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8 NO.650 特刊
校長 張家宜 首先恭喜各位在蟬聲唧唧的唱和中踏上克難坡,投入淡江的懷抱,為淡江注入新的活力生機,內心除了欣悅、感動之外,更期盼大家能珍惜此美好的機緣,在卓越的學術殿堂裡善用知識寶庫,進德修業,力爭上游,在共好的校園裡,五育並重,健全發展,為生命寫下美麗樂章,莫負青春。 本校的校歌裡有一句話:「願乾乾惕厲兮,莫辜負大好之時光。」這是語出古時候商湯刻在銘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也說:「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又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本校從民國39年創校到現在...
點閱: 1225 | 下載:
2006-08-08 NO.650 學校要聞
【本報訊】本報優惠新生及家長,並幫助新鮮人掌握淡江資訊,即日起訂閱淡江時報僅收郵費,一學年200元,四學年700元,終生訂閱只要3600元。訂戶並享免費訂閱本報中英文電子報,歡迎劃撥訂閱。 本報創刊至今逾50年,每期發行3萬份,為淡江校內發行量最大的平面媒體,報導淡江校園新聞,學期中每週一出刊,每學年出版36期,於淡江校園內發行。分為學校要聞、綜合新聞、黌宮珠璣、瀛苑等4個版面,深受師生喜愛。...
點閱: 1069 | 下載:
【淡水校園訊】學術副校長馮朝剛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楊龍杰,指導博士班研究生徐振貴,參加6月底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三屆亞太傳感器暨微奈米科技國際研討會議」(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Transducers & Micro-Nano Technology;簡稱APCOT 2006)發表論文,榮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點閱: 1292 | 下載:
【記者鍾宇婷淡水校園報導】今年暑假本校姊妹校交換生及留學生共250名同學,將於大學三年級出國留學一年。其中外語學院153名各系留學生,將分別前往7個國家12所大學;國貿系英語專班54位大三同學也將赴歐美等國。交換學生暨留學生授旗儀式將在8月16日於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行。
點閱: 1083 | 下載:
【記者陳思堯淡水校園報導】中國武藝「霍元甲」、中式芭蕾「扇子舞」、台式搖滾樂和淡水社區大學的踢躂舞等多元的表演,為推廣教育中心於7月10日至8月20日在淡水校園主辦「2006年海外華裔青年華語研習營」,揭開絢爛序幕。
點閱: 1155 | 下載:
【記者陳瀲文淡水校園報導】新鮮人看過來!身為淡江人,當然要了解學校及淡水地區的人文風情,本校商管學會向大一新生招手,特別舉辦「故國神遊」活動,9月9、10日將帶領新生一起暢遊淡水名勝古蹟。
點閱: 1089 | 下載:
【記者林健暐台北校園報導】為解答新生對大學生活的疑問,增進新生與學長姐情誼,本校各縣市校友會、在校生中學校友會及校友服務暨資源發展處,將自8月10日起在全台各縣市舉辦18場新生暨家長說明會,歡迎踴躍參加,場次及時間地點請洽校友服務處(電話02-23515123,網址http://www.fl.tku.edu.tw)。
點閱: 1070 下載:
【本報訊】本校素來享有「數位天堂」美名,學校行政上以「資訊化」著稱,近日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ISO27001:2005新版驗證,並於7月13日正式取得證書,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得該驗證的學校單位。
點閱: 1289 | 下載:
【記者熊君君報導】打手機不用錢?好康送給全淡江師生,台灣大哥大與宏碁電腦於7月12日宣布與本校合作,將整合大學校園的無線通訊網路及行動通訊,聯手打造本校成為台灣第一所多網整合行動校園。
點閱: 1256 | 下載:
【記者符人懿淡水校園報導】新學年新氣象,本校蘭陽校園將增設社區發展學院,淡水校園新設學習與教學中心,另有23名教學行政單位一、二級主管易人,已由校長張家宜於8月1日主持交接佈達典禮。
點閱: 1102 | 下載:
【本報訊】大學聯考今日放榜,本校預估將錄取台北、蘭陽兩校園10個學院44系組3529名新生,加上之前錄取的個人申請、學校推薦及其他方式入學新生,共有大學部4725人、博碩士班1643人、轉學生1009人,及國際學生280人、雙聯學制13人,進修學士班809名共8479名新生。
點閱: 1022 | 下載:
【淡水校園訊】淡江機器人再獲世界冠軍!電機系新任主任翁慶昌帶領14名同學,6月30日至7月3日遠赴德國多特蒙得,參加「2006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在17個國家50支隊伍中,勇奪視覺全自主機器人組(RoboSot)冠軍,及人型機器人組(HuroSot)季軍,展現優異的研發創新能力。
點閱: 1613 下載:
2006-06-20 NO.649 特刊
全球化研究與發展學院長陳國華 新世紀高等教育面臨轉型發展的絕佳機會,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競爭和整合策略中,淡江大學掌握了全球化趨勢下的文化、思想與人才的高度流動,積極的運用資訊科技和數位學習革命優勢,建構多元社會人口結構中的開放與終身學習情境。更重要的是規劃也期盼已久的「智慧之園」──強調全人教育的蘭陽校園,隨著北宜高速公路打開空間疆界限制,將更可以積極的進行整合式校園理念的實踐。當然,可預期是當面對長遠未來時,因缺乏過去經驗或實際範例可以依循,難免在期待與希望的願景中,也同時參雜著憂慮。因此...
