冊主任張建邦,經常提供他最新的獎學金消息。王仁鈞說:「師長的關心是我留在淡江最大的原因。」

四年助教、三年講師、三年副教授;又是一個十年,王仁鈞通過論文審查,順利升等教授。他跟著創系的許世瑛老師研究《莊子》的虛字語法,幫著晚年幾乎全盲的許老師寫聲韻學、中國文法的板書。及至老師去世,王仁鈞代為照顧師母,同一時間,體弱的妻子病情加重,唯一的兒子又意外受傷;他的身體負荷太多壓力,「另外,自己還要寫論文,要追逐這個、追逐那個,要要求學問上的什麼......等等」,然後就累出病來了。

這場病讓王仁鈞仔細、冷靜地觀照自己的生命,就此展開「寧靜致遠、澹泊明志」的生活態度。衡量身體的健康狀況,他慢慢有些放棄和丟開;這樣的轉折,在意志上是堅持的,行動上卻是緩慢的。「到今天為止,我縱然馬上退休,我在心理上、在行為上,沒有任何一點說:『我反正要結束了,我就鬼混一下算了』,我從來沒有過。」王仁鈞的人生觀受莊子的影響而來,他並沒有自私地退縮、躲開,而是積極運用展開的那一面。

他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下,展開美學的體驗。「《莊子》的文字處理真是美不勝收;其所表現出來的想像力,也突破了某些特定的拘束。」他說,任何東西都可以美,只要給人的感覺超出實用的功能時,它的美就出來了。例如喝茶,解渴是它的功能性,但是若不把茶當茶喝,香和趣味就出來了。上課也可以美!當老師完全忘掉他自己,在傳授知識之外,突然發起瘋來,扯完了又回來,這股「跑野馬」的勁兒就是一種美。

他說:「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書法對他而言也是這樣。最初接觸書法,是由於家學的關係;王仁鈞五歲半就開始拿毛筆,在求學過程中,每次參賽、每次得獎。「我剛開始很認真哦,後來才知道,原來書法還有一個藝術的路線,於是我就開始追逐。」隨著人生歷鍊的轉折,現在他並不追求任何成就,也不求史上留名,這個時候,心情反而輕鬆了,書法成了他人生的避風港。所以他教學生的時候,特別注重一筆一畫的訓練,因為有了這個基礎,才可以隨著心境自由展開。

王仁鈞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藍色碎花布所做的面紙套子,「這是學生做的。因為我上課常常會流汗,那種塑膠型的太小、不好拿,他做大一點給我。」王仁鈞不記得這位細心的學生上過他什麼課,也不記得他叫什麼名字,唯一肯定的是,這個面紙套子「我大概用了三、四年吧。」情緒所至,王仁鈞若有所思地說:「這種事情很多耶!」他所記得的是一種感動,一種互動之美的享受。他覺得,師生之間的情誼是相對的,「你必須先對他有情,然後才會發現,他對你有情。」

關於退休生活,王仁鈞第一個說要陪太太,然後是煮飯、洗衣,還有就是看書、寫書法。多年來,王仁鈞把家中的事情交給太太,因為有太太的支持,自己才能放心追逐。除了家事之外,退休之後還有很多莊子、美學方面的書讓他隨心所欲地看。人生到這個階段,他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生命」。

編者按:本校五位教授將於今年八月屆齡退休,對他們而言,其實退休後才是人生的開始。本報將專訪在本校已服務三十七年的王仁鈞老師和三十五年的陳天文(下期)兩位長青樹,談談他們在杏壇的歲月。

NO.43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4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