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4-03-08

《淡江時光機》

身為淡江人,想要跟浪漫撇清界線,似乎有點難。

河堤、渡船頭、夕陽、淡海、小鎮。校園位在多雨多風的山坡上,淡江人向來浪漫成性,不管與生俱來,還是浸潤其中潛移默化,總之,濕冷的天氣就躲在被窩不出門,太陽一露臉就賴在陽光草坪日光浴,蹺課的藉口向來不缺。

側門 親親麵包 綠野滷味 幸福的墮落街

可是浪漫不能果腹,肚子,還是得填飽。

早些年,往來山上還不算方便,學生大多在側門、大田寮與後山黃帝神宮附近租屋而居,入夜之後也只有側門水源街一帶燈火通明,許多「資深好店」就躲在巷弄之間,加上當時盛行的撞球間與手足球檯,以及二樓以上窗口不斷傳來的麻將聲,我們於是戲稱側門周邊為「墮落街」。

「親親麵包店」俐落幹練的老闆娘一向精明,但出爐鬆軟的蛋糕土司總是讓人垂涎,手頭緊的時候,一條白土司夾肉鬆也可以撐好幾餐。依稀記得親親隔壁有家牛排攤,之所以稱為「攤」,實在是裝潢陽春,連透明鋁門都省了,鐵門一拉就做起生意,遠遠望去,像麵攤,但冒煙的鐵盤盛著豬扒牛扒外加堆得又高又尖的鐵板麵實在顛倒眾生,要不是同學領獎學金請客,或硬ㄠ學長買單,平常也只能刻意路過淋一身黑胡椒香氣,然後到隔鄰的自助餐點三樣19塊錢的青菜豆腐外加荷包蛋果腹。

「綠野」原是一家子兄弟姊妹共同打點的,一樓賣保麗龍餐盤簡餐,二樓高級了點,燈光也暗了些,同樣的排骨飯雞腿飯換成瓷盤就貴了兩倍,後來豪爽的綠野姊妹們在門口擺起滷味攤,一轉眼竟也超過二十年。而今店面租給便利店不賣餐了,倒是滷味攤子始終在,偶爾返校,坐在側門階梯上,遠遠看著綠野滷味的招牌,竟是甜甜的安心。

好來 蘭欣 白河 泊馬

大二搬離松濤館之後,租屋在側門土地公廟附近,「好來餐廳」就在屋旁,各式簡餐都用咖啡色透明圓盤裝著,份量不多,女生恰好,男生就只能不斷要求加飯。後陽台有幾個戶外座位,看得見觀音山淡水河,社團經常約在那裡聚餐,興致一來,四部混聲唱起歌,歌聲襯入山河天色裡,總也是年輕,膽子大了點,全然不在乎隔桌用餐人的側目。

若提起浪漫,絕不能忘記松濤後門對街的「泊馬」,那幾乎是山上第一間唯美裝潢的「喫茶店」,矮矮的桌,四方抱枕,各色紙糊的吊燈低垂著,彼時的男女同學談情說愛總是靦腆,不若現在的電光火石,泊馬這店名聽起來又很古意,即便是約會也不得不說些文藝腔,至今回想,那生澀竟是稀有美絕。

暌違淡江多年,再回水源街一帶,只要見著親親麵包店就雀躍不已,好像自己瞬間年輕成當時的學生模樣,一條土司就可天荒地老。直到某一年發現親親麵包店遷走了,竟是悵然,落落寡歡,愣在街道上失心落魄,彷彿回不到那個年頭了。循著巷子往裡走,賣羊肉羹魷魚羹的小攤還在,麵食超美味的「蘭欣」不見了,不知是改了店名還是換了老闆,但麵品好似還活著,在側門幾家店的菜單上都有類似的味道。之後聽說正牌「蘭欣」已遷往力霸大學城,親親麵包一溜煙往山下去了,總也是繞著淡江持續營生,安心了些。巷底的「高賓」倒很硬朗,十數年不變,多數店家幾番轉手折騰,再努力想想,「白河」似乎也隱沒在記憶遠處,當時餵養自己年輕腸胃的菜色啊,竟也成了歷史。

側門一帶,彷彿抽了脂又打了肉毒桿菌,時髦光鮮極了,想當時舞禁未開,入夜之後,某些店家拉下鐵門,做生意的桌椅堆在角落,考究一點的,還在天花板上安裝了旋轉五彩燈光,班級慶生舞會、跨系聯誼或小天使認親,唱片音響是同學自己張羅的,冰紅茶或熱湯圓是老闆準備的,租金不太貴,教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太打擾。

提起教官,倒想起一件事情來,親親麵包店旁的巷子轉彎處,原有一家退休老兵經營的水餃店,某學期發生租屋水餃店二樓的學生染上傷寒,那家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教官們倒是豪情萬千整隊去吃水餃,還對著圍觀的學生拍胸脯吆喝,進來吃啊,沒問題啦!