點閱: 905 | 下載:
成人教育部主任施國肱 民國94年秋蘭陽校園招生開班,淡江大學歷經55年的拓展,在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全心投入的帶領下,本校經歷三波的努力,全校師生以無比歡喜的心情,迎接全面性十項優等評鑑成績的肯定,這是我們邁入第四波的今日最好之回饋。 本校現今擁有3個實體校園及1虛擬之「網路校園」,網路校園貫串了3個實體校園並擴向全世界。基於推廣教育的特性及目前時空之環境,台北校園為本校發展推廣教育的最適地點。人稱「知識之海」的台北校園坐落於台北金華、麗水街上,以服務為主的終身教育、推廣教育、成人教育及技職...
點閱: 926 下載:
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楊瑩 從1950年創校至今,淡江大學已進入第56個年頭,尤其蘭陽校園今年的正式啟用,不但使淡江正式擁有四個校園:淡水校園、台北校園、蘭陽校園,及網路校園,同時也使淡江的發展達到一個高峰,進入淡江的「第四波」。 淡江的第一波是以奠基為主,第二波側重學校的定位,第三波強調品質之提昇;前面這三波的發展與成長,可說主要是在延續淡江既有的傳統,模塑淡江辦學的特色,代表一種歷史傳統的延續。若以S曲線的觀念來看,當前邁入第四波的淡江,正力圖開闢「第二條新的S型曲線」。 為確保學校...
社區發展學院籌備處主任蔡信夫 「人」不僅僅要生存,更需要又創新又成功又好運的人生,「成功」即扮演好人生歷程中的每一個角色,「好運」即是心想事成,知足常樂,而要能成功和好運,就必須具備以下5個要件。(一)認真,人須埋頭苦幹,為收穫而耕耘、任勞任怨。(二)博學,知識由學習而來,而智慧是知識的應用,在此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一定要有多方知識,始能於適當時機採適當方法。(三)廣交友,培養本身的氣質、表達能力及迅速且正確的反應能力,將是交友的基礎,俗云人際關係可以讓你成功亦可讓你失敗。(四)親兄弟明算帳...
點閱: 933 | 下載:
雪山隧道的開通即是北宜高速公路的全線通車,這是蘭陽地區極為重要的時刻,不僅縮短台北與宜蘭的車行時間,拉近城鄉距離,也造就了淡江大學第四波整合最好的契機,蘭陽校園也因此成為淡江大學的共生體。
點閱: 888 下載:
創業發展學院長 李培齊 環境在變,時代在變,思想在變,科技在變,但是淡江總是變在所有變化之前。 早在「資訊化」還只是教科書上的一個名詞的時候,淡江的資訊化就已經走在所有大學之前,訓練出一批批優秀的資訊人才。當資訊發達將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拉近之時,淡江也以先鋒之姿,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姊妹校的網絡,開拓及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觀視野。如今面臨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大學數目的遽增,全球化競爭的來臨,淡江又以不同的思維與制度創辦了蘭陽校園,改變了一般人長久以來對大學教育的認知,重新闡釋了大學教育的目的,以英...
點閱: 972 下載:
蘭陽校園主任林志鴻 隨著蘭陽校園招生的啟動,學校正式進入第四波;隨著蘭陽校園師生的進住,多元一體的四校園架構隨之成型,運作機制也實質啟動;隨著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貫穿後的正式通車,讓學校四校園空間架構得以更緊密的結合,此種更為緊密結合的四校園空間架構,正是本校展現其在高度競爭高等教育市場的基礎動力,也正式凸顯空間是一種資源,而不是一種限制的利基思維,因此,唯有善用多元一體的利基思維,才能使本校再創第四波新S曲線的高峰。 林美山下一些鄉親的對話: 「淡江的學生來了,我們蘭陽地區的一些大學...
點閱: 983 | 下載:
資訊中心主任黃明達 一、教職生皆可免費於四個校園內以「無線」或「有線」互通電話或上網 本校校園與校園之間,雖然距離有數十公里,但透過網路整合四個校園之通訊,可提供下列服務: 1.利用擁有無線傳輸功能的手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個人數位助理)、或筆記型電腦等,於四個校園內任意地點,透過校園內的無線網路,皆可免費互相對談、上網、或直接與四個校園內任何電話分機(免費)或外線互通。本校於無線網路系統完全建置完成後,全校教職生可各別擁有一個電話分機號...
點閱: 93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