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4-03-15

校園民主與學生參與

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努力過程中,淡江大學的校園一向是活潑開放,畢業的學生大多留在國內服務,特別是受到企業界的青睞,這是讓淡江人足以自豪的地方。然而,我們的校友在政治層面的參與、或是對於政治議題的發聲,似乎比他人低調得多,此一現象可以從同學對於學生議會選舉的冷漠,看出一些端倪來。

誠然,大家都會同意,政治力量絕對不應該介入校園,不過,大學卻沒有拒絕關懷國家大事的特權,不管是學生、還是教職員都需要培養這種身為公民的責任感,正是大學教育的天職之一,特別是透過校園民主的參與,讓自己去發現個人的權益與他人的公共利益的分野,逐漸尋求自我的定位,為進入廣大的社會作準備。盧騷曾說,人們必須「被迫去自由」,也就是說,除非我們經過參與而強迫自己發展,不可能在制度中真正感到悠然自得。

究竟是甚麼原因造成同學們對於政治的低度參與感。如果我們從正面來解釋,或許是大家已經很滿意目前學校的整體運作,因此就沒有參與決策的必要性;也有可能是同學還有其他表達意見的管道,譬如透過導師及班代表等,而學生議員的功能就顯得沒有其迫切性;當然,學業的壓力或許是更重要的因素。

儘管如此,我們不得不對於同學的冷漠表示憂心。任何制度即使再如何完善,如果成員吝於作起碼的參與,那麼,彼此的共同體感受就無從培養,人來人去,大學彷彿只是學子逡巡的大型職業訓練單位,也就不會產生深厚的感情眷戀。進一步來看,如果大家都自足於現狀的話,那麼,學校就沒有再往前精進的動力。

相對地,我們也不要排除,同學是否懷疑選個學生議員又能改變甚麼,換句話說,是無力感促成參與冷感。果真如此,我們就要作全盤的檢討,究竟學生對於課業學習,像教學評估、課程改進等,或是學校的行政措施,例如入學、懲處方式等,是否在還有其他的企盼被忽視了?

政治哲學家Richard Dagger說:「如果沒有人投票,就沒有人會贏,那麼,體系會隨著崩潰。」坦白地說,無力感是弱者的自我麻醉藥,只會腐蝕年輕人改造社會的赤子之心。我們也必須指出,任何權利都是爭取而來的,沒有參與就沒有權利的進展。如果,校園民主的最高境界,是學校與學生的「共同決定」(co-determination),當學校嘗試著在激發師生無限創造潛力、不再視熱情潮騷為校園動盪之際,先決條件還是大家願意冰釋內心長期禁錮的政治凍原,不管是校園選舉、還是即將來臨的國家大選。

近日,中選會為了投票方式傷透腦筋,我們何不思考結合機械、資訊,以及政治學的專業,實驗設計先進的投票機(手動、光感、按鈕),特別是瞳孔或是指紋式的身分認定,用在下回學生議會的選舉,一來可以吸引學生參與,二來可以貢獻社會,你認為如何?

NO.56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3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