教官在淡江校園多少也沾著浪漫習氣,我總覺得吃水餃那件事,最浪漫。

英專路 當歸土虱 大滷麵 大順合菜

早先幾年,山上既沒有超商又無眼鏡行,想要買吹風機電暖器甚至為了一罐隱形眼鏡藥水,都必須央求騎機車的同學載一程,要不然就勇敢挑戰一百多階的克難坡。近來山上不但有大型連鎖電腦量販店進駐,登輝大道切斷後山的神秘穴道之後,山下英專路進而轉型為華麗的夜間市集。以前為了熬過冬天濕冷低溫,只能吃當歸土虱驅寒,現在「台G店」補品雞湯一應俱全,八十塊錢就能盡興,好過在宿舍裡哆嗦餓肚子。

整條英專路上,吃的、用的、穿的,都齊全了,同學之間失戀相挺心事訴苦,少不了鹹酥雞鹹水鴨石頭烤玉米搭上珍珠奶茶相伴,最讓淡江人回味的老牌大滷麵悄悄搬進巷弄間,掛起「寶翔家常麵館」新招牌,水源街一段117號,繼續看顧淡江人的肚皮。

「大順合菜」是怎麼也忘不了的,菜餚醬汁都可攪拌多吃上幾碗白飯,上菜速度驚人,同學間吞嚥的速度更嚇人,那熱炒的煙霧還在席間裊繞,盤子即已見底,老淡江人一提起大順,總是舌尖一股思念的鄉愁,跟著心底一陣溫熱,那些年,唉,多美好的歲月啊!

清水街 香酥芋頭 渡船頭 半坪屋

走遠一點,走進淡水小鎮,很容易就變成觀光過客,撇開阿給鐵蛋魚丸,淡江人其實有自己的覓食地圖。

清水街與中山路口,靠近信號燈斑馬線小廟旁的「香酥芋頭」,是許多畢業經年移居海外的淡江人無法割捨的青春滋味,圓滾長型的芋頭總是炸得酥脆不甜膩,入口滋味特好,進了肚子更添溫暖。畢業之後,我跟香酥芋頭失聯許多年,遍尋不著,總是扼腕。這一個冬天,約莫是寒流來襲的飄雨黃昏,隔著下班車潮,居然發現那攤子依偎著牆邊亮起鵝黃色燈泡,位置搬到昔日小廟對面,小廟倒是拆了,那香味是怎樣在年歲裡稀釋都不肯忘的,我站在對街紅了眼眶,老闆娘接替過世的老闆繼續翻滾鍋內酥脆的芋頭,好一場人生的久別重逢啊!

穿過傳統市場,渡船頭鬧中取靜獨樹一格的,要屬老店「半坪屋」了。手工糯米腸、米粉湯、大腸小腸豬肺黑白切,老闆娘是個乾脆俐落的大姊,店面雖小,但堅持淡妝脂粉上陣,店內無桌椅,顧客只能坐著圓板凳依偎著一整鍋香氣誘人的米粉湯呼嚕吃食,嗅著不遠處的渡輪碼頭河水氣味,漂泊的小鎮風情沈入心底,不是淡江四年不能瞭其真滋味。

還有還有 溫州餛飩 許義魚酥 黑店排骨

同樣不變心的,還有中正老街上的溫州餛飩、桂花荔枝冰、許義魚酥,和遠在淡專的黑店排骨,淡專已改口稱為真理大學,那黑店排骨的味道卻忠貞不二,老闆堅持不安裝冷氣,而同樣堅持在夏日高溫下揮汗進食的人,想必也是心甘情願了。

離開校園十幾年,淡水暮色送走一批批學子,觀音山亦目睹小鎮逐漸婀娜,我總是在特別的氣溫裡,想起過往淡江起居的酸甜歲月,於是搭乘捷運,循著當初北淡線的軌跡,回到淡水小鎮。這些記憶裡熟悉的小店,想必也是有緣同在那幾個年頭來到淡江的人,才知其甘甜美味啊!

淡水小鎮,淡江人。青春不老的吃食氣味,足夠一輩子思念了。

NO.56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355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