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簡介
時報沿革
本報創設於民國42年,原名英專週報,陳維綸先生為第一任發行人,當年擔任院長的張建邦先生任第一任社長,其後曾改名淡江週報、淡江週刊,直到民國78年改名為淡江時報,至今近七十年的歷史。
->英專週報(民國42~47年)
->英文報COLLEGE ECHO(民國42~68年)
->淡江週報(民國47~48年)
->淡江週刊(民國48~78年)
->淡江時報(民國78年迄今)
本報宗旨
本報基於服務師生校友,共有以下五項宗旨:
強化校園活動報導、增進師生員工情誼、加強校友家長連繫、提升學術研究風氣、發揚淡江文化精神
●強化校園活動報導
從校慶活動、畢業典禮等學校的重要活動,到一般的學術交流、校內聯誼乃至學生社團活動,皆是本報的報導焦點,這一點一滴的訊息傳達,讓校園平添幾許朝氣。而本報也一直以作一個平實的校園媒體為目標。
●增進師生員工情誼
本報是淡江大學的行政機關報,不但是師生員工溝通的橋樑,在學校事務的聯繫上,也藉每週一次的交流而拉近彼此距離,讓淡江人的心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加強校友家長聯繫
本報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聯繫,除於新生入學時製作新生特刊,介紹本校現況外,並鼓勵家長及校友訂閱,以期能了解學校治學方針。
●提升學術研究風氣
教學、研究、服務乃大學三大目標,在求新求變的今日校園,更要提升學術品質,創立本校學術聲望。為配合學校此一理念,我們在報導方向上鼓勵學術風氣,表揚傑出研究成果,本報新聞、專題、專欄等皆以此為出發點。藉著學術及研究成果分享,將本校朝國際一流學府邁進的目標深植淡江人的心中。
●發揚淡江文化精神
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是淡江人一貫的目標,也同時形成了淡江人的文化,此一優秀的文化傳承,表現在秀麗的校園美景、開放民主的學風與活潑清新的朝氣上。發揚此一優良文化精神,是本報最終目標。
人事概況
本報83年成立淡江時報委員會,現由秘書長劉艾華擔任主任委員、社長及總編輯,並編制行政1名、編輯4名。
發行現況
本報週一出刊,每期閱報人數3萬人次,除放置校內各大樓報櫃供師生免費取閱外,並以最快之速度發派至台北及淡水校園各教學行政單位。
此外,在校園外同樣可以看到本報,因為贈閱戶遍及各大媒體及高中以上的學校,再加上家長及校友熱烈的訂閱,使淡江時報走進每一個淡江人的生活。
為符合讀者多元閱讀習慣和發展媒體數位匯流趨勢,本校時任校長張家宜指示,淡江時報自106學年第二學期,即1060期(107年2月26日出刊)起改為雙週發行紙本,電子報每週發行,網站新聞每週更新,重要新聞即時更新。
版面規畫
本報定位為一校園機關報,皆以報導本校及校園週遭事物為主,並提供師生發表之園地,是為全體淡江人之溝通橋樑,其版面規劃如下:
●一版
「學校要聞」版。包括學校重要新聞、政策報導、校園學術活動訊息及演講看板等,另「《菁莪•淡江》校友嘉言錄」,收錄本報過往採訪「卓爾不群」傑出校友們的經典內容,是淡江人每週必讀的版面。
●二版
「趨勢巨流河」版。「一流讀書人」專欄以對談的方式,導引學術殿堂的論壇與閱讀旨趣,在無形之中培養讀書風氣;「留學傳真」刊登學生大三出國留學或交換生學習心得,甚至是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的經驗談等,推動本校國際化成果。另包括廣受喜愛的多益大勝利、心靈花園、酷學習、智慧財產權小測驗、人物短波及各單位之宣導專欄等。另,為配合學校,每逢重要時刻即發行特刊,形塑論壇、凝聚共識、傳遞價值,為一多功能的版面。
●三版
「學習新視界」版。每期新增蘭陽校園新聞、台北與網路校園動態等新聞版面,亦有報導師生、校友動態的「人物短波」,以及「卓爾不群TKU PEOPLE」、網路看更大條等專欄,更增加其豐富及即時性。
●四版
「學生大代誌」版。包括學生新聞、社團活動報導、校園話題人物及活動看板。報導與學生相關之生活訊息及多采多姿的學生社團活動,是同學們最喜愛的新聞版面。
本報作業流程
本報為週報性質,故作業流程以一週為一循環,週而復始。其大致情況為:
週一:社務與編務會議
週二:記者採訪會報
週三:截稿
週四:改稿、初排(實體報)
週五:校對、全面上版(實體報)、交版(實體報)、送廠印刷(實體報)
週一:網站發行新聞、出刊(實體報)、派報(實體報)
電腦排版作業
本報85年全面電腦化,採用吉呈排版系統,改為橫式編排,新聞版改彩色,99年採用Indesign,版面更加活潑、富變化。自99年10月23日(800期)開始,各版改為全彩。
網頁
86年成立新聞網站,無論在世界的那個角落,只要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淡江時報。
電子報
本報自民國89年8月7日起,正式發行中文電子報,並於民國90年9月17日再新增英文電子報,以服務廣大讀者。
App
本報自民國102年起,在資訊處創建的「淡江 i生活」App中,設置淡江時報專區,以服務廣大行動裝置讀者。
學生記者與活動
本報有40多名優秀的學生記者,義務為全淡江人報導各個角落的訊息,他們的付出與熱情,是本報活力的來源。他們來自不同的科系,分布各個學院。
本報記者採不定期招考,資格不限,各院系學生皆可報名。通過面試後,由本報策劃密集培訓課程並安排實習,績優者方錄取正式記者。
每週二中午舉辦採訪會報,藉由一週一次的會報,讓記者報告當週採訪路線、相互流通訊息、協調工作,並時常藉此時間,作心得上的交換,及檢討上期新聞報導得失。
本社皆安排研習活動,為學生記者們充電。從新聞寫作、採訪經驗談到專題企劃、人物專訪、攝影等課程,提升記者們的採訪與寫作能力。