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新聞 2000-05-15

學生行為表現導師角色重要

【記者張毓純報導】本月二、三日在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行,為期兩天的「全校導師暨訓輔人員知能研討會」,在政大心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鍾思嘉博士及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張尚文醫生的精采演講中落幕。

會中首先頒獎表揚30位優良導師,校長張紘炬致詞時表示,十分感謝導師,因為導師是和學生溝通最辛苦,也是貢獻最大的一群。他說,以往大學部的同學自殺,多是因為感情因素造成,今年大學部則沒有自殺的例子,但是去年八月至今已有三個研究所二年級的學生自殺殞命。校長呼籲,對於可利用於自殺身亡的媒介物應該嚴格管理。此外,學校將一次1/2制度改成兩次,減少了學生不少的課業壓力,也使那些被退學的同學更能處之泰然。今年度騎機車死亡的同學也減少了很多。

第一天的研討會上,由鍾思嘉博士專題演講「大學生異常行為的觀察與輔導」鍾思嘉博士所探討的異常行為,是指學生異於平常、不尋常的行為,而非以心理學上所說的異常行為。如何能觀察學生的異常行為,他說,平常上課老師要多觀察學生,從學生出缺席、上課位置、精神狀態、外表、氣色,皆可嗅出學生異常行為的端倪。他舉例,他發現的一個女學生,已很久沒有來上課,打電話去關心才知她因感情受創,在家中酗高粱酒。

此外,鍾思嘉博士表示,還能從學生的生理上的疾病反應、同儕間的關係、學生的穿著打扮,以及特殊嗜好中發現學生生活上的改變及問題,例如從學生表情上發現是否不舒服、和人相處是否容易起口角、為何突然有大量菸癮、暴飲暴食等情況。在預防學生自殺事件方面,他說,當人出現將最珍貴的東西分送給人的情況,已是自殺傾向最為危及的時候。說一些告別及平時不會說的話,也都是自殺的明顯徵兆。他呼籲,學生出現成績大起大落、違反校規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在,老師們切勿等閒置之。

第二天的研討會,由張尚文醫師主講「e世代大學生常見之心理疾病與壓力調適」。張尚文醫師以精神醫學的觀點論述,他說小至五、六歲,大至七、八十歲,都有可能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他笑稱,每天早上翻開報紙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無精神病犯罪,再看看是否為自己的病人,深怕有怠忽職守的地方。演講中,張尚文醫師將精神疾病分為很多種,加以一一論述症狀及特徵,有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官能症等精神疾病。

很多父母會怪罪學校環境給予學生太多壓力,使致孩子精神分裂。張尚文醫師澄清,其實,精神分裂症在先天上的遺傳因素,大過於後天所給予的環境壓力。他與在場的老師訓輔人員分享,當他輔導類似問題男女感情問題時,會要對方試著回想分手的原因,是否有徵兆兩人在一起時快樂嗎?好讓對方釐清思緒。研討會末,張尚文醫師以無尾熊一天睡二十二小時,好似無憂無慮、很幸福,但希望大家知道,其實人生到處都有壓力,好的壓力能提升學習效果,完全沒有壓力也不一定快樂,因為我們還沒學會悠閒過日子。

NO.43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2